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只源於1個心理原理,不清楚可能一生受害!

歡迎關注我們,用最科學的心理學知識,呵護一個最好的自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耳熟能詳的諺語,可你仔細想過為什麼會這樣嗎?是什麼樣的心理導致了這一結果?這個心理原理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又對我們又什麼損害呢?

如果你不是很清楚,可能在享受這一心理原理帶來的福利的同時,又深深地受其傷害!

01潛意識的工作原理

通過心理學家的大量研究,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潛意識工作原理,那就是分類整理!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給你一些雜亂無章的東西,可能很難記住,如果把這些東西分類整理,記下他們就變得容易多了!

“人以群分”,只源於1個心理原理,不清楚可能一生受害!

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就是這種做法與我們潛意識的工作原理吻合,所以你在記憶事物時才能事半功倍。

心理學家解釋,我們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輸入大腦,其中一小部分是有意識記憶,大部分是通過潛意識自動吸收。潛意識不是粗暴地將所有信息裝入大腦,而是對它們分類加工整理,最終儲存。這保證了大腦在儘可能少的空間裡,存儲儘可能多的信息。

在存儲的過程中,潛意識會根據事物的顯著特點,忽略細枝末節,然後粗略地對各類信息進行分類。

因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潛意識的一個自動處理過程,是不停歇地自發進行的。

02潛意識的分類是不精細的

本以為分門別類是我們有意識加工的過程,殊不知,在大多數分類中,都是潛意識自動完成的。對於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雖然蘋果和檯球看起來是那麼相似,和香蕉看出來是那麼的不像,但是,他都會不自覺地把蘋果和香蕉歸為一類。這就說明了在歸類的整個過程中,意識在裡面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人以群分”,只源於1個心理原理,不清楚可能一生受害!

然而,就像我們上文中提到的,潛意識分類是根據事物的顯著特點進行的,那些細枝末節根本不在它們的考慮範圍之內。更糟糕的是,潛意識在忽略細節的同時,還會放大這些顯著特點。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準備了8條線段,線段長短不一,最長的比第二長的長2釐米,第二長的比第三長的同樣長2釐米,以此類推,直到第8條線段。

當把這8條線按長短順序段放在一起時,受試者都認為上一條線段比下一條要長,而且兩兩相鄰線段之間的長度差距是一致的。

當把線段分為兩組,按長短順序,1-4條為一組,5-8條為一組。實驗者單獨給受試者出示一組時,他們得出了與之前相同的結論,如果出示兩組給他們後,再問他們,答案就不一樣了。再觀察了兩組線段後,受試者們一致認為,第一組相鄰兩兩線段之間的長度差距要比第二組線段的大。這個實驗跟蓬萊錯覺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以群分”,只源於1個心理原理,不清楚可能一生受害!

蓬萊錯覺

在上圖蓬萊錯覺中,兩根黃色線段明明是一樣長的,但是在沒有實際測量的情況下,我們始終堅信後面一根一定要比前面一根長。當潛意識自動進行分類時,會主觀地放大事物的顯著特點,有時甚至歪曲了事物的本質。

據此,我們可以知道,潛意識所做出的分類是十分粗略的,有時甚至是極其錯誤的。

03潛意識分類給生活帶來的好處

潛意識的這種粗略分類形式雖然不精確,但是卻大大提高了大腦的工作效率,給我們生活帶來諸多好處。

如果不是這樣粗略的歸類形式,而是注意每一個個體的細節。可能會發生以下情況。

你和你的伴侶準備入睡,第二天一睜開眼,你會很驚慌:“天哪,睡在我旁邊的這個人是誰?”因為大腦只認識入睡前梳洗乾淨的伴侶,現在這個一臉睡意、頭髮蓬亂的枕邊人並沒有在大腦中有任何信息存儲。你會越來越驚慌,昨晚發生了什麼,怎麼會睡到別人的床上。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思考,直到你的大腦“死機”,也分辨不出這是誰。更極端的是可能睡在你身旁的這個“物體”到底是不是一個人你都不清楚了。

“人以群分”,只源於1個心理原理,不清楚可能一生受害!

