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省考行測:行測常識題目如何提升正確率

2019省考行測:行測常識題目如何提升正確率

常識作為我們行測試卷上一類最拼人品的考題,很多同學對此部分複習都看的很淡,覺得拼拼運氣就好了,其實,結合這兩年的真題,你會認識到這裡的常識考查雖然雜,但是普遍不是很深,如果可以排除一下選項,正確率一定可以提升一些,我們以歷史類題目為例帶著大家去感受下常識怎麼提升正確率。先來看看國考題目:

例:下列研究課題與其查閱的主要參考文獻對應錯誤的是( )

A.商周時代的藝術成就--《中國青銅時代》

B.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設--《從平城到洛陽》

C.晚清的政治改良運動--《從甲午到戊戌》

D.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利瑪竇與中國》

中公解析:A選項,中國古史上的夏商周時代,都以青銅禮、樂器與兵器為顯著的特徵,在中國歷史上又稱為青銅時代。如果不知道,回憶下那些年你看過的封神榜,很容易確定正確;B選項,平城,山西省大同市,孝文帝遷都的北魏在漢唐之間,多數人可能未必能瞭解了;C選項,戊戌變法,六君子的故事應該不難記,光緒年間的故事,應該也能確認為正確說法;利瑪竇,是個可愛的意大利老人,明朝作為傳教士來到了我們中國,這個點有點生,如果你是個天主教徒應該會了解一點。所以這道題的選項,應該是B選項。如果你稍微懂點兒,應該就可以達到BD二選一的局面。

例:我國古代用“金”“石”“絲”“竹”指代不同材質、類別的樂器。下列詩詞涉及“竹”的是:

A.珠簾夕殿聞鐘磬,白日秋天憶鼓鼙

B.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C.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D.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中公解析:我國古代按照樂器的材質將其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其中“竹”是指竹製吹奏樂器,主要包括蕭、笛等,本項詩句中提到了“笛”,當選;A項錯誤:本項詩句中所提到的“磬”是古代的一種石制打擊樂器,屬於八音之“石”,“鼓”是用皮革製成的,屬於八音之“革”,二者都與“竹”無關,排除;B項錯誤:本項詩句中所提到的“琴”是指古琴,即漢族的一種傳統弦類樂器,屬於八音之“絲”,排除;D項錯誤:本項詩句中所提到的“箏”是指古箏,即中國古老的撥絃類樂器,也屬於八音之“絲”,排除。對於這道題目其實更多的考查的是文字的偏旁部首而已。另外作為參加過義務教育音樂課程的同學來說,古箏琵琶古琴都是絃樂,細細的弦像頭髮絲一樣所以就一個絲字就能說明問題了。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歷史文學類常識的積累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充分利用好自己已經可以掌握的知識,其實也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正確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