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住高了,錢賺多了,通訊發達了,可人情味少了淡漠了,去哪了?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的民謠:老婆基本靠想,取暖基本靠抖,交通基本靠走,失眠基本靠手,治安基本靠狗,通訊基本靠吼。

現在只有極少數偏僻山村還能保留這種現狀,大都已經脫離了原始狀態。

樓住高了,錢賺多了,通訊發達了,可人情味少了淡漠了,去哪了?

爺爺的小山村,路通了,還挺寬的,能並行兩輛轎車。泥瓦房早推倒了,敞亮的大磚房蓋了起來。就連村裡的小路也鋪上水泥了。

老家只剩下87歲的爺爺,看著上百戶的山村,只零零散散住著一些老人,我和父親都挺著急的。

樓住高了,錢賺多了,通訊發達了,可人情味少了淡漠了,去哪了?

爺爺年歲大,萬一有個閃失,我們良心怎麼過得去。可爺爺死活不肯跟我們進城,這裡養育了他一輩子,離不開了。

好在,爺爺疼孫媳婦,左磨右泡的終於答應出山,去嚐嚐城裡的味道。

樓住高了,錢賺多了,通訊發達了,可人情味少了淡漠了,去哪了?

進城後的爺爺,只新鮮了不到一星期,嚷嚷著要回家,回到屬於他的小山村。

我問爺爺為啥?城裡多方便,要啥有啥,小區左拐是大超市,右拐是醫院。進出有車,電腦裡有抗戰片,想看啥就看啥,想吃啥就吃啥,比山村強多了。

樓住高了,錢賺多了,通訊發達了,可人情味少了淡漠了,去哪了?

爺爺搖搖頭,告訴我:缺失人味。

滿大街都是人擠人的,怎麼會缺失人味?

還是父親懂爺爺,他告訴我,現在雖然日子過好了,可大家都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天地裡。防盜門一關,基本算是與世隔絕了。

樓住高了,錢賺多了,通訊發達了,可人情味少了淡漠了,去哪了?

以前住衚衕的大雜院裡,一家煮肉滿院飄香,你吃我幾個餃子,我上你家喝點小酒,那關係處得就像一家人。

可現在,面對面住了好幾年,都不知道姓啥,幾口人,甚至一年都見不著幾面,在小區裡碰見,都不一定能認識。

樓住高了,錢賺多了,通訊發達了,可人情味少了淡漠了,去哪了?

白天上班,晚上吃過飯在花園裡遛狗,這不跟坐牢放風一樣嗎?

看著樓越住越高,房越住越大,錢越賺越多,可人味沒了,人情淡漠了。朋友不用相見了,直接視頻就可以了。

聽了父親的話,我無語,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樓住高了,錢賺多了,通訊發達了,可人情味少了淡漠了,去哪了?

我現在就是這樣,一家三口,吃過晚飯,各捧著自己的手機,沉浸在個人的世界裡。

最後,父母陪著爺爺回到了小山村。至少那裡還有爺爺的老夥伴,至少那裡還流著一些人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