相反,潛意識的這種粗略分類,給我們提供了諸多便利。一個人,無論穿什麼樣的衣服,一眼看去你就知道是他;各種各樣的沙發,你看到之後,都知道是可以坐的,而不會擔心它是猛獸;做成各種動物形狀的食品,你都知道它是食用的,而不是用來餵養的;同是老虎,不因為毛髮與之前你見過的不同,就認為它是溫順的;……

潛意識的粗略分類,大大提高了我們大腦的工作效率,使我們不至於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花過多的腦筋,思考一些無關大局的問題。

04潛意識分類的危害

在潛意識的粗略分類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又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危害,常常讓我們看不到事物的本質,天生就自帶偏見。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讓一個西裝革履人和一個乞丐模樣的人同時扮演小偷,到商場偷東西。然後讓商場見證者對這兩個小偷進行描述。

在描述西裝革履的“小偷”時,見證者們語氣猶豫,有些侷促。但當描述乞丐模樣“小偷”,他們立馬變得義憤填膺,態度堅決,而且用盡了最難聽的語言。

同是小偷,難道因為穿戴整潔就能改變這一事實了嗎?難道只有穿著破爛的小偷才是小偷嗎?

“人以群分”,只源於1個心理原理,不清楚可能一生受害!

這就是潛意識特殊的分類方式導致的。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分類標準裡,穿戴整潔的人一定是文雅的、懂禮貌的、忠誠的,而穿著邋遢的一定是邪惡的、齷齪的。當看見穿著整潔的人和穿著邋遢時,自動地把他歸為之前固有的分類。

心理學中常見的“第一印象”效應,也是基於這一原理產生的,在還沒有深入瞭解的情況下,第一次見面,就會把對方自動地歸為之前固有的分類方式。要命的是,這種認識相當穩定,很難輕易改變。

所以,潛意識分類會讓我們自帶偏見,雖然我們一直致力於努力改變自己用有色眼鏡看世界的做法,但是,至始至終,我們都在帶著有色眼鏡觀察整個世界。

對感情不忠的人,在潛意識的固有分類裡,就是不可靠的,不值得信賴的。所以,當劉強東出現桃色新聞時,其控股股價譁然下跌。事實上,無論劉強東的新聞是否真實,哪怕他妻妾成群,這都對他的市場經營管理能力沒有任何影響。但最終的結果就是潛意識的固有分類,讓劉強東的財產不斷蒸發。

“人以群分”,只源於1個心理原理,不清楚可能一生受害!

05潛意識分類是可以改變的

潛意識分類雖然穩定且頑固,但很多時候是可以改變的。當然不是要求你徹底改變,如果那樣做的話,最終的結果是你根本無法生存。

就像我們前文介紹的“第一印象”,一樣,當和這個人深入接觸下來,你最初的認識會慢慢改變,有時候甚至顛覆了之前的認識。對於其他人或者物的認識也實用這一現象。

“人以群分”,只源於1個心理原理,不清楚可能一生受害!

這就要求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當我們莫名地特別喜歡一個人或者特別討厭一個人時,一定要清醒,這是潛意識粗略分類的結果,要堅決控制這種感情和態度,才能夠真正認識對方,改善我們各種人際交往。

事實上,只有我們能夠清楚認識到這一心理原理,學會在恰當的時候抑制這一效應,才能夠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

總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潛意識裡自發形成的。這種分類方式很粗糙,有時甚至與事物的本質背道而馳。正是因為這樣的分類,才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讓我們不至於花過多的時間去思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潛意識分類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又讓我們自帶偏見,始終戴著有色眼鏡觀察世界。還好的是,只要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一心理原理,是可以慢慢改變這一固有分類方式的,從而減少了它給我們造成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