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春秋戰國時期的人談愛國

不時會看到有人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某某人愛國,比如屈原等。如果這種說法僅僅只是泛泛地說為了教育等,那倒還勉強。但要真把這種說法——這只是借過來一個名字當做一種符號——當真,以阿岔看那還真是個問題。其實很多年之前已經有人用“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來譏諷孟子。雖然諸侯國很多,也實際上都是獨立的政權,但至少在這個時期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就連各諸侯國最高統治者,也還在名義上尊奉周王室為當時的正宗。不論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他們最多也就稱霸稱王——而且名義上還要周王室派人冊封或者見證一下。而這其實恰好就說明了——

至少在諸侯國自家,也沒有認為他那裡就是一個國家,就是君臣民利益責任捆綁一起的國家。

而且,事實上當時的人,不論是各諸侯國的國君大夫還是士階層,還是平民,大家也都還沒有後來的統一的國家概念——從這個諸侯國到那個諸侯國,去經商,去討生活,去做官……也都是比較自由的。

從先秦諸子的文字中,先秦歷史記錄的文字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一個人從這個諸侯國到那個諸侯國這種事兒,也都是司空見慣地。

名人就更是這樣了——孔子周遊列國,其實就是想找一個地方幹一番事業,孟子跑來跑去也就是想找個能重用他的地方,重用他的人。蘇秦是東周的,做六國宰相,做燕國大臣,做齊國大臣。張儀明明正在秦國幹著重要的差事,轉眼間又被請到借到別的諸侯國做官去了,他老家還在別的地兒,不是這兩個國家。伍子胥就更有意思。自己的父兄祖先都是楚國的——他們家是楚國大戶大家族啊。但他依然跑到吳國,帶著吳國的將士殺進楚國,為他的父兄報仇。吳起吧,多厲害的將軍,有人甚至稱之為戰神呢。也是——至少在魏國玩玩,在楚國玩玩,還居然都是被重用被信任的重要角色。而他的老家居然還是別的地兒。……這一路的例子是舉不完的。在整個春秋戰國的名人行列中,跨國從業,換國家做事,為能發揮才能的國家幹,為賞識自己的國君、朋友幹,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那麼——

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大的環境、語境中,您跟這些人談什麼愛國。咋談?談什麼?你叫這些——孔子孟子伍子胥荊軻蘇秦吳起……愛哪個國家?——

生他養他的地兒嗎?父母之邦嗎?個人事業工作的地方嗎?他們的工作是流動的,他們的父母所在也可能是流動的。在趙國做生意的時候,呂不韋是趙國的商人。做官的時候,呂不韋是秦國的宰相——還是秦王嬴政的仲父呢。就這個時候,他自己的封地還在其他諸侯國那兒呢。您讓他愛哪個國家?

跟這個時期的人談愛國是不行的。事實上行不通。他們根本也就沒有過那個——愛國——的概念,他們應該也不知道該愛哪一個?

愛國是後來的事兒。是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捆綁之後才有的事兒。跨國招來人才,跨國流動討生活尋發展機會……的時候,跟人家說愛國,那是夢話,也是一廂情願。

別跟春秋戰國時期的人談愛國,小心人從墳堆裡爬出來笑話。(2019,1,22阿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