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過去20年3輪牛市都是怎麼形成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白酒行業20年間,經歷了三次牛熊。其中兩次熊市主要因為政策和食品安全原因,一次因為估值原因;而三次行業牛市主要源於業績推升和估值迴歸。

1)2001-2003白酒熊市

這次熊市主要源於政策,加徵消費稅,不再享有先徵後返的優惠政策等。

2001年國家加徵消費稅,即對糧食白酒仍維持出廠25%稅率從價徵收消費稅辦法不變的前提下,再對每斤白酒按0.5元從量徵收一道消費稅,同時不再享有先徵後返的優惠政策(先徵33%後返18%)。

國家這次調整消費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堵住偷漏稅黑洞;淘汰一大批中小白酒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規範行業生產秩序。

白酒行業過去20年3輪牛市都是怎麼形成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2001年加徵消費稅,不再享有先徵後返的優惠政策,對於白酒行業影響深遠,也嚴重影響了上市白酒企業的業績及預期。

白酒行業指數2002年收益-29.2%,2003年收益-7.0%,跑輸同期上證指數-17.5%和+10.3%。同時從量徵收消費稅對於中低端負面影響遠遠大於高端白酒企業,全行業白酒產量在2001-2004年下滑明顯,而以茅臺為代表的高端白酒產量逆勢上升,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

白酒行業過去20年3輪牛市都是怎麼形成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2)2004年-2007年白酒牛市

本次牛市主要源於稅收政策利空被消化,從價消費稅率25%調減至20%,中高端酒提價,業績改善。

稅收政策是影響白酒行業盈利水平的一個主要因素。2003年開始,由於國家對白酒稅收政策執行有所放寬,因此實際執行的消費稅率又有所下降,部分企業的內部轉移定價已低於銷售成本。

高檔白酒從2003年9月底開始由五糧液發動提價,隨後在10月份,高檔白酒另兩大品牌貴州茅臺和劍南春也跟隨提價。11月份開始,中檔品牌中兩個主力品牌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也宣佈提價。財政部進行消費稅稅收政策調整,從2006年4月1日起,白酒從價消費稅率由25%調減至20%,企業盈利能力提升。

根據萬德數據,白酒銷售增長率從2000-2003年持續低迷後,在2004年增速反彈至23%並一直保持到2008年,業績的改善帶動了此輪白酒行業牛市。

白酒行業過去20年3輪牛市都是怎麼形成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2000年以來白酒全行業銷售增長率

3)2008年白酒熊市主要源於大盤,白酒行業基本面無負面變化。

白酒行業過去20年3輪牛市都是怎麼形成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4) 2009-2012年白酒牛市

業績仍是推動此次牛市的重要力量。

2008年出臺的4萬億刺激計劃,一方面刺激了固定資產投資發展從而帶動商務白酒等需求,另一方面經濟回暖,居民消費潛力被激發。白酒行業迎來量價齊升的高增長高盈利週期。

5)2013年白酒熊市

本次熊市主要源於塑化劑危機

2012年11月19日,有媒體發佈《致命危機: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 ,白酒行業塑化劑風波全面爆發。

2012年12月21日,中央軍委印發《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第九條講到接待時不安排宴請,不喝酒。軍隊禁酒主要根據《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做出的政策。

塑化劑風波和八項規定的出臺,對白酒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持續到2016年,白酒行業一直處於增速放緩,接近0增長的狀態。

6)2014年-2018年年中白酒牛市

本次牛市源於14年,15年上半年跟隨市場上漲,16年、17年和18年上半年明顯的超額收益,主要源於上市白酒企業量價齊升帶來的業績改善和估值迴歸。

白酒行業過去20年3輪牛市都是怎麼形成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結論

白酒行業易受政策和食品安全影響,在三次行業熊市中,一次受加徵從量消費稅稅收政策影響,一次受塑化劑食品安全影響和軍隊禁酒政策影響,2008年熊市主要受估值影響。

精彩熱門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