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羞辱》是黎巴嫩2018年的申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虽然这是一部小语种电影,却不需要观众多了解黎巴嫩的历史。只要对巴以冲突、基督徒与穆斯林的隔阂稍加了解,就能看懂影片要表达的意思。

片名为《羞辱》,其实就是讲两个男人的一次言语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纠纷。

表面上是一件小事,重点在于这两个男人的身份:一个是黎巴嫩基督徒,另一个是巴勒斯坦难民。

黎巴嫩人托尼(阿德尔·卡拉姆 饰)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和怀着身孕的妻子居住在首都贝鲁特。因为首都气候炎热、公寓狭小,妻子一直想搬到托尼父母的老家达慕尔,但是托尼始终不想回去。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谈到老家时,妻子用到了“重建”、“赐福”这样的字眼。这正是导演在影片开头埋下的伏笔,为揭开托尼的过去提供了线索。

作为黎巴嫩基督徒,托尼是基督教派右翼政党领袖巴希尔·杰马耶勒的坚定支持者。在他工作的修车厂里,时常播放巴希尔的政治演讲,内容充斥着对巴勒斯坦难民的敌意: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他们(巴勒斯坦难民)在我们的井里喝水,然后在里面吐痰。”

影片的另一位主角是亚西尔(卡梅尔·巴沙 饰),他是一名巴勒斯坦难民,居住在黎巴嫩的难民营里。

黎巴嫩的法律不允许难民找工作,因为这会让难民在当地站稳脚跟。不过出于对难民的同情,以及亚西尔的土木工程学学位,建筑公司还是让亚西尔当上工头,负责首都街区的翻新工作。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亚西尔负责的地段是基督教社区,为了避免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亚西尔处处小心,还特意把工人们做祷告的地点改在一个僻静的停车场。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当地人故意找他的麻烦,这个人就是托尼。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有一天,亚西尔正在街上工作,托尼故意在阳台上洒水,污水顺着下水管浇了亚西尔一身。

亚西尔并没有愤怒,而是好声好气的找到托尼,告诉他阳台的水管坏了,污水已经洒到行人身上,工程队可以无偿帮他修好。

托尼却回答:“那就走另一边啊,路很宽。”

亚西尔和工人们没有办法,擅自修好了排水管,托尼却当场用铁锤把管道砸碎。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亚西尔被激怒了,于是骂托尼“你这混蛋”。

被骂之后,托尼立即向建筑公司投诉。因为亚西尔的难民身份,上司决定大事化小,劝亚西尔向托尼当面道歉,否则就把他解雇。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巴勒斯坦难民流落到世界各地,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亚西尔对此心知肚明,他不想妥协,却毫无办法,只能向妻子抱怨:“我们相当于阿拉伯人眼中的黑鬼。”

亚西尔被上司带到托尼的修车厂,亚西尔本来想要道歉,但托尼得寸进尺,继续对难民进行羞辱。托尼甚至还说:“如果沙龙(以色列前总理)从开始就灭绝你们该多好!”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亚西尔忍无可忍,一拳打断了托尼的两根肋骨。

托尼挨打后,马上去警局报案,警方却回复:“我们没有权力进入巴勒斯坦难民营。”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托尼对警方的态度十分不满,他愤怒的表示,如果一名黎巴嫩人打了巴勒斯坦人,那黎巴嫩人很快就会被逮捕,反过来警方却无能为力。

看吧,此时我们多少能明白托尼的怨气是从何而来。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为什么外国人丢了自行车很快就能找到”、“为什么少数民族就可以高考加分”,你身边一定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也见到过很多这样的“托尼”。

有时候制度的偏颇性、滞后性,才是社会上戾气的根本来源。

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是托尼理亏,因为他的挑衅行为本来就像个“混蛋”。

不过亚西尔这一拳让托尼得了并发症,导致托尼在工作时突然昏迷。而托尼怀孕的妻子在救丈夫时意外早产,初生的女儿奄奄一息,生死未卜。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从这一点看,亚西尔又可能成为间接杀人的凶手。

此时亚西尔如果曝光托尼的种族主义言论,可以为自己免除牢狱之灾。但亚西尔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自首,并且向法院认罪。

