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因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而得名


湖南长沙,岳麓山,爱晚亭,知名度和岳麓书院不相上下,到长沙旅游岳麓山是必到的,岳麓书院和爱晚亭是不可错过的打卡地。伟人毛主席青年时代在岳麓山下的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学习之余常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登岳麓山,在爱晚亭聚会读书,纵论时事,寻求革命真理。

爱晚亭和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这四座亭均历史悠久,最早的是醉翁亭,已有近千年历史,最晚的就是岳麓山的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此后多次大修重建,如今我们看到的爱晚亭建于五十年代。

亭上的“爱晚亭”三个字很容易辨识,是伟人题写。此亭初建时不叫爱晚亭,名为红叶亭、爱枫亭。岳麓山秋季的红叶自古就是一大胜景,每到深秋,漫山遍野的红枫景色宜人。正如毛主席在他的名作《沁园春 · 长沙》中赞颂的岳麓山迷人秋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唐代大诗人杜牧有一首最为著名的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当年就是在游历岳麓山时被山间的壮美秋色所震撼,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

爱晚亭这个名字正是来源于杜牧这首诗的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而关于谁改的名字历史上却流传着一个小插曲。创建爱晚亭的是乾隆年间岳麓书院的山长,也就是院长,名叫罗典。当时的一位诗人袁枚到访岳麓书院,罗典不愿见他,因为他听说袁枚认为“红叶亭”太俗,不如改名为“爱晚亭”。

实际上袁枚到访岳麓山的时间是乾隆四十九年,即公元1784年11月27日,那个时候罗典还没有建红叶亭。而真正的改名者是院长罗典的朋友,当时的湖广总督毕沅,此人喜欢到岳麓山游玩,将红叶亭改名为更好听的“爱晚亭”。这个说法在罗典的《次石琢堂学使留题书院诗韵二首即以送别》诗后一条标注:“山中红叶甚盛,山麓有亭,毕秋帆制军名曰‘爱晚’纪以诗。”得到证实。


当年罗典建造的爱晚亭在同治、光绪、宣统以及民国时期经历数次大修,在抗日战争期间长沙是主战场,岳麓山曾经一度作为长沙保卫战的临时指挥部,遭受重点轰炸,爱晚亭被毁,建国后于1952年重建,八十年代再次大修,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爱晚亭。

爱晚亭在岳麓山脚的青枫峡口,周围古木参天,亭前是一池塘,桃柳成行。远观爱晚亭,呈凌空欲飞状,双檐四角的亭角飞翘,琉璃碧瓦,攒尖宝顶,亭内是四根丹漆圆柱,外檐为四根花岗岩石柱,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分别悬挂红底鎏金的“爱晚亭”三个字,为毛主席亲笔题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