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遺蹟之船帆座鉛筆星雲

夜空寧靜而幽遠,好像永恆不變。但宇宙絕非是一個安靜的地方。

恆星的誕生和寂滅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循環,有時一顆恆星的死亡便可以創造出無與倫比的美景。因為有大量物質被噴射到太空,構成星空中各種千姿百態的結構。

超新星遺蹟之船帆座鉛筆星雲

船帆座鉛筆星雲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設置在智利拉希拉天文臺的望遠鏡展示了鉛筆星雲及其周邊絢麗的星空。

這個形狀奇特的星雲,也被稱為NGC2736,是船帆座南部超新星殘骸的一小部分。

這些發光的絲狀結構是由一顆發生在大約11000年前的超新星爆發形成的。因為其在小型望遠鏡視野中,最亮的部分像鉛筆而得名,但是在大型望遠鏡的長時間凝視中,整個結構看起來更像一個傳說中的女巫掃帚。

船帆超新星殘骸是由超新星爆炸產生的膨脹氣體外殼。隨著一顆大質量恆星發生“鐵心災難”,迅猛的衝擊波以每小時數百萬公里的速度擴散,向星際空間高速膨脹,衝擊波在穿越恆星際氣體時,速度逐漸減緩,並形成了奇怪的褶皺狀星雲。鉛筆星雲就是這個巨大的氣體外殼中最亮的部分。

這張圖片顯示出超新星遺蹟中宏觀的絲狀結構,以及小而明亮的氣體結和小塊的擴散氣體。星雲的發光外觀來自被超新星衝擊波擊中的緻密氣體區域。當衝擊波在太空中傳播時,撞擊到星際物質,這些氣體被加熱到數百萬度,隨後逐漸冷卻下來,但仍然散發出在圖像中被捕捉到的微弱光芒。

鉛筆星雲直徑約0.75光年,以每小時65萬公里的速度穿過星際介質。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它距離地球約800光年,這也意味著它相對於背景恆星的位置將在一個人的生命週期內發生顯著改變。

11000年前發生的一次超新星爆發,依然在改變著夜空的面貌。


關注“聽松”, 開拓視野,感知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