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利騙局,胡亂拼團……雙12別落入“大促”陷阱!

雙十二最後的年終鉅惠近在咫尺,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已經在翹首以盼,興奮地搓著冰冷的小手。但有調查發現,隨著新的消費模式和新技術的發展,一些新的消費陷阱已經悄悄地埋伏在沙灘上。對此,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

年終大促淘寶

要注意躲避危險的

暗流和陷阱

“雙12”大促名目多

在成功打造了全民狂歡購物的“雙11”之後,電商大佬們又推出了年終最後一浪“雙12”。兩大購物節的區別,用淘寶官方的說法就是“‘雙11’,消費者逛天貓是為了品牌,到了‘雙12’,淘寶希望用購物的樂趣吸引人們。你在天貓購物,接觸更多的是品牌,而在淘寶,你接觸的是店主,這種關係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更親近的。”


返利騙局,胡亂拼團……雙12別落入“大促”陷阱!


11月30日,淘寶“雙12”項目組發佈的一則招聘啟事“高薪招聘資深種草官,範圍僅限群主”引起剁手族們的關注。從發佈招聘信息的“淘工作”平臺上可以看到,該崗位實際名為“資深種草專員”,工作職責主要包括幫助淘寶瞭解聊天群,發掘並培育優秀聊天群,引導和培養用戶產生互動內容等等。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在大促中消費者更關注的還是實惠。記者所在的校友群裡,早早的就有人在派發領取“雙12”支付寶紅包的口令。淘寶“雙12”負責人聞仲介紹說,12月12日0點-1點,活動商品將會以不止3折的價格限時秒殺,剁手族們可享受大促價上的折上折。


返利騙局,胡亂拼團……雙12別落入“大促”陷阱!


不僅是淘寶,京東、蘇寧易購、我買網等電商平臺的“雙12”大促,均從12月1日開始就拉開了帷幕。唯品會雖然將促銷的高潮定位於自己“12·8”的週年慶,但12月份的大促也不落後。打開這些平臺的首頁,紅彤彤的促銷廣告激發著人們剁手的衝動。

除了線上活動,線下的融合也是這幾年的重頭戲。盒馬“‘雙12’盒區生活節”已在11月27日啟動,與大多數規則複雜的營銷活動不同,盒馬在“雙12”期間主推“盒區生活卡”,消費者領取卡片即可享受百款精選優質商品買一贈一、價值200元優惠套券等活動。作為盒馬“‘雙12’盒區生活節”的一部分,全國超過100個商場內的超過1000個商家加入到盒馬“雙12”的活動中來。

2

消費信貸防“李鬼”

“雙11”後,天貓、京東、蘇寧、網易考拉等各大零售企業先後公佈戰績,相關數據表明,品質消費正成為大促的重要元素,剁手族們不僅要買得到,還要買得好。


返利騙局,胡亂拼團……雙12別落入“大促”陷阱!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避免大促之後“吃土”,今年有不少消費者在“雙11”期間選用消費信貸服務。藉助螞蟻花唄、京東白條、信用卡分期、捷信分期等消費信貸服務,對自己的長遠收入進行“跨期分配”。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在《2017年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中指出:消費信貸能幫助居民優化個人預算約束,為居民提供跨期選擇的便利。早在10月14日,國務院就曾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完善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要求央行、銀保監會提升消費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受惠於政策影響,消費信貸市場近期也呈現出良好發展的態勢。但是,這也成為一些不法分子冒險的“新園地”。一些仿冒正規消費金融公司的網站、客服電話、手機應用等山寨信息不斷湧現,各類“促銷返利陷阱”讓大眾防不勝防。一些消費者在“雙11”前,就因為點擊所謂的促銷短信而錯誤下載了仿冒APP,不但沒有享受到優惠,反而造成財產損失。

例如,捷信金融是中國銀監會批准設立的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在一些安卓應用商店和遊戲下載網站如果僅搜索“捷信”,消費者就會看到“捷信快貸”“捷信貸款”等相關APP和產品,但捷信金融相關負責人指出,這些都是“李鬼”,與該公司沒有任何關係。

360安全大腦發佈的《2018年“雙11”網購安全生態報告》特別描述了“雙11”期間活躍的各類仿冒APP以及退款詐騙等套路。不法分子會找到一些第三方系統,以合法文件和手續繞過相關審核,讓山寨消費信貸APP在一些正規的軟件下載網站和手機應用商店上架,冠以知名消費金融公司的名號,並在短期內迅速刷量提升排名,讓一般消費者誤以為是正規廠商的“原版APP”。

對此,業內專家提示消費者,一定要通過正規消費信貸服務公司的官方網站下載APP,並通過官方認證的客服電話、微信服務號來進行核實校驗,切莫把“李鬼”當李逵,釀成財產損失。

3

莫要隨意跟團

“我在這裡苦等發貨,賣家卻說根本不知道我跟團了,這算怎麼回事呢?”日前,消費者張女士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反映。

張女士告訴記者,“雙11”之後不久,她在朋友圈裡看到有熟悉的團長開了一個蘆柑的群拼團,就點進去跟團了。付款之後,她又在群拼小程序的首頁瀏覽,看到一個“馬上就能吃的獼猴桃”拼團,於是又付款跟了團。付款後張女士等了10多天都沒見到團購的獼猴桃,她再次打開獼猴桃團購的頁面,上面顯示“拼團已結束”。張女士又點開了自己的訂單,發現仍顯示“未發貨”。於是,張女士打算退貨,可是她在頁面上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退款的入口。

看到訂單上有團長的手機號碼,張女士就和團長取得了聯繫。“您什麼時候下的單,真不好意思,我都不知道。”團長接到張女士的電話顯得很吃驚。團長告訴張女士,這個團購是前一陣在北京辦展會的時候開的團,現在她本人已經回到上海,不過還可以給張女士發貨。張女士也表示認可。

可是第二天,團長又給張女士打電話說,她在訂單頁上無法上傳快遞單號發貨。“要不您要求退款吧。”團長說,由於她也找不到退款的入口,所以只好由張女士想辦法申請退款。張女士無奈只能在群拼的頁面上挨個點擊按鈕,最後點出了客服的電話號碼。客服告訴張女士,一定是什麼地方出現問題了,團長不知道客戶的訂單,而客戶卻在苦等發貨。“為什麼對於長期沒有發貨的訂單你們沒有監控呢?”張女士質疑。“我們不是平臺,只是工具。”客服這樣解釋,並告訴張女士,要點擊頁面最下端“對訂單有疑問”按鈕,申請退款。團長同意後才能獲得退款。

在91群拼“關於群拼”的介紹上,記者看到其關於該小程序的解釋為“群拼是91拼團團隊為個人、創業者和小微商家提供的拼團組織工具。”一位在群拼上開過團的團長發給記者的提現頁面截圖顯示,通過群拼支付的費用,系統會按照2%收取服務費。

雖然最終張女士得到了退款,但她對於由此增添的許多麻煩表示不滿。“不論是平臺還是工具,既然系統從中盈利,就應該有相應的管理。”她說。

新興的消費模式不斷湧現

但有些管理還不夠完善

小夥伴們最好挑選口碑較好

發展成熟的平臺或系統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