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書畫 出古人所未及,呈當今之新意,領後世之風采

最近時間比較空,就讀了幾篇關於中國畫和中國畫畫家的評論文章。每篇作者幾乎都是名家,在這裡就不標示出誰哪位名家寫的評論和評論的是哪位畫家了,在幾位名家心目中,他們評論的中國畫和中國畫畫家都是偉大得不得了,集萬好於一身,所有與中國畫有關的玄妙高深,作為人的高尚品格都賦予了他們,玄之又玄,高深莫測。

直擊書畫 出古人所未及,呈當今之新意,領後世之風采

容之作品

我看完這些評論文章後,才明白為什麼現在的中國畫會千篇一律,毫無存進,你設想一下,他們竟然是品格、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對中國畫的理解都是一模一樣的,百家爭鳴可能出現嗎?豈不就是全部一個模子的。連我這個對中國畫研究的半吊子,也看出來了,可想而知,這些大家和我也就一個水平線,甚至還不如我。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就是違心之作,可是身為一名學者,違心的寫這樣的美學評論,裡面還涉及品格,這裡面的品格值得深思啊!不過更多的是看得雲裡霧裡,不明所以。

每當看完一篇我就會問身邊的朋友,評畫(畫家)像這種評法,讀完後竟然不知道此評論家在說些什麼!甚至都懷疑寫此評論的哥們都有有去看過研讀過他評論的作品,更沒有和創作的畫家深入的交流過。

直擊書畫 出古人所未及,呈當今之新意,領後世之風采

容之作品2

對於中國畫,我感覺有一句話比較合適來恆定她的前生、今世、來生和過往,“出古人所未及,呈當今之新意,領後世之風采。”也就是說,每個時代的創造,都是要做到前人沒有達到的,當代是最具創造力的,到下個時代或者在文化延續的發展過程中一直事後人所學習的,這才是畫家要做的。在寫評論文章時應該在這個範圍內發掘這位畫家,和這幅作品所在繪畫領域的成就以及價值。

直擊書畫 出古人所未及,呈當今之新意,領後世之風采

容之作品3

要是寫其技藝如何高潮,作品的藝術價值有多高,高在哪裡,那就需要你去看、聽、思。不要閉門造車,套話連篇。我們中國文化固然高深莫測,但繪畫藝術是感性大於理性的,繪畫要求是具體的精、氣、神,儘管意境之說頗為虛玄,但意境之虛玄卻不能用虛玄去表達,可能這才是中國畫的神妙所在。還有一點就是中國畫和中國書法的關係,和詩、印的關係等都是去寫評論時的參考。

直擊書畫 出古人所未及,呈當今之新意,領後世之風采

容之作品4

對畫家或者一幅繪畫作品的評論更要注重客觀與具體。不要特意誇張,刻意神化。可以宏觀的角度去看畫家或作品對藝術史可能會產生的影響,更可以具象的評論其筆墨的獨有之處,畫面的空間關係以及畫作精神層面的東西,這精神層面的折射點來源是哪裡,是因什麼造成的,裡面的借鑑、獨到之處都有哪些。沒有去研究這位畫家或者這幅作品,就不要胡謅,不然,不僅是對畫家和畫作的不負責任,更是對收藏者和愛好者的最大傷害,就是對於您自己也是超級的不負責任,雖然你可以因此篇評論獲得你想要的價值,可是你真的認真想過這個價值值嗎!“金縷玉衣”的例子還不夠對我們以警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