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最終我們都活成了父母喜歡的模樣

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最終我們都活成了父母喜歡的模樣

十三歲的李玩,很早就失去了母親,父親再婚,生了一個弟弟,電影的開頭,父親喜得貴子,讓爺爺給起名字,爺爺說因為是男孩,所以起名要慎重,不能像李玩那樣隨便起;重男輕女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依舊是非常普遍的。

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最終我們都活成了父母喜歡的模樣

因為弟弟的出現,李玩再次被忽視,性格變得更加沉默,爸爸為了討好女兒,買了一條小狗給她,李玩還給她取名為愛因斯坦,她終於不再孤單了。

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最終我們都活成了父母喜歡的模樣

但是,一次意外,愛因斯坦走丟了,巨大的打擊之下,李玩用自己的任性將整個家攪得雞犬不寧。無理取鬧的沉浸在自己尋狗的世界中,無視爺爺奶奶受到的傷害,憤怒的爸爸面目猙獰的摁碎李玩手裡的酒瓶,不停的訓斥怒罵李玩

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最終我們都活成了父母喜歡的模樣

但是最後卻又為自己的暴行,硬要女兒接受自己的歉意,將她抱在腿上安慰。

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最終我們都活成了父母喜歡的模樣

之後,父親又送了李玩一隻小狗來代替愛因斯坦,但是李玩知道,一切都改變了,自己再也不能回到過去,妥協是唯一平復家裡人和睦相處的唯一選擇,她不再有自己的感情,變乖變聽話,是大人們都喜歡的孩子的模樣。

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最終我們都活成了父母喜歡的模樣

故事的最後,李玩和同學走在路上,看到了愛因斯坦,李玩很平靜的說,剛才的那個是愛因斯坦,同學趕緊拉著李玩去找,但是異常平靜的李玩並沒有要帶回狗狗的意願,壓抑著內心的感情,卻在無人時痛哭。

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最終我們都活成了父母喜歡的模樣
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最終我們都活成了父母喜歡的模樣

十三歲正是叛逆任性的青春期,李玩喜歡物理,想要上物理補習班,但是卻被爸爸逼迫報英語補習班,爸爸一直在聲稱我是為你好,你以後會知道的。爸爸的獨斷專橫也疏遠了父女兩人的距離。

中國式教育的可怕之處在於,父母總會將自己認為對的強加給孩子,認為自己的做法是為孩子鋪平道路,少走彎路。

而事實上,我們也經歷過13歲的青春期,也有過叛逆,但是,大人們的記性總是不好,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曾經自己經歷過的事情,難道也要孩子再經歷一遍嗎?

中國式教育的悲哀:最終我們都活成了父母喜歡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