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窮富解析:稅後3000歐就是富人?

【歐洲時報記者來米編譯報道】通過收入和家庭規模,如何界定平民、中產和富人?這三者的財產分別是什麼規模?法國不平等觀察所日前作出了最新分析報告。財產代表的不僅是生活舒適度,還有習慣、環境、交際圈、機會,後代的發展可能性等。由於資本主義高度發展、固化,以巴黎為代表的法國城市平民區、富人區界限分明。出身最貧寒的法國孩子需要奮鬥六代才能達到中等財富水平。

法国穷富解析:税后3000欧就是富人?

圖為巴黎香街上的路易威登旗艦店。(圖片來源:法新社資料圖)

階層人口分佈:3-5-2

有多少錢算是富人,囊中多羞澀能算窮人,“平民”、“中產”、“上層”的分界線在哪裡?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問題,也是法國媒體關注的熱點之一。“不平等研究所”(L’Observatoire des inégalités)在1月底公佈最新調查結果。

法國包括窮人在內的平民階層大約佔總人口規模30%,上層階級佔20%,剩下的50%屬於中產階級。研究人員取法國人收入中位數(按照人口和收入統計,一半人口收入在該數字之上,另一半收入低於該數字)的一半,在該數據以下即為“窮人”,當然,他們屬於“平民”階層中的一部分。收入中位數的一倍為“富人”,屬於“上層階級”的一部分。“不平等研究所”的統計系根據國家統經局2016年對法國人收入的統計結果,涉及的數據均為繳納稅款和領取社會福利後的收入,也就是“可支配收入”。

最新數據顯示,法國人單身者月收入的中位數為1563歐元;夫婦無孩,收入中位數為3036歐元;夫婦帶兩孩,收入中位數為3998歐元。根據上述統計方法,平民階層,也就是總人口中收入最低的30%,其與中產階級的分界線為:單身者可支配收入1265歐元,夫婦無孩2468歐元,夫婦兩孩3302歐元。上述三種家庭情況,中產與上層階級的分界收入分別為2275歐元,4423歐元和5743歐元。平民階層中,單身者可支配收入低於781歐元者,夫婦無孩收入低於1518歐元,夫婦帶兩孩收入低於1999歐元者算窮人。上層階級中,單身可支配收入高於3125歐元,夫婦無孩高於6072歐元,夫婦兩孩收入高於7995歐元屬於富人。

遺產、房產、通勤未計入

然而不平等研究所認為,該統計方法是值得商榷的。其涉及收入為繳納稅捐、領取社會福利金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他們唯一的收入。然而“可支配收入”可不是工資+福利這麼簡單。在實際情況中,法國用中位數的一半作為“窮人”分水嶺是偏低的,統計學家一般採用中位數的60%。另外,僅用收入來區別階層是有侷限的,社會學定義的平民階層包括所有僱員和工人。法國半數勞動力都是僱員和工人,遠遠高於我們這裡說的30%。“上層”階級中收入差距也非常大,上市企業、跨國公司的高管收入遠高於出現在統計中的數據。財富門檻的確定應當納入更多元素,比如房產、遺產、股票,研究對象的住房和交通成本。上述因素對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決定性影響,並且受所在地區影響巨大。

遺產是指長輩-主要是父母自子女出生起提供,並在去世後為子女留下的財物總和。法國最富有的10%家庭延續著全國50%的遺產;而最貧窮的10%家庭在2010-2015年間遺產總額縮水30%。

法國窮人翻身要六代

法國的特點是,遺產方面的不平等非常突出,另外還存在機會不等、社會階層流動不足等短板。經合發組織專門研究不平等問題的經濟學家福斯特(Michael Förster)指出,法國最貧困家庭出身的兒童需要六代才能達到“平均”收入,而在其他國家只需四到五代。

經濟危機對法國影響巨大。流浪人口中有1/10是2008年之後被逐出住房。福斯特指出,法國的老年人、年輕人越來越窮。目前法國貧困現象的面孔特徵是:青年、失業和單親家庭。

全球貧富差距拉大

2019年1月,樂施會(Oxfam)發佈的報告顯示,世界上26個最富有的人擁有和世界上最貧窮的一半人口(約38億人)相同的財富。樂施會希望各國政府提高對富人的稅收,以應對日益加劇的貧富差距。

這份研究報告還顯示,億萬富翁們2018年的財富每天增長25億美元,全年增長額達到了12%。與之相反,世界上最貧窮的一半人口的財富則縮水了11%。

然而BBC分析指出,上述數字有待商榷,因為超級富豪和赤貧人口各自擁有多少財富,是非常難以搞清楚的事。超級富豪傾向於不公開自己的身家,而世界上很多最貧窮的國家將貧困數據隱藏。2017年初,樂施會曾宣佈八個人擁有了世界半數人口的總財富(2016年數據)。但不久後,數字被修改成61個人。2018年報告2017年財富分配情況時,身家匹敵全球半數人口的超級富豪為42人。

