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蘇萊曼一世

蘇萊曼是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塞裡姆一世的獨生子。他出生於1494年,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第10任君主,奧斯曼人都認為他必將成為一個偉大的君主,將會統治整個世界。

1509年,15歲的蘇萊曼奉父親的命令,在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大臣的陪同下,離開首都宮廷的舒適生活,到外省去做總督。在大臣們的精心輔佐下,蘇萊曼學到了很多治國安邦的經驗。父親率軍遠征的時候,他就代替父親管理國政。

歷史人物:蘇萊曼一世

1520年,塞裡姆一世去世,26歲的蘇萊曼即位為蘇丹,後世稱為蘇萊曼一世。就在奧斯曼帝國的國勢蒸蒸日上的時候,歐洲的基督教國家卻是一片混亂。各國為了土地和財富,混戰不休,自相殘殺。這給了蘇萊曼一個揚名立萬的大好時機。

蘇萊曼決定進攻歐洲的門戶—貝爾格萊德。貝爾格萊德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的中心位置,處於匈牙利人的統治之下。如果佔領了貝爾格萊德,就可以向北進入歐洲的心臟地帶,甚至佔領整個歐洲。蘇萊曼的前幾任蘇丹曾率兵攻打過貝爾格萊德,但都慘敗而回。1521年8月,蘇萊曼率領10萬大軍,動用了數萬馬匹和駱駝,運載了大量的糧草、軍械,大舉進攻貝爾格萊德。匈牙利人躲在又高又厚的城牆後面嚴陣以待。蘇萊曼沒有讓士兵們一味硬攻,而是調集了數百門大炮,

歷史人物:蘇萊曼一世

將貝爾格萊德團團圍住,然後下令狂轟。霎時間,貝爾格萊德上空硝五煙彌浸,炮聲震耳欲聾。高大的城牆被打得千瘡百孔,搖搖欲墜。每年牙利人實在抵擋不住了,只好棄城逃跑。就這樣,蘇萊曼佔領了進攻歐洲的門戶,貝爾格萊德之戰也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擴張史上的驕傲之戰

第二年6月,蘇萊曼又在小亞細亞結集了10萬大軍和300戰艦,進攻地中海的羅得島。羅得島位於小亞細亞和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埃及的航線之間,被信仰基督教的聖約翰騎士團佔領,他們經常派戰艦攔截奧斯曼帝國的航船。前幾任蘇丹也都曾攻打羅得島,想拔掉這顆眼中釘、肉中刺,但由於羅得島地勢險要,聖約翰騎士團作戰頑強,都無功而返。羅得島上有600名騎士、6000名士兵,士兵又分為長矛兵和火槍兵。雖然他們人數較少,孤軍奮戰,沒有援軍和物資補給,但由於火炮配置合理,彈藥充足,又有一支靈活機動、火力強大的海軍,因此有恃無恐。

歷史人物:蘇萊曼一世

1522年6月,10萬奧斯曼大軍在羅得島登陸。這支大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配有炮兵和工兵。奧斯曼軍隊首先炮擊羅得島上的碉堡,羅得島守軍立即反擊。由於羅得島守軍藏在堅固的碉堡中,所以傷亡很小,再加上守軍戰前已對火炮射程內的每個目標都進行了十分認真的測量,所以炮兵發射的每發炮彈都能準確命中目標,在曠野中沒有掩護措施的奧斯曼人傷亡慘重。為了扭轉不利的局面,奧斯曼軍工兵開始挖掘地道,埋設地雷,企圖炸塌城牆。8月,奧斯曼工兵把城牆炸開了一個缺口,大軍一擁而入,但是遭到了守軍的頑強抵抗,大敗而回。隨後的幾個月裡,奧斯曼軍從城牆的缺口處多次攻入城中,被守軍擊退。但奧斯曼軍在人數上佔壓倒性優勢,而守軍每傷亡人,戰鬥力就減少一分,無法得到補充。隨著士兵傷亡的增加,守軍的壓力越來越大,外面沒有援軍,內部人員、彈藥的消耗也得不到補充,守軍處境日益艱難。相反,奧斯曼的兵源和物資源源不斷運抵8得島。在聖誕節前夕,經過談判,聖約翰騎士團表示可以有條件地1下武器離開。由於奧斯曼傷亡人數已經達到了5萬人,所以蘇萊曼同意了。由此,羅得島劃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

蘇萊曼一生進行了13次親征,在歐洲文獻中,他被稱為“蘇萊曼心帝”。在他統治時期,奧斯曼帝國的國力達到了頂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