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六朝古都,十代都會”

世人皆知南京“中庸”,卻不知它也是“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之一(六朝南京城與羅馬城)。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不僅成就了華夏文化正朔,也孕育了富麗繁榮的建康城,人口竟達百萬規模,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的城市。這“建康”正是六朝時期的南京, 大詩人李白眼裡的鳳凰臺、 劉禹錫的烏衣巷、 杜牧的杏花村和泊秦淮無不從側面記錄了南京曾經有過的輝煌奢靡和落魄。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夜幕降臨,南京華燈初上的紫峰大廈直聳雲端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南京銀杏樹下,那些記錄美學的人


雙重“性格”:福禍相依,常做陪都

70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首開都城中軸對稱佈局先例)……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代都會”美譽,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南京明城牆保護先驅朱偰先生曾如此評價南京:“四都之中(長安、洛陽、金陵、燕京),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評語關鍵詞中涉及“文脈”、“風水”、“民族患難”相關字眼,極其符合南京上下幾千年。

如果說中國最好的帝都是南京,自然是最不能服人,也不是中國歷史事實。但就其自身禍福相依頻率、與國家民族患難相連頻率最高的帝都,則莫過於南京。在歷史上,南京既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絕佳風水境地的受益者,也是其優勢地理位置、風水佳境的受禍者。從秦始皇、三國六朝、隋唐、元明到清末及民國,南京遭受兵燹戰亂、槍炮從未間斷,日軍侵華期間在南京更是做下了滅絕人性、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幾乎使南京變成了一座空城、鬼城。然而,南京卻總能意外地從硝煙之中重塑繁華,一直以江南經濟中心而居。

也正是這極其明顯且並行的“優劣勢”,使南京在歷史上變得格外顯著,漢民族王朝一旦被其他民族所侵佔或有可能遭受滅頂之災時,往往南遷金陵(南京)休養生息,以圖東山再起、恢復中原。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清晨霧霾中的南京,紫峰大廈發光了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不同角度,幾乎都能看到被太陽照射得“發光”的紫峰大廈

天生矛盾:風水寶地,偏偏失勢

歷史上的南京,有著許多“代號”。諸如金陵、建康、江寧、應天、秣陵、石頭城,其中有的是愛稱,有的則是“詛咒語”。古人風水有云:“(南京)東有龍蟠紫金山,西有虎踞清涼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臺,還有一條長江西北冠名而過……”此四象被風水術士譽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四靈;在四靈庇佑之下,南京必有帝王勢。

既然有帝王勢,必有帝王命。不過,在南京帝王命出現之前,已經招惹別地的帝王忌諱了。春秋戰國時期,楚王巡疆時見獅子山有龍騰虎躍氣象,隨身術士稱之為帝王勢,如若不除將有後患;楚王遂命人埋了許多金人厭勝之物,南京故有”金陵“的稱呼。相比楚王,秦始皇的做法更是“大手筆”,五次出巡兩次路過南京,隨身術士進諫說“金陵有天子氣”;嬴政急忙命人鑿方山、引秦淮河,洩了金陵的天子氣。不僅如此,金陵從此有了一個差勁兒的稱呼“秣陵”,也就是養馬的地方。與楚王、秦始皇不同,明大帝朱元璋京師南京,以作“應天”之名;清朝得勢後又稱作“江寧”,江寧織造府美名遠揚,還進入了中國文學巔峰《紅樓夢》。當然,比起帝王的天威,大詩人劉禹錫則喊出了自己的文學口號——《石頭城》(《金陵五題》),大文豪曹雪芹《紅樓夢》最初也是化名《石頭記》,……這使南京在文學界也漸漸有了一個可愛的名字“石頭城”。

從南京在歷史上的“代號”更替,可以看出她多舛的命運。冥冥之中是天生的風水寶地,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庇佑;卻屢屢失勢,有帝王,帶領的卻是短命王朝。諸如六朝、南唐、中途北遷的明朝、太平天國和民國,無一例外;興許真的是因為秦始皇鑿斷了南京的帝王勢(龍脈)!?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夜幕降臨,夫子廟人山人海,秦淮河依舊靜悄悄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杜牧詩句中的“南朝六百八十寺”之一雞鳴寺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九十九間半”之南捕廳巷

上蒼澤厚:短命的王朝,長命的經濟繁榮

不過,與王朝的短命相比,南京長命的則是她繁榮的商業經濟。從古自今,不論是農耕時期的封建王朝,還是倍受凌辱的近現代,抑或揚眉吐氣的新中國長三角中心城市,南京的商業經濟即便是受到戰亂的影響或摧毀,她都能在短時間重塑繁榮,並且成為前列的核心現代化城市。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玄武湖的新人,成就了朦朧美景

早在2000多年前,南京老門西就是江南織造中心,所產雲錦與四川蜀錦、蘇州宋錦並稱“中國三大名錦”。盛唐時期,這裡是詩人追捧之地,李白所登鳳凰臺與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並稱江南四大名樓;杜牧《清明》所指杏花村便在鳳凰臺鳳遊寺一帶(今稱古瓦官寺)。明朝時期,南京成為當時全球最大帝都,人口高峰時竟達120萬,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在《利瑪竇評傳》中稱“目睹南京這座大城,未免眼花繚亂……明代的南京城極其雄偉壯觀,堪與十九世紀的歐洲任何最大的首都相比擬”。清朝時期的南京正如《紅樓夢》所描述,是全國織造中心,民國時的南京下關大馬路一帶,則是全中國最洋氣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後,南京成為長三角經濟圈的特大城市,是承啟東部經濟與中西部經濟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

商業經濟繁榮的背後,是南京厚澤的文脈。六朝時的南朝文化、隋唐時期的十里秦淮、明清時的江南織造以及民國往事。不僅成就了烏衣巷王謝兩大家族,李白的“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以及劉禹錫的《烏衣巷》、曹雪芹《紅樓夢》;更成就了國立中央大學,曾培育出趙忠堯、吳有訓(二人與王淦昌被西方世界譽為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三個中國人)世界級核物理大師,綜合實力曾雄踞亞洲第一,遠超日本東京帝國大學(1948年,普林斯頓大學世界大學排行榜單)。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南京門西劉芝田故居,在這裡還有許多歷代名家宅地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夫子廟龍門,這裡被譽為中國科舉博物館、天下文樞

世上第一個人口突破百萬城市,風水寶地偏偏失勢代號很多常做陪都

國立中央大學舊址之一,金陵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