但是,不管世界半數人口的財富是相當於8個、42個還是61個有錢人,全世界財富不均的程度仍然是巨大的,這是統計報告希望傳達的信息。

法國“平等度”領跑發達國家

在窮人、富人財富平均分配的層面,法國是歐洲國家中最“平等”的國家之一。這也是二戰之後法國重新建立的“福利國家”制度的特點。《巴黎人報》1月22日報道,彙集全球36個最發達國家的經合發組織數據顯示,法國通過稅收和福利削減了勞動人口1/3的收入不平等。而在其他經合發國家,這種減少程度只有1/4。

法國並非世界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國家。同一報道顯示,丹麥、芬蘭、愛爾蘭、斯洛文尼亞和比利時均領先法國。但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和瑞典平等水平排在法國之後。

據“不平等研究所”介紹,法國是發達國家中,不平等水平在戰後一路下降的少數國家之一,“越來越公平”的現象一直持續到90年代。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法國不平等程度有所上升,但到2013年後趨於穩定。目前法國收入不平等程度與德國近似,略低於歐洲平均水平。

橄欖形結構1975年後改變

一般來說,中產階級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穩定、較高薪酬的工作,並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對社會的發展和穩定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群。在較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中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比如美國80%,法國50%。雖然這一人群的最高端和最低端收入也有較高差距——一邊是農民、手工藝者、小商戶,另一邊是教授、工程師、企業高管。比如在上文提到的2016年法國人收入統計情況中,單身者收入介於1265到3125歐元之間,均可歸為中產階級。

許多經濟學家,比如Henri Mendras認為,法國戰後的黃金三十年製造了大量中產階級,許多工人、平民跟隨這一階段的發展提高了經濟地位。經濟學家Alain Lipietz認為,1975年之後,法國中產階級佔大多數所繪製的橄欖形的穩定結構逐漸瓦解。中產階級分裂為兩部分,少數上升到優勢階層,大多數下降成為平民。

法國社會學家Dominique Goux和éric Maurin基於國家統經局1982-2009年的調查,以及住房部資料文件得出結論:“中產階級正在降級,人類社會和政治史中反覆出現的情節(貧富差距、階級矛盾)正在呼之欲出。”

根據他們的說法,資本主義社會製造出的“穩定劑”-中產階級,自1980年代起不再與平民階層一起,為工資、住房團結鬥爭。而這些人因其受教育程度、職業性質、人數,影響力非常強。不再踴躍抗爭,但政治遊戲從未放過他們,右派的稅收政策壓榨中產階級,他們從未從中收益;而左派政策逼迫他們面臨貧困風險。學者提醒說:要知道,今天我們所說的“中產階級”中的大部分是從前赤貧的窮人,他們不過得益於社會資源再分配。

2000年後中產貧困化嚴重

《法國貧困報告》(2018年10月份出版)作者之一莫林(Louis Maurin)是對《世界報》記者Isabelle Rey-Lefebvre說:“2000年以來情況發生了大轉變,不再是我們印象中的1960年代之後貧困人口逐漸減少,而是歷史性大突破。不是最貧困人口更加貧困,而是越來越多的人從中產階級生活水準跌落。”

1960年代,國民收入中位數半數以下的家庭總收入佔全國家庭總收入的12%,而到了2017年增加到30%,貧困家庭數量爆棚增長。法國家庭平均每月為房租支出收入的17.4%,而最貧困的10%的家庭要花掉收入的42%交房租。

儘管如此,法國仍是歐洲貧困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以6.8%人口收入低於中位數半數,法國落後於荷蘭的6.6%、芬蘭的4.9%,但優於英國9.9%和德國9.7%。

中產“下流”導致的政治危機

法國爆發的“黃馬甲”運動已經進入第4個月,並蔓延到英國、比利時、荷蘭和德國等歐洲鄰國。據相關機構調查,法國“黃衫軍”成員有67%為工薪階層,另外有退休人員、自由職業者等,失業者僅佔13%-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但黃衫軍有68%收入低於法國收入中位數——即半數法國人的收入值。

黃馬甲運動抗議的主題集中在自身生活方面,這與以往法國人民常常抗議的氣候變暖、性別或種族歧視、財政緊縮、貿易協議等更為宏大的社會和政治議題明顯不同。在馬克龍政府迫於壓力宣佈取消增稅之後,黃馬甲運動卻絲毫沒有要停止的跡象,示威者們又開始抗議政府的教育改革,還要求減稅、提高最低工資、擴大社會福利。

美國財經作家Charles Hugh Smith在博客網站Of Two Minds上一針見血地指出:法國爆發“黃馬甲”運動的關鍵背景,是階層向下流動——這一次,是下滑的中產階層:“當工資和養老金停滯不前時,稅收和物價卻在無情地上漲。這種結構性的不對稱唯一的可能結果就是生活水平的下降。”

法國經濟形勢研究所2018年底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6年期間,法國的稅務改革導致家庭平均年購買力下降440歐元。分析人士指出,從報告來看,最富有的5%的家庭雖然收入下降,但其富裕程度決定他們承受能力較強,最貧窮的5%的家庭往往可以享受各類補助,作為夾心層的中低階層受到加稅的衝擊影響則是最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