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著養豬成大戶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鴻飛 通訊員 陽新 張奇平 鄒高峰

2月12日上午,記者來到衡南縣冠市鎮黃竹村採訪,村裡依山而建的一棟100多平方米的豬舍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循著豬叫聲,記者走進豬舍,一箇中年男子正在打掃衛生。打掃乾淨後,他把飼料倒進豬槽,20多頭豬爭相搶食。

這個中年男子叫朱新輝,今年48歲,是村裡的養豬大戶。他身高1.7米左右,身體偏瘦,理著平頭,面色紅潤。不過,他的兩隻眼睛患先天性白內障。“我的雙眼視力不足0.1,只能看到眼前一尺遠的地方。”朱新輝說,他餵豬時,看到的豬也是模模糊糊的。

“去年共出欄生豬43頭,現存欄生豬26頭。”朱新輝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衡陽市場生豬銷售價格大幅下跌,好在他有些經營頭腦,去年上半年行情上揚時,他出欄了一批生豬,略有盈餘。“村裡還有3戶養殖大戶,下半年生豬出欄,剛好碰到價格下跌,都虧了本。”朱新輝說,生豬市場也像潮水一樣,有漲有落。

知情人介紹,朱新輝養豬一路走來,十分不易。

1971年出生的朱新輝,患先天性白內障,從小到大看東西模糊不清,走路東倒西歪,時常摔得鼻青臉腫。

“我3歲時父親因病去世,15歲時母親因意外事故去世。我由於眼睛天生殘疾,沒有上過學。”朱新輝說,他從16歲起,先後種過田、拖過板車、在基建工地打過小工。2014年,他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窮則思變。2015年3月的一天,朱新輝來到冠市鎮養殖大戶羅老闆的豬場參觀,看到幾百頭生豬競相搶食,十分歡喜,產生了自己創業的念頭。“那幾年,生豬市場銷路好,養殖戶都賺了錢。”朱新輝希望,能借此脫貧致富。

2015年4月,朱新輝從親友處借來3萬元,建豬舍、買豬崽、購飼料。但對朱新輝來說,養豬並不容易。他視力不好,給豬餵食時,提著潲盆,只能一小步一小步摸著牆壁走。“小豬一天天長大,我吃點苦也值得!”朱新輝說,當年他出欄生豬50多頭,收入2.8萬元,一舉摘掉了貧困帽。

創業路上,風險防不勝防。去年初一場意外的大火,燒燬了朱新輝的豬舍,還燒死了57頭豬。“當時,我急得大哭,一年辛苦打了水漂。”朱新輝說,養豬風險大,遇到意外事件,自己本錢少賠不起,心裡打起了退堂鼓。正當他一籌莫展時,鎮黨委副書記、鎮扶貧辦主任陸高峰與村支部委員蔣存秀等鎮村幹部紛紛為他打氣,並捐款相助。去年5月,陸高峰主動與當地農商行聯繫,幫助朱新輝申請到小額扶貧貸款3萬元,解了燃眉之急。很快,朱新輝買來紅磚、杉樹、青瓦等建築材料,建了一棟新豬舍。

生豬養殖,病害防治要擺在第一位。“去年10月上旬,有些地方發生豬瘟,養殖戶損失嚴重。”朱新輝告訴記者,那段時間,為了防治豬瘟,他一天至少打掃豬舍3次,用清水沖刷豬欄,及時開窗通氣,避免疫情發生,養的豬頭頭膘肥體壯。

朱新輝身殘志堅,靠勤勞雙手艱苦創業,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榜樣。去年,他被衡陽市評為“自主脫貧示範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