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超級個體-你知道知識、關係、管理的斷舍離嗎?

5-5超級個體-你知道知識、關係、管理的斷舍離嗎?

大家好,我是天鐸,今天給大家分享下我的學習筆記

5-5超級個體-知識、關係、管理的斷舍離

筆記內容:

問答:

斷舍離不是丟東西?

問:學習內容、渠道太多,似乎每一個都不想放棄,每一個都想學,僅僅是想在學前教育這一個領域精進,都有那麼多內容需要斷舍離。但是在工作中又發現似乎每個方面都要懂,導致自己什麼都想學,可是什麼都不精。綜合能力和專業精深怎麼破?

答:斷舍離不是歸納和整理,有序的雜物依然是雜物,整齊的垃圾還是垃圾。

斷舍離也不是丟東西,而是通過放棄和限制購買東西,讓自己達到人物相宜的“離”的狀態。

總之,重點並不是東西。斷舍離最重要的,其實是通過清理物品,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知道自己被什麼困住,然後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知識也是需要清理的。同樣可以問自己2個問題:

1.這個信息對我當下的事情需要嗎?舒服嗎?

2.這個信息在多久會有用?

從這兩個維度來分析,你會發現:

1.大部分的熱點新聞,2周以後會完全過去,未來基本沒用。

2.每個領域都有很大一部分的系統知識已經過時,並不一定要學完。

3.以當前應用場景倒逼學習內容,馬上有回饋的是值得使用的。

4.核心的通用技能、才幹是值得投入和保留的。

5.未來的能力(詳見第一週的內容,比如《1-2未來哪些能力會越來越增值?》、《1-3未來職業世界,只有三種人》)是值得保存的。

5-5超級個體-你知道知識、關係、管理的斷舍離嗎?

人際關係的斷舍離

問:斷舍離”我同樣應用到了交往朋友中,我覺得朋友的數量應該是做減法的。就是在剛認識、熟悉的過程中,慢慢淘汰掉一些沒有誠意、不願意付出的人。想請教老師,怎麼才能既做到最好的“斷舍離”,又不會讓自己沒有朋友?

答:斷舍離強調“需要、適合、舒服”的,朋友也是這樣。

我有兩個很好的朋友,我們三個老男人定期一聚,美其名日“縱貫線”。見面5個小時,他們一個會和我們談搖滾,談潛水到50米的感覺,另一個會為我們讀詩,朗誦莎士比亞。然後喝點酒,

盡興而歸。冬天走在路上,那種暖暖的理性主義,頂2條毛褲。

這種朋友,其實不需要太多,三五個足夠了。

你需要區分的是:摯友、朋友、熟人、商務夥伴。

摯友三五個,價值觀一致;

朋友一二十,趣味相投,能玩到一起去;

熟人是弱聯繫,瞭解彼此背景,知道對方狀態,有事情可以互相兌換意見資源;

商務夥伴則成百上千,為了流通資源。所以——你需要的不是斷舍離,而是分層。

仔細觀察之下,你發現組織管理者也許是最需要斷舍離的。管理者的斷舍離

斷:寧願找2個員工,發3個人的錢;也不要找3個員工,每個人只能幹0.8的活。

舍:有沒有哪個員工過來找你遞辭呈,你心裡突然一片釋然?那就是你早就應該開掉的員工。

離:職場的最高境界是,你覺得和組織之間非常心平氣和,誰也不欠誰,誰也都需要誰。這就是各自相宜的狀態。

重要的事情再說一次

職場清零、斷舍離最重要的不是丟東西,而是對於自己內在的修煉:

1.在清理中理解發現障礙自己的心智模式。

2.在清理中體驗自己的真實感受,理解自己真實的喜好。

3.清空,給可能性和人生超鏈接留出空間。

哪些是慾望?哪些是需求?

問:“斷舍離”與“慾望”是什麼關係呢?畢竟慾望才是人奮鬥的動力啊。是不是隻保有當前那個最大的慾望,只關注這個慾望,摒棄其他多餘的慾望,而努力前行嗎?

讓你奮鬥的長久動力不應該是慾望,而是自我成就的需求。

需求和慾望的確不容易分清楚,表面上看起來極其類似。最大的區別是:

需求滿足後是深深的平靜,而慾望滿足後是更大的慾望。一個是餓,一個是饞。

需求指向內在東西,相對穩定;慾望是外驅的,所以很容易被外界牽引。

梁冬在他的《處處見生機》裡提到過蔡志忠老師,不管昨天晚上是喝酒、玩還是通宵,每天準時2點起來開始畫畫,從未停過。這就是強大的自我實現需求,但絕對不是慾望。

最後,其實人有點兒慾望沒有什麼不好,不被帶跑就好。

被帶跑也沒有什麼不好,能回得來就是。

筆記結束。

5-5超級個體-你知道知識、關係、管理的斷舍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