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微妙、婆媳關係脆弱、婆媳關係敏感、婆媳關係難處,這似乎是我中華大地有歷史記載以來,都自始至終存在的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
歷史發展到今天,這個話題不但沒有絲毫的消失,更進一步的是花樣已經十分繁多,已經不僅僅侷限在古代那種假“三從四德”帶來的“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哀怨式的期盼,和當婆婆後“翻身農奴得解放”而帶來的那點“快感”,以及家族妯娌間因財產、掌權等引發的衝突。
而今,一點點小事,就有可能引出事端,或因此而在婆媳間結下了樑子。老C原來的一位小女同事,昨天就和我抱怨起一年前她生小孩那兩天和她婆婆產生的衝突:生孩子當天她婆婆如何訓斥她、生完小孩當天她婆婆就偷偷把小孩抱走之類。我問她:孩子都一週歲多了,怎麼還惦記這點事兒?是不是有新矛盾又突然想起了這事兒呢?她說:可不咋地!
後來老C勸她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朋友可以選擇,但婆媳是不能選擇的,雙發都需要磨合,真的不必用放大鏡只看到對方的那點不是,看開大的方面,雙方都會輕鬆些。況且:婆婆再“不好”,也會比外人更關愛你,當然親媽除外。但,最好不要將孃家媽和婆婆放在一起比較,因為親媽放個屁都是香的。
說到這裡,老C想起了這些日子自己的夫人和兒媳的相處,頗有感觸。
兒媳和兒子結婚已經有小半年了,他倆的新房是三室兩廳,還算比較寬敞吧。老C我和老婆現居住的是唐山大地震後建成的老房子,相比之下,無論從結構到面積,都要寒酸的多了去了。
近一個月來,兒媳因為上班單位的原因,也因車輛限號和冬季白天短,每週幾乎有四五天跑到我們老兩口的老房子來住(相對於她們新房,距離上班單位更近些),也鼓搗著兒子下班後也來老房子住。
作為婆婆的老C夫人,也是十分支持並表示歡迎,作為公公的我呢,主要任務是負責早起把早餐做好(儘量不讓她們在外邊吃早點,不怎麼健康和衛生),時間趕得上呢,也負責儘量給她們做點可口的晚餐。
兒媳婦呢,似乎也懂得這份感情,並把這種感情在朋友圈“炫耀”出去:看,這是婆婆親自給我烤的紅薯,超級好吃額!看看,今早公公做的早餐,雞蛋蔥花博餅,好看又好吃額!等等。看了這些,作為婆婆公公的我們,自然是很高興嘍哈。
兒媳呢,幾乎是天天在下班時帶菜和水果等回來,進屋就是爸媽的叫著;婆婆呢,也經常囑咐兒媳:今天天冷多穿點啊、下班晚了就別開車扔在單位吧,天一黑馬路就不怎麼好看,安全第一......婆婆為兒媳做起事來也是毫不含糊——比如兒媳報考教師資格證的手續啊、資料啊什麼的,都親自做好。
其樂融融吧?是的,起碼看起來是這樣的。然而,案板底下蘊藏的“危機”,老C在這裡不得不說。
夫人時不常的私下和我抱怨:你看這孩子(指兒媳),和兒子說話有時那麼酸氣,跟發號施令似的,我都沒那樣訓過兒子,小脾氣的改改!他們外出去哪兒玩也不事先正式和我說!兒媳呢,最近也給兒子“抱怨”:邀請爸媽週末來咱新房這裡聚餐吃飯,他老兩口就不來,以後我也不張羅了!你看你到外邊喝酒喝多了,也不見你爸媽怎麼說你!
聽到夫人的抱怨,我說:看得出來,好事兒你都為他們想了做了,何必在乎她那一點“毛病”呢?兒媳對她親媽、親弟弟有時不也那麼說話嗎?結婚前後你不時常叨叨兒媳不願和你聊天就知道看手機嗎?現在怎麼樣?不是一進家就和你嘮嗑嗎?你倆在微信上互動不也是很頻繁嗎?再說了,兒媳和兒子從認識到結婚後的現在,都四年了,他們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即便有點小矛盾,讓他們自己消化去得了,沒必要因此費心哈。——事都做了,何必不管住自己的嘴和無視那點小糾結呢。
再者說,兒媳有寬敞的新房子不住,暖氣傢俱都不缺,非得往老房子跑,可能不是單純的因為從老房子上班更近些,兒媳也每天帶菜啊水果的回來,潛意識可能還有要和婆婆親密接觸一下的意思。此外,現在不少小年輕,躲公公婆婆還來不及呢(不願被打擾),兒媳拉著兒子天天忙著往這裡鑽,是不是應該高興並這樣理解:兒媳沒把自己當外人兒。
關於兒媳的“抱怨”呢,大多也是善意的:希望和公婆親近,並希望自己的老公身體好。作為老兩口的我們,還真的注意體驗兒媳好意。當然,她不分場合的對其老公的“小脾氣”,還是應該有所注意:只當著公婆面前還好點。前些日子小兩口鬧矛盾,就是在親戚家吃飯的飯桌上,兒媳用“小脾氣”當著親戚面指責了老公一下,後被親戚“不經意”添油加醋的拱火兒,弄得小兩口四五天沒說話。
老C我認為,無論是兒媳還是婆婆,想把婆媳關係處好,肯定都是發自內心的,儘量把自己該做的做好。但好多婆媳矛盾的產生,往往是特別在意了一些“小事兒”,這還真的需要有耐性來磨合。
婆與媳,往往手裡都有個放大鏡,但願只用來放大對方的優點。老C我是不是有點理想化了?還有:作為婆婆,讓著一點兒媳,有什麼不應該嗎?朋友們,你們說呢?
閱讀更多 老C大話零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