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前提,是學會與他人的相互依賴”


“自由的前提,是學會與他人的相互依賴”


“即便是最自由的人生,也需要聯結的”

今天看到一個女生Nua分享她的人生獨立成長的經驗和心得分享。

我認為所謂的自由野性的人生,並不是徹底的“孤立”。我曾經一直以為獨立就是不依靠任何人,後來才明白,即便是最自由的人生,也是需要聯結的。甚至,只有依賴才有自由可言——否則只是一種空洞。工作上我需要依賴我的客戶,生活中我需要依賴我的伴侶。是在學會依賴以後我才變得自信,才擁有了自由。

隨著年齡的增長覺得過度的事情都不是好事。過度獨立也不是。

之前王鷗上節目,被男嘉賓明確指出不會和男生相處,是她單身最大的理由。

“自由的前提,是學會與他人的相互依賴”

“自由的前提,是學會與他人的相互依賴”

每週看明星大偵探都會覺得王鷗是真的美且有智慧的那種。但是看多了也會覺得她就是那種不會撒嬌,比較強硬的那種女生。

之前瞭解過依賴無能者的相關理論知識,這又要追溯到童年的原生家庭裡了。

在成長過程中,如果長期感到需求無法被自身擁有的資源所滿足,就會產生一種長久的匱乏感。這種匱乏感不一定是客觀上的貧窮,也有可能是家長主觀告訴孩子的。比如,有一些家長習慣於誇張地跟孩子強調:" 我們家很窮,你要節約 "、" 養你太費錢了,我們都快要養不起了 "等等。

對孩子極端嚴格吝嗇與讚美與肯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需求不能及時的滿足,反倒經常打擊孩子,孩子內心裡覺得不優秀的自己是不配得到喜歡的,用盡了全部的能量來獲得父母的認可。

“自由的前提,是學會與他人的相互依賴”

在這樣的匱乏感中長大的孩子會建立起一種脆弱的自尊感。對於一般人來說,接受別人的幫助和付出,帶來的感受是溫暖,會讓雙方的關係更緊密;但對一部分依賴無能者而言,一旦接受了別人的"賜予",就意味著自己是虛弱的,不自覺地覺得自己站在在更低一級的位置上,因為這種感受被刺傷。

可是就像Nua說的,我們要先學會依賴,才能建立信任和獲得自由。適度依賴讓我們自信並充分地信任他人,不恐懼暴露自己的脆弱,懂得求助,同時最終是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依然保持自己的自主性。

會漸漸的轉化為安全型人格,相信有人會在我身邊,相信自己有價值,相信自己會被照顧。過上自己想要的平靜且自信的生活。

週末約了許久未見的朋友聊天,她講到,現在覺得自己看事情越來越明朗了。總覺得年齡增長讓自己頭腦更清明些。不會隨意被一些事情一些人就矇蔽了。她也講了近段時間認識的人,給了自己很大的信任和支持,同時也介紹了一些資源,她說,總覺得生活要逐漸更好起來了。我從未見她這樣自信又發自內心的開心笑著。

尋求幫助不是添麻煩,是為了學習和成長。尋求幫助並不等於無能,也和缺乏安全感、不成熟、失敗無關。在依靠他人的同時,你也可以是自信、能幹的。而且被依賴的人也會有被需要的感覺。也會為了能幫到你而覺得愉快。

所以控制好期待的度,不過高也不過低,給自己和生活製造驚喜的機會。

因為我們都值得。

願我們能自由生長,願我們有枝可依

“自由的前提,是學會與他人的相互依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