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劇中提到的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最近,金大叔發現了一部低調大氣有內涵的大劇默默上線。開播三週,播放量近6億,豆瓣評分7.5,而原著被譽為“關於古董鑑定、收藏、造假、設局的百科全書式的小說”,這部劇就是《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不吹不黑,整部劇被90年代特有的懷舊氛圍包裹,劇情中還精心設計了古董界“掌眼”、“鬥口”等特色鑑寶的相關環節,各種文玩圈的行話暗語和鑑定知識,一一呈現。

劇裡提到的火沁、油炸等造假手段,神乎其神。在第11集中,有段“鬥口”(鑑寶比拼)的戲碼,信息量巨大。所以,最近幾期,金大叔跟大家細扒一下里面的知識點。先看看最近大家很感興趣的古玉。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劇裡,鄭家拿出來的是玉扳指和良渚玉瓶,這……可是道送命題。因為造假者可以從材質、顏色、年代、雕工等等任何一個方面入手。儘管古玉作假手段多樣,但總結起來,可以分為“古玉後作”和“新玉仿古”。結合劇情,我們先看看“古玉後作”是咋回事。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01 古玉後作

“古玉後作”分兩個方向,一個是“古玉改作”,一個是“古玉後雕”。

古玉改作

其中,“古玉改作”因為最難被識破,而且能以次充好,因此使用頻率最高。因為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古玉大件,器形完整的總是鳳毛麟角,改作者往往根據其殘破情況改作,要麼按原來器物的造型及紋飾改作成零星小件,要麼對殘器進行補整。

對容易暴露廬山真面目的斧鑿之痕,重點進行染色、褪光。如一塊已經破碎的玉壁,如缺一半則將尚存的改作璜,如缺一小部分,則改為玦,如裡口殘缺則磨去一層改為瑗,若是外邊殘缺,則磨去一層改為環。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古玉後雕

而“古玉後雕”則是利用未成器形或器形不規整、雕琢不精的古玉進行加工,仿造古玉器。一般會選擇素面的或一面有紋飾一面素面的古玉器,重新切磋,雕琢紋飾。

但是不同時代的雕琢技法也不盡相同,比如劇中提到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屬於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玉器多為素面玉器,即上面有豐富的線刻圖樣,但是表面都相當素淨。所以,劇中藥不然能夠輕鬆從作工上識破良渚玉瓶的真假。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漢代玉杯

但是,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不少新玉也能仿古了,下面我就看新玉是怎麼仿古的。

02 新玉仿古

新玉新做後必須要進行做舊處理。做舊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燻、烤、燒、煮、炸。使用的設備有窯、烤箱、微波爐、電爐、柴爐等,輔料有杏幹、梅乾、薑黃、草板紙、蓖麻油、紅糖、香料、腐肉、各種酸鹼鹽和有機顏料等等。額……感覺自己在寫菜譜。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舉個例子,比如劇中提到的“炸”,就是將玉放油中炸,隨油炸時間的長短不同,玉器表面就出現深淺不一的棗皮紅、桔皮紅等色。

上面說的是真正的玉石,還有更喪心病的是拿著人工合成的玉器作假。比如把玉石粉混合化學高強凝固劑經高溫加壓,使其形成色、料均類似特等玉料。還有利用普通石粉加上玻璃、化學高強凝固劑、人工色素來製造多色玉,將製品置入加入染色劑的強酸中全部或部分浸泡,做出的假玉器通透、明亮,讓真玉看了都“自慚形穢”。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唐代花瓣玉杯

今天講的只是《古董局中局》中的一個知識點,下期我們接著扒,想要追劇有文化,我們不見不散嘍。

《古董局中局》曝光的古玉造假手段,是真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