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大名人 張耳陳平司馬相如為什麼都娶寡婦

在中國古代很多時候,寡婦再嫁和娶寡婦都是很容易被人非議的事兒。特別是對那些有名聲、有才華的青年才俊來說,選一個寡婦做自己的妻子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對女人,社會一般支持從一而終,稍有地位面子的,甚至講究立貞潔牌坊。民間也有“寡婦門前是非多”的說法。但歷史往往有她的另一面。至少在一部分的時間裡,寡婦再嫁和娶寡婦應該是在正常不過的事兒,甚至是可以稱道的事兒。秦漢時期就是這樣。而且,還有幾個非常有名的人物就是因為娶寡婦而後才事業輝煌,名聲遠播,流傳千古的。這三個就是秦末漢初的趙王張耳、西漢政權的開創者之一陳平、漢景帝漢武帝時期因才華而名聲遠揚的司馬相如。甚至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還成了愛情的經典。

按《史記》的相關記載,這三個都是年輕的時候不僅相貌堂堂,而且很有才華,也有遠大志向的——張耳二十多歲就因才華出眾成了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的座上賓,陳平從小就志向遠大,而司馬相如就更不用說沒年紀輕輕就文采風流、名聲遠播。但卻都選擇娶一個寡婦為妻——

張耳是,陳平是,司馬相如是。

他們娶的寡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方家裡都有錢——張耳在外黃縣娶的是,陳平在老家娶的是,司馬相如在四川臨邛拐跑的也是。而且,除了陳平當時還沒有擔任公職,另外兩個還都有過不錯的地位——張耳是信陵君的重要門客,司馬相如已經做過漢景帝的武騎常侍。

這三個最後的地位成就都很高——張耳官封趙王,兒子張敖還娶了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孫子張偃又被封王(魯元王),孫女張嫣還做了皇后。陳平成為劉邦最重要的謀士、稀罕三朝元老,臨死前左右丞相一肩挑。司馬相如就更不用說,文章流傳千古。

如果說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拐帶人家美女卓文君翻牆跟他私奔,還有愛情之意趣,另外兩個一開始還都被人家寡婦瞧不起,是經人指點開導才嫁給他們——張耳基本上就是做寡婦的上門女婿,陳平是人家姑娘剋死了五個丈夫沒人敢娶的情況下還瞧不起他陳平,人家爺爺出錢教育開導後才嫁給他的。

當然,這三個都是在娶了寡婦之後,事業方才風生水起,一路順風,走向頂峰的——張耳因此在外黃縣成了擁有許多門客(包括陳餘、劉邦)、遠近聞名的豪強,成了縣令,成了一方諸侯。陳平因此有了交遊的資本和條件,開始廣泛地交朋友,特別是結交魏無忌張良這樣的朋友,為日後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積累廣泛地人脈資源。司馬相如在卓王孫家的資金扶持下廣交朋友,重新回到京城長安,重新進入或接近權力中心,進入高層權貴俱樂部。

他們娶寡婦,可能有愛情的因素——司馬相如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主要是為了錢——張耳因為寡婦家的錢和勢力才能做外黃縣令,養門客,結識陳餘、劉邦等一大批人才併成為好朋友。陳平因為寡婦家的錢才能安定後方,外出闖天下。司馬相如就是拿著卓王孫家給的一大筆錢去京城買了一個郎官才有了接近漢武帝、陳皇后的機會。

是因為事業需要經費去啟動,是因為許多關係是需要錢去撬動,是因為錢才有了一個基礎平臺。而有了這平臺之後,他們的才華才有了展現的舞臺和機會——

外黃縣的平臺給了張耳成就一方諸侯的舞臺機會,張負的資助讓陳平不再為生計而耽誤更多的機會,卓王孫家的一百萬就是一個招牌,一個能讓司馬相如敲開通往當時最高層俱樂部的不可或缺的敲門磚。

英雄、才子是需要舞臺的,是需要展示才華的機會的。但舞臺不是自然就有的,機會也要靠自己去爭取。至少從這三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沒有娶寡婦,他們的人生也許會是另外一個光景。

張耳陳平司馬相如為什麼都娶寡婦?(2019/2/7阿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