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農在全國兩會上傳遞“亳州好聲音”

杨敬农在全国两会上传递“亳州好声音”

全國人大代表、亳州市委書記楊敬農和安徽省代表信心滿懷步出會場

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圓滿完成了大會預定的各項議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楊敬農等安徽省代表信心滿懷步出會場。

談脫貧攻堅 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脫貧攻堅是亳州市的第一民生工程。全國兩會期間,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多家中央媒體報道了亳州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務實舉措和做法。

3月16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一版報眼位置,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為題,刊發了包括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楊敬農在內的多位代表關於民生髮展的言論。

全國人大代表、亳州市委書記楊敬農表示,沒有農村的小康,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亳州市建立“四個全覆蓋”定點幫扶機制,今年將確保10.4萬貧困人口脫貧,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3月4日出版的《經濟日報》在四版“代表委員心聲”欄目中,以《扶貧攻堅需建立清單》為標題,刊發了該報筆者對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楊敬農的專訪文章。在專訪中,楊敬農以亳州的實踐舉例說,扶貧攻堅首先要做到精準識別扶貧對象,其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扶貧清單”,精心編制個性化的精準脫貧扶貧對象及需求清單、脫貧時限清單、扶貧措施清單和脫貧責任人清單等“四項清單”,再次要創新扶貧載體,最後要健全定點幫扶機制,要加大扶貧資金投入。

3月13日,新華網用1100字的篇幅刊發了對楊敬農的專訪文章。文中說:“扶貧攻堅”無疑是2016年全國兩會的高頻詞彙。各地扶貧攻堅的“法寶”亦成為大會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委書記楊敬農亮出的扶貧“四項清單”則格外搶眼。依託致貧原因梳理、脫貧舉措制定、脫貧時限明確、保障措施落實等一攬子舉措,為每一位貧困對象量身定製精準脫貧“四項清單”,圓滿完成亳州市去年的各項扶貧工作。

談綠色發展 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

3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十版“新理念新發展”欄目中,以《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為題,在頭條位置刊發了對全國人大代表楊敬農、全國政協委員吳鴻、全國人大代表喬新江的採訪報道。

楊敬農在接受採訪時說,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目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也是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重新認識的階段,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正當其時。

楊敬農認為,目前生態產品的供給端還有很大空間。要構建有利於推進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汙權初始分配製度,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發揮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楊敬農還表示,推動綠色發展,要壯大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不斷優化經濟結構。

談書香村居 加強頂層設計防止走過場

近年來亳州市大力倡導農村社區書香村居建設,讓農民群眾感受書香氛圍,提升自身素質。這也引起了中央媒體的關注。

3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發《建設書香村居豐富農村文化》,以代表訪談的形式,對楊敬農進行了專訪,報道了亳州市書香村居建設的舉措和成效。

楊敬農在訪談中說,我們認為,一方面農村的知識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設相對落後,另一方面農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樣旺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我們必須努力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加快農民科學文化素養的提升,必須加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楊敬農說,書香村居建設對1260個行政村和90個居委會實行全覆蓋。為防止走過場,我們在“頂層設計”上注重可操作、可持續,建立了市縣鄉三級文化宣講隊伍,專門彙編涵蓋國學經典、法律知識、道德模範事蹟等內容的宣講講義,把活動陣地確定在文化樂園、農家書屋以及集市、村頭和田間等。通過“書香文化牆”、微信“送學”和影音播映、經典文藝、讀書交流、讀書典型進村居等活動,把文化知識送進農戶家中,把精神文明樹在群眾心裡。

談供給側改革 藥企創新升級成亳州改革著力點

供給側改革,是今年兩會的最熱門詞彙之一。

3月8日,《中國企業報》以《藥企創新升級成為亳州改革著力點》為題,刊發了對楊敬農的專訪。

楊敬農在專訪中認為,一個地區的經濟升級調整關鍵體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腳點在企業,在於激發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活力,只有企業創新能力、技術水平以及產品和服務得到了調整升級,才有能力向社會提供有效的供給。

楊敬農說,作為亳州的首位產業,現代中藥產業目前已經在亳州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當前,亳州市把加快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雙千億”產業,作為全市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重要抓手。藥業企業的創新升級成為亳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

談“互聯網+政務服務” 加強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亳州市從2014年12月便開始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對這項工作,楊敬農在接受央廣網採訪時,也結合亳州網上辦事大廳建設談了自己的看法。

楊敬農說,按照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部署要求,結合簡政放權,亳州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以政府權力清單為基礎,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統籌搭建了集信息公開、網上辦事、效能檢查於一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亳州網上辦事大廳。網上辦事大廳把6961項行政事務放到網上,為個人、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提供一站式、全天候、全覆蓋的網上辦事服務,初步實現了由群眾跑腿變數據跑路的便民服務初衷。

楊敬農建議,在信息化發展規劃、數據共享互通、網上政府體系建設等方面,應加強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避免重複建設,提高投資效率,有效實現網上政務系統上下貫通,數據資源互通共享。(楊文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