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二仙坡結出“金蘋果”

↑ 點擊上方“愛我陝州”關注我們

「经济日报」二仙坡结出“金苹果”

近年來,陝州區以產業興旺為重點,著力解決農業強的問題,而二仙坡果業就是陝州區高效農業發展的典型示範。12月30日,《經濟日報》刊發了“二仙坡結出‘金蘋果’”通訊,對二仙坡果業發展進行了深度報道。現將全文轉發,以饗讀者。

「经济日报」二仙坡结出“金苹果”
「经济日报」二仙坡结出“金苹果”

《經濟日報》(2018年12月30日 05版)

二仙坡結出“金蘋果”

《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肖 偉

“又是一個豐收年!”站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大營鎮二仙坡最高處,三門峽市二仙坡綠色果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仙坡公司”)總經理趙躍文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今年7000餘畝果園掛果,產量1800萬個,總產值1.7億元。

“產量為何不折合成公斤?”記者問。一旁的果農笑了:“二仙坡的蘋果都是論個賣,市場價10多元一個。”

「经济日报」二仙坡结出“金苹果”

什麼樣的果園能產出如此“金貴”的蘋果?在海拔1000多米的陝州區大營鎮二仙坡高山果園,蘋果樹樹冠似松塔,高低都差不多。“這種樹形最大的優勢就是能通風透光,確保枝枝見果、果果見光。”趙躍文說,光照對蘋果質量很重要,著色期果園鋪設了反光膜,使蘋果背光部分也能“享受”陽光。

“2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野地,除了放牛放羊的村民,幾乎沒什麼人來。如果遇到下雨天,整個山上全都是爛泥地。”正在果園裡忙碌的村民李增壽說。

如今,二仙坡已是遠近聞名的“花果山”。趙躍文介紹,二仙坡公司最初從村民手中只流轉了500畝荒地種果樹,“先後經過5次流轉,如今合作發展標準化果樹基地3萬多畝;還請了專家指導二仙坡蘋果基地採取矮化密植的種植技術。”

「经济日报」二仙坡结出“金苹果”

二仙坡公司總農藝師韓平巷介紹,為培育出最適宜自然生長條件的蘋果樹苗,二仙坡公司與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合作,引進脫毒苗木組培技術,建起工廠化組培實驗室600平方米,5棟連體節能日光育苗溫室2.5萬平方米。

作為全國蘋果標準園、國家有機農業蘋果示範基地,如今的二仙坡公司已經形成了苗木培育—生物肥料生產—蘋果種植—冷鏈物流—市場直銷的產業鏈,節省了成本、增加了營收。

二仙坡公司銷售總監蘇松林說,自2015年開始藉助電商平臺論個賣“二仙坡”蘋果,當年銷售額在100萬元左右;2017年二仙坡公司銷售收入1.7億元,實現利潤3300萬元。

「经济日报」二仙坡结出“金苹果”

今年二仙坡蘋果成熟時,漫山遍野飄著清香,但是卻看不到“客商果販”。“與往年不同,今年我們開始用蘋果期貨指導生產、銷售。”趙躍文說,蘋果期貨讓他們早早知道了蘋果能“賣啥價”,外地客商不用來地頭討價還價就知道今年“收啥價”。

在陝州區菜園鄉東寨村委會大院內,果農們正在交易蘋果。二仙坡收購人員隨手撿起一個蘋果,用小刀熟練地削開,接著拿出儀器對著果肉查看,然後拿出“注射器”樣的儀器吸出果汁……“蘋果的色度不錯,糖分達到了,但硬度不夠,達不到我們公司蘋果期貨交割標準,這樣的蘋果我們不收。”二仙坡公司銷售經理張明說。

「经济日报」二仙坡结出“金苹果”

“期貨果”是二仙坡公司參照蘋果期貨交割標準,與農戶合作,標準化種植生產的蘋果。二仙坡公司是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指定蘋果期貨交割倉庫,現已成為果農連接期貨、對接市場的紐帶。

“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由公司統一技術指導,最終讓果實達到蘋果期貨交割標準,目的是開闢新的期貨市場銷售渠道。”趙躍文告訴記者,他們今年準備向鄭商所申請註冊125張標準倉單,摺合現貨規模2500噸。

趙躍文介紹,公司按照從嚴就高的原則,整合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建立了有82項標準之多的二仙坡綠色(有機)果品質量管理體系,各環節都制定了嚴格的技術規程,以標準化生產保證蘋果的高品質。

「经济日报」二仙坡结出“金苹果”

在三門峽市陝州區,掛靠企業參照蘋果期貨交割標準種“期貨果”的農戶超過6000戶。“二仙坡公司領著他們成為推進蘋果產業標準化的嘗試者,提高了蘋果的產量和質量,穩定了銷售渠道,今年也有望提高收入。”陝州區委書記駱玉峰說。

“二仙坡位於黃土高原‘中國蘋果優勢產業帶’核心區,我們沒有辜負大自然的恩賜,經過近20年努力,種出了中國的好蘋果。”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說,二仙坡出彩,關鍵在於持續探索現代農業發展的具體路徑,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5月,陝州區政府啟動了“推廣複製‘二仙坡模式’振興果業行動計劃”——在陝州區大營鎮等5個鄉鎮推廣先進種植管理技術,計劃3年左右使100個村、6000戶、3萬畝果園改變粗放管理模式,進而帶動陝州區近30萬畝果園提質增效、優化升級。

今日陝州新媒體

「经济日报」二仙坡结出“金苹果”

校 對:郭 曉

「经济日报」二仙坡结出“金苹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