2017年體育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人民網專訪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劉扶民:2017年體育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welcome

1月8日,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了2017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為2.2萬億元,增加值為7811億元。從名義增長看,總產出比2016年增長15.7%,增加值增長了20.6%。

從體育產業內部結構看,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的總產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別為13509.2億元和3264.6億元,增長速度分別為12.9%和14.0%。體育服務業(除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外的9大類)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增加值在體育產業中所佔比重繼續上升,從2016年的55%上升到2017年的57%,其中直接與公眾體育消費相關的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健身休閒活動增長突出,增長速度分別達到39.2%和47.5%。此外,我國體育場館、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等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增長速度達94.7%,反映出我國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快速蓬勃的發展勢頭。近日,人民體育記者專訪了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劉扶民,對此次公佈的數據進行了解讀。

記者:本次數據中公佈的增加值的增長反映出我國體育產業2017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增加值是指常住單位生產過程創造的新增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通俗講就是產業活動單位為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價值,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相對應。2017年體育產業增加值的快速增長表明,各類體育產業活動為社會創造出了大量且符合人民群眾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更加凸顯,經測算,2017年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同期GDP的比重已經從2016年的0.9%增長至1%,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

記者:在所有分類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是佔比上唯二下降的分類,這反映出什麼問題?

答:對這個問題,可以從下面三個角度來認識:

(一)在目前的體育產業結構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仍然是體育產業的主力,兩種業態在體育產業總產出佔比分別達到61.4%和19.5%。

(二)體育實物消費仍然保持著快速增長,2017年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的增加值分別增長12.9%、14%,市場空間仍然是十分巨大的。

(三)體育產業的結構在不斷優化,體育服務業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增長更快,這也是我們一直希望看到的。2017年,體育服務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的增加值在體育產業中的佔比繼續上升,從2016年的55%上升到57%,產業結構呈現不斷優化的趨勢。

記者: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健身休閒活動增長突出,增長速度分別達到39.2%和47.5%,這兩項的快速增長的原因是什麼?

答: 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健身休閒活動直接與公眾的體育消費密切相關,其實最近幾年,二者都保持著快速增長,2016年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健身休閒活動分別增長24.52%、33.62%,這反映出體育消費的巨大潛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政策帶動,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同時,體育總局聯合相關部門研製印發了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戶外、汽摩、馬拉松、自行車、擊劍等運動項目產業發展規劃,不斷豐富體育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二是放管服改革,2015年以來,各級體育部門大力推動放管服改革,減少、簡化賽事審批,目前大多數體育賽事的舉辦都不需要體育部門審批,這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以馬拉松為例,近幾年的賽事數量大幅增加,2018年全國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規模賽事1500餘場,參賽人次超580萬。

三是社會參與,近年來體育產業已成為“新風口”,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據統計,目前僅以民間資本為主體設立的投資基金就超過40支,資金規模超千億元。提供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健身休閒產品和服務的機構大量增加,2017年全國各類體育產業單位預計超17萬家,比2016年增長近3萬家,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的體育需求。

記者:2018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指出到2025年,我國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總規模要達到2萬億。這個體育競賽表演產業與統計數據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是否是同一指數?如何確保到2025年達到2萬億的規模?

答:這兩個數不是同一指數。體育產業是按照我國統計指標體系來分類,分為體育競賽表演、全民健身休閒、場館服務、中介、體育用品及有關產品的製造、銷售,體育場館管理服務及體育場地建設等等,總共分為11大類。在剛剛公佈的2017年度核算數據公告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就是其中一個類別。而《指導意見》中的體育競賽表演更多是總體上的概括,應該從一個綜合性產業鏈或產業集群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僅包含了統計分類中的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還包括了與其相關的體育場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用品、體育建築等多個產業類別中的生產活動。

《指導意見》提出2025年要實現2萬億的規模。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政策的出臺也提出了具體舉措,主要涉及到三個層面十幾項比較系統和完善的政策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個層面,豐富賽事活動,完善賽事體系。比如說大力發展職業賽事,支持引進國際重大體育賽事,引導扶持業餘精品賽事,積極培育冰雪體育賽事,促進體育賽事和體育文化表演互動融合。第二個層面,壯大市場主體,優化市場環境。包括鼓勵體育競賽表演企業做大做強。鼓勵社會各界創新創業。培育中介機構。提升全社會體育消費意願。進一步完善相關服務體系。第三個層面,優化產業佈局,加強相關平臺建設。具體包括完善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健全行業統計工作,完善產業標準。打造發展平臺,切實保障相關權益。深化國際合作,積極開展體育競賽表演行業的國際交流。

此外,各級體育部門還將持續推進體育行業“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行業信用體系。同時,強化部門間、地區間協同配合,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確保目標實現。

記者:未來幾年國家體育總局將如何指導體育產業發展?是否有具體規劃?

答:當前我國體育產業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下一步,體育總局將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體育產業規劃為引領,以運動項目產業為核心,以體育綜合體為抓手,以市場為主體,以“體育+”和“+體育”為路徑,以產業園區、基地和大數據為平臺,以創新為動力,以體育產業政策為保障,把體育產業做大做強。

(一)強化政策落實和規劃引領。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針對減稅降費、土地利用、賽事審批服務等核心問題,加強研究,推動落實。切實落實各運動項目產業發展規劃,特別是要藉助2022年北京冬奧會契機,大力發展冰雪產業,持續實施“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的發展戰略,推進“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二)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完善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政策,持續推進體育場館“改造功能、改革機制”。大力推進體育公園建設,増加體育場地設施和配套服務。穩步推動運動休閒特色小鎮、體育服務綜合體規劃建設,為拉動體育消費搭建優質平臺和消費產品供給。

(三)注重培養體育消費意識。推動職業聯賽改革,豐富節假日體育賽事和業餘賽事活動,將更多體育賽事向二、三線城市拓展。以足球、冰雪為重點,推動體育項目進校園,加大體育主題冬夏令營活動組織力度,培育青少年體育運動技能和消費習慣。加強與旅遊部門的合作力度,持續推出黃金週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等示範引領項目。支持各地創新體育消費引導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途徑,支持體育企業提供更多適應群眾體育消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廣泛開展體育文化宣傳,鼓勵製作和播出體育專題片、體育電影等節目。

(四)夯實體育產業基礎工作。推進體育標準化工作,進一步提高體育產品和服務質量。強化體育市場監管,規範體育市場秩序。探索建立體育產業統計長效機制和體育消費監測體系。加強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壯大體育產業人才隊伍。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識別圖文的二維碼”,就可以快速關注本微信號!


國際象棋愛好者交流平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國際象棋變得更簡單。

郵箱:[email protected],及時交流qq:北京國際象棋家長群B, 437920362;北京國際象棋(僅限教練、裁判以及國際象棋工作者):436237869;北京北奧棋迷俱樂部群 4379406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