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丨秋,即將畫上句號丨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秋之暮,反倒是最多彩的時候。圖/視覺中國


今 日 霜 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九月中,

氣肅而凝,結露為霜矣。

花錢

加班


霜,降。一個名詞和一個動詞的簡單結合,卻遠遠不止是一種氣候現象,它背後的百般思量與萬千風景,確實只有經歷過風霜的人才懂。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霜以殺木,露以潤草。


“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鹹俯。”

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意思是說,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秋草枯黃,樹葉落下,蟄蟲也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錦鯉,寒水與黃葉,秋風瑟瑟。


“霜者,陰精,冬令也。四時代謝,以霜收殺。霜之為言,亡也,物以終也。”我國古代以陰陽解釋自然變化的理論學說,霜是陰氣積聚,水氣凝結的自然現象。在黃河流域,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大部分地區此時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雨露凍凝者皆由地,不從天降。民間稱霜降為“下霜了”。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喪”得很美

自然界諸多事物,一旦成了文人寄託情感、理想的對象,那麼,它們便蘊涵了人的情愫。“霜”本是自然界冷暖交匯時一種普遍的自然現象,但在文人筆下,卻被賦予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情感與品格志趣。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西廂記》的長亭送別就與霜降有關:“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圖/網絡

古人因“霜”與“傷”近音而睹物生情。霜寒易逝,常引人悲嘆人生的短暫,表現出對生命的渴望之情,和對現實的悲哀之意。詩人屈原就曾在《遠遊》中吟到“微霜降而下淪兮,悼芳草之先零”。一些流淌的開始凝固,至少在寒冷夜晚來臨之後,很多星星降落在大地和草葉上,它們來自你需要仰視的地方。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另一方面,霜色潔白、清寒,寄寓著另一種韻致,常常被人用來比喻品質的特立高潔。陸機說:“心懍懍以懷霜,志渺渺而臨雲。”想到寒霜就心意肅然。人們還以“霜操”比喻高潔的操守:“松柏有霜操,風泉無俗聲。 ”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江西三清山的松樹,披著雪霜,依然傲立。圖/視覺中國


在傳統色彩中“霜色”又可稱雪色、雪白,是古人對於霜雪之白的形容,最初可能是人們還無法把顏料和染色做到非常白的時期,對觀念中非常白的一種描述。由於冰晶對各種光的反射和吸收幾乎相同,所以顯現出亮白色,是一種冷調的白。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深秋,安徽歙縣的祝同坦。恰似暈開的水墨畫。


無論是“霜色何因入鬢根”的無奈,還是“氣凌霜色劍光動”的凜冽,霜色始終與寒冷、垂暮、或是鋒利與無情相關。這是一個難以親近的顏色,卻又因為它的純粹之白,教人始終甘願追隨。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為故人送寒衣,為親人添新裝

掃墓,是古代的霜降的重要活動。據《清通禮》記載:“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擴荃,屆期素服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如今,霜降掃墓的風俗已少見。但霜降時節的十月初一“寒衣節”,在民間仍較為盛行。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蘇州天平山西園寺秋景。

寒衣節,也稱“祭祖節”、“冥陰節”等,來源於周朝的臘祭日,這天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而時間恰好在農曆十月一日, 清《帝京歲時紀勝》有具體提到“寒衣節”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於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霜降時節,西風緊,雁南飛。圖/視覺中國

直到今日,有些保留著“寒衣節”傳統的地方,人們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還要給生者添衣。哪怕此時天氣還暖和,也要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家人試穿一下,圖個吉利。也許在他們心中,添的不是一件衣服,而是對歲月的回望和期許。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柿:無邊山野才能消受的熱烈

一個季節拂過的葉都落下,草木漸黃,鳥兒南去,看似無情的雙手,卻收藏有萬物的多情。路邊疏朗而深沉的綠,是歲晚也不肯褪去的堅持。其間星星點點著橙黃彤紅。雖然南方盛產橘子,卻還有毫不遜色的另一種秋實。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安徽黟縣塔川村,農家門前的柿子。

如果說橘如高士,那麼柿子大抵只是鄉野農夫,至少沒有一個古代的吟遊詩人會做一篇《柿頌》吧?可是柿子,從來不管人世間冷暖,只跟隨歲時的腳步,幾陣輕霜過後,就在樹上呆不住了,紅得隨時就能一躍而下,灼傷人眼。這般明豔也只有無邊的大山能消受,毫不違和,城市自然不用說,換做水鄉小鎮也不行,只有山村的深秋, 才應該熱烈得那麼理所當然,那麼直白。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安徽歙縣姬公尖的農人正在晾曬柿子。

皖南山村,是尋常可見的粉牆黑瓦。石板路依山勢上下,貓和老人懶懶地坐在臺階上。傍晚的村子是本分的,遵循著日落而息的規則,眼看著就要滑入暮色。大膽走進了一家敞開著門戶的院子,看到掛在屋簷下架子上的柿子,遠比樹上的多。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安徽歙縣陽產寨,曬柿子。

霜降過後是第一批柿子的最佳採摘時間。柿子摘下刨去外皮,叫做柿砣。穿好掛到架子上,幾番暴曬,香甜醇厚的味道就被妥善封存起來。柿餅披著白霜,像是白了頭的人,等得太久,需要慢慢咀嚼。刨下的外皮也不浪費,曬乾就是一味藥材,能清熱解毒。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菊:不必與牡丹、芍藥等視齊觀

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昔日富貴人家,在霜降前就採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廣廈中,或者搭起菊花塔。先是家人按長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後持螯把酒,賞菊吟詩,好不風雅。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黑瓦前的秋菊,別有韻味。

李漁偏偏要與世人相反,他在《閒情偶寄》中說到“則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人美之而歸功於天,使與不費辛勤之牡丹、芍藥齊觀等視,不幾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意思就是菊花的美並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來的,以此和其他花卉媲美,有失公允。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安徽歙縣祝同坦的菊農。

這點我也深以為然,園林深宅裡培育的名花,猶如舞臺上的美人,終究沒有疏籬間的野菊來得清新可人,其實晚秋時節,山村鄉野偶爾邂逅的一簇黃花,寂寞地開,寂寞地謝,卻才是投入你心間的怦然。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安徽歙縣的祝同坦的菊農,正在挑選菊花用於進一步加工。

黃山餘脈間,貢菊正鋪陳遍野,同樣的金黃延綿,卻保持了冷靜隱忍的溫度,它不會炙痛你的眼,只是輕易沁入你的心。在武陵村的大叔家,普通的玻璃杯,投入幾顆幹菊後,倒進沸水,一朵朵淡黃色花便盛開如初醒的嬰兒,將自己蜷曲的身體漸漸打開,畫面安寧而愜意。抿一小口,微微苦澀中透著的清甜,像是飲進了大半個秋天。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 安徽歙縣塔川村,農家院落天台上,吃柿飲茶。

畢竟已到秋末,擇一處他鄉,煮一壺老酒,收集起關於溫暖的一切,床前的月光把醉眼人騙了,低頭就是萬水千山。那麼,在第一場輕霜之後,你還願意回家添一件寒衣嗎?


霜降丨輕霜一場,歸家添衣

▲圖/soogif

秋風肅殺,

多喝熱水多添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