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照片:1874年俄國使節團鏡頭下的北京


1874年3月14日,一支俄羅斯赴華貿易探險考察團從聖彼得堡出發,來華考察。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從陸路進軍中國的新通道。一路上隨行攝影師拍攝了許多照片,讓我們得以看到1870年代的中國。圖為正陽門南“正陽橋”。當時橋上坐滿了乞丐,以至於俄羅斯攝影師在圖片說明中把它稱為“乞丐橋”。

清康熙年間,一直向東方擴張的俄羅斯與清帝國發生了領土爭端,並最終引發了雅克薩之戰。雅克薩之戰以俄羅斯的失敗而告終,被俘的阿爾巴津人被帶到北京。康熙皇帝把他們編入滿洲八旗的鑲黃旗,而且還允許他們保留東正教信仰。阿爾巴津人一直生活在今天東直門附近。圖為阿爾巴津青年人留著髮辮,身著長袍馬褂。

他們還拜會了蒙古阿拉善厄魯特部扎薩克和碩親王貢桑珠爾默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阿拉善親王。圖為久居北京的阿拉善親王之子,他絲毫看不出蒙古人的樣子了。


南堂,位於宣武門內大街,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900年毀於義和團運動,1904年重建。本片留下了南堂被毀前的影像。

位於北京東北部的俄羅斯東正教教堂,1900年在義和團運動期間被毀壞。

東交民巷的俄羅斯大使館,一座典型的中式房子,有花園和雕像,位於北京的使館區,

貴婦與她的僕人。

一位北京貴族小姐。

兩位中國劇曲演員,一位扮演穿著漢代皇帝服飾,後面的一位扮演玉帝。

幾名身著戲服的京劇演員

身著戲服的中國戲曲演員。

當時在北京大街小巷常見的流動小吃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