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俄國的這些大帝,少了任何一個,俄羅斯都不再是今天的模樣


俄羅斯沙皇伊凡大帝(Ivan The Terrible),他曾經用木杖把自己的兒子打死。但在俄羅斯歷史上,他也因吞併了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亞等地,並與英國建立貿易關係,從而極大地擴張了俄羅斯領土,同時,在他當政時期確立了絕對專制的原則,這對後來的俄羅斯歷史至關重要。

作為伊凡大帝的保鏢和官員,鮑里斯·戈多諾夫於1584年伊凡死後成為攝政王。鮑里斯七年的統治預示著彼得大帝的西式政策。他允許年輕的俄羅斯貴族到歐洲其他地方接受教育,把教師引進他的帝國,並拉攏斯堪的納維亞諸國,希望能和平進入波羅的海,從而鞏固了農奴制。

邁克爾一世開創了羅曼諾夫王朝王朝,300年後的1917年十月革命結束了這位大帝辛辛苦苦創立的成果。

作為邁克爾一世的孫子,彼得大帝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無情地試圖“西化”俄羅斯,並將啟蒙運動的原則引入這個歐洲其他國家仍認為落後的中世紀國家。他最顯著的成就是1709年波爾塔瓦戰役中瑞典軍隊的慘敗,這提升了俄羅斯軍隊在西方人眼中的威望,從而確立了對烏克蘭的統治。

彼得大帝的女兒,俄國的伊麗莎白在1741年通過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奪取了政權。在她的統治期間,她是唯一一個從未處決過任何一個臣民的俄羅斯統治者,儘管她的任期並不太平。在她在位的20年裡,俄羅斯捲入了兩大沖突:七年戰爭和奧地利繼承戰爭。但她仍然被認為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統治者之一。


在凱瑟琳的統治期間,俄羅斯大大擴大了邊界,吸收了克里米亞,瓜分了波蘭,沿黑海,吞併領土和結算阿拉斯加地區,後來賣給了美國,凱瑟琳一生都尊崇西化政策。

亞歷山大一世不幸統治於拿破崙時代,在他統治的上半葉,亞歷山大靈活到優柔寡斷的地步,既支持又反對法國的力量。1812年,拿破崙對俄羅斯的失敗入侵給亞歷山大帶來了今天所謂的“彌賽亞情結”這位沙皇與奧地利和普魯士結成了“神聖聯盟”,以對抗自由主義和世俗主義的崛起,甚至從他執政早期開始,取消了一些國內改革。

尼古拉斯是典型的、鐵石心腸的俄羅斯獨裁者。他把軍隊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無情地鎮壓了民眾的異議,在他的統治期間,他成功地將俄羅斯經濟推到了谷底。他並不贊成農奴制,然而,由於擔心遭到俄羅斯貴族的強烈反對,他沒有實施任何重大改革。


亞歷山大通過改革俄羅斯刑法、投資俄羅斯的大學、廢除一些貴族令人憎恨的特權、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等方式進一步美化了自己的自由主義資歷。1881年,經過多次失敗的嘗試,他在聖彼得堡被暗殺。

俄國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3歲那年親眼目睹了他的祖父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早期的創傷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他極端保守的政策。從羅曼諾夫家族的角度來看,尼古拉的統治是一場連綿不斷的災難。最後,在1917年2月和10月的革命中,沙皇和他的政府被由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的一小群共產主義者推翻。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頒獎儀式,今天的普京被稱作新一代大帝,強硬的手腕、過人的智慧和驚人的氣魄,鑄就了這位領導人二十年的豐碑,而如今的普京,正準備下一屆的領導人候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