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目光如炬:圖三鄧世昌,圖九左宗棠,圖十晚清最大的貪官


1、上圖為葉赫那拉•瑞麟,這張照片顯得格外有精氣神,目光犀利,在晚清官場一片死寂的氛圍中,他彷彿是一道清流的存在,曾歷任太常寺少卿、內閣學士、禮部侍郎、軍機大臣、戶部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兩廣總督、文淵閣大學士等。

2、恭親王奕訢,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人稱“鬼子六”,目光毒辣。有人說,如果是奕訢當了皇帝,很可能就不會上演八國聯軍侵華的慘事。奕訢是晚清外交的開創者,是早期洋務運動的領袖,他為挽救清朝危機,為促成“同治中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3、鄧世昌大家都很熟悉,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 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諡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4、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晚年為洋務派代表人物,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張之洞歷任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曾建立自強學堂,親自督辦的漢陽鐵廠,加快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

5、肅親王善耆,滿洲鑲白旗人。善耆是皇太極長子肅武親王豪格十世孫,女間諜川島芳子生父。善耆是頑固守舊派,一生渴望能復辟帝制,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女兒送給日本友人川島浪速做養女。

6、李鴻章作為與西方列強談判的中方代表,一生簽署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受盡恥辱。李鴻章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事業的開拓者,創造了500個第一,與俾斯麥、格蘭特一起被西方評為世界三大偉人之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盛讚李鴻章:“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毛主席曾評價李鴻章:“水淺而舟大。”


7、沈葆楨,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女婿。日本入侵臺灣時,沈葆楨赴臺辦理海防,曾擔任總理船政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他為臺灣的近代化做作出了巨大貢獻。

8、僧格林沁,晚清名將,蒙古科爾沁郡王,人稱僧王,參與對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等戰爭,軍功卓著,被稱為“八旗最後的猛將”,所率領的蒙古馬隊是當時清朝戰鬥力最強悍的一支勁旅。在鴉片戰爭中,他是堅定的主戰派,曾在大沽口重創英法聯軍,極大的鼓舞了清朝軍民抵抗侵略者的決心。

9、這是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先後擔任的官職有,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64歲的左宗棠抬棺誓死收復新疆,被後人廣為稱讚,被稱為“晚清第一硬漢”。在晚清中國,如果要說誰能“鐵肩擔道義”、“鐵骨衛國家”,唯有左公!如今左公留下的照片寥寥無幾,這張照片他正氣凜然、目光如炬,十分珍貴。


10、慶親王奕劻。清朝首任內閣總理大臣,滿洲鑲藍旗人,是晚清最大貪官。溥儀曾這樣評價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奕劻之貪,在晚清無人可與其匹敵。當時的英國泰晤士報曾稱奕劻:“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員,無一不奔走於其門者,蓋即中國所云‘其門如市’也。”其貪堪比和珅!

11、寶鋆,字佩蘅,索綽絡氏,滿洲鑲白旗人,晚清大臣,洋務運動時期中央的主要領導者之一,造就“同治中興”,光緒年間晉升武英殿大學士。你看他的目光:小樣兒,歡迎留言發表不同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