亚西尔想用自首彻底解决这件事情,托尼担心女儿的安危,也想尽快结束这个案子。

但是和很多公共事件一样,当本来就像火药桶的大众关注到这件案子,这就不仅仅是当事人双方的事情了,而是整个社会发泄戾气的窗口。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很快就有一名年轻的女律师找到亚西尔,劝说亚西尔接受她的辩护。女律师曝光了托尼的种族主义言论,还曝光了托尼妻子曾经堕胎的隐私,将过错抛在托尼一家身上。

这位女律师的理由很崇高:因为巴勒斯坦难民的权益经常被侵犯。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而托尼这边也有一位名为瓦吉迪的著名律师帮忙,还要免费为他辩护。因为瓦吉迪律师是右翼政党的支持者,他和托尼一样,都不喜欢巴勒斯坦人。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还会知道双方律师是父女关系,而让他们当庭对峙的理由,除了女律师对父权的反抗,还有双方截然相反的政治立场。

瓦吉迪作为资深律师,为了打赢官司挖到了很多猛料。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他的手下查到了亚西尔的过去,原来亚西尔并非无辜。他年轻时曾在约旦袭击一名给难民发食物的炊事员,并导致炊事员终身残废,理由只是这名炊事员穿着约旦军装,而约旦军队袭击过巴勒斯坦人。

此前亚西尔选择自首,也许就源于这件事让他一直背负的愧疚感。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而托尼之所以会仇恨巴勒斯坦人,是由于他小时候正值黎巴嫩内战。

内战期间,托尼和父母生活的小镇达慕尔被巴勒斯坦游击队攻陷,他和父亲逃了出来,母亲则死于巴勒斯坦人对达慕尔的血腥屠杀。

1975年至1990年,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和基督徒之间爆发了持续15年的内战,双方死伤无数。战争使黎巴嫩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无数黎巴嫩人逃离家园。

如今国际社会只关注巴勒斯坦人遭到的迫害,却对巴勒斯坦游击队在达慕尔制造的大屠杀避而不谈,这种对历史的选择性无视,是幸存者托尼对巴勒斯坦难民仇恨的根源。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旧账越挖越多,双方律师的参与,不仅没有让当事人达成和解,反而让火药味儿更浓。媒体的曝光也点着了街上人们的怒火,黎巴嫩人与巴勒斯坦人开始爆发冲突,政客纷纷站队,国家陷入了动乱。

每个人都代入了自己的情绪,每个黎巴嫩人都觉得自己被“鸠占鹊巢”,每个巴勒斯坦难民都觉得自己被“种族歧视”,于是双方根本不可能坐下来一起喝杯茶、聊一聊,而是开始烧汽车、掷石块。

就连总统都坐不住了,他亲自邀请托尼和亚西尔来到办公室,想要调解双方的矛盾。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托尼在总统面前依然咄咄逼人,丝毫没有和解的意思。然而从总统办公室里出来,托尼看到亚西尔的车出了故障,还是掉头回来,帮亚西尔把车修好。

修车过程中,两人没有一句多余的交谈,看着托尼离开后的背影,亚西尔脸上有了一抹微笑。如果两个人不知道彼此的身份,如果他们只是在路上偶遇,没准儿还能成为朋友吧。

其实不去管对方什么族裔、什么身份,大家和睦相处,你帮我修水管,我帮你修汽车,这样的日子不好么?

得知托尼大屠杀幸存者的身份,亚西尔独自来到托尼的修车厂,以他自己的方式道歉: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先是用言语羞辱黎巴嫩人,然后狠狠地挨了托尼一拳,最后对托尼说了一句“对不起”。

理清托尼与亚西尔的恩怨比较简单:你骂我一句,我就还你一句,我给你一拳,你也还我一拳,从此两不相欠,恩怨翻篇。

可惜两个族群的恩怨就没那么容易分清了。

影片最后,导演为这场殃及全国的庭辩画上了休止符,最终的判决没有和稀泥,也没有留下开放式结局,而是当庭宣布亚西尔无罪。

亚西尔重获了自由,女律师战胜了父亲。

托尼表面上输了官司,却也解开了心结,因为他拿到了亚西尔的那句道歉,并且让那件被历史无视的、导致母亲死亡的大屠杀,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因为一句脏话,这个国家差点陷入内乱

结尾的对视,两个人都有眉毛、嘴角略微上扬的微表情,这是微笑的动作。虽然没有笑的那么明显,依然能看出两人之间已经没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