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作日,一則消息震驚了學術界。多家媒體報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了。

報道稱,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隨即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方微博@健康深圳 發佈聲明稱,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

11月26日,有媒體報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佈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深圳市參照該《辦法》對省級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相關職責要求,建立了“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並已開展“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立倫理委員會的備案工作”。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佈。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

2018年11月26日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清華大學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林琦表示

“這事件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問題的範疇,後果不可預測,一定是倫理爭論的焦點。即使技術是100%可靠,人類是否可以或應該編輯自己的生殖細胞和胚胎,(看到這個消息)絕大多數人肯定大腦一片空白,包括我自己。”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會有什麼後果?果殼網用更通俗的話語做了表述:

1、CRISPR作為基因編輯工具雖然強力,但是會有很多“脫靶"——錯誤地編輯了不該編輯的地方。它的脫靶率依然是一個爭議中的話題。

2、在有些領域,脫靶不是大問題,比如如果我要編輯一個農作物,那很簡單,編輯完了之後養養看,不斷檢測各種指標,如果出了問題,扔掉重來就是了。

3、但是在人類胚胎編輯裡,脫靶就是大問題了,因為你只有一個檢測窗口——那就是胚胎早期。等到胚胎髮育起來再發現問題那就晚了,你總不能把一整個活人給扔掉。

4、而且,這個人長大成人之後還要結婚生子的,脫靶帶來的錯誤編輯還會傳給後代。

5、當然研究者肯定知道脫靶的風險,相信他們一定盡了一切努力來測序篩查防止脫靶的出現,但是目前的技術畢竟是有限度的,對人類胚胎進行操作,風險還是太大了。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該項實驗是否符合我國法律法規規定?

據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正開會研究此事。

根據《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深圳市參照該《辦法》對省級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相關職責要求,建立了“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並已開展“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立倫理委員會的備案工作”。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

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相關事件進展情況: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否認與此事有關。據媒體公開的這項實驗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表書顯示,賀建奎這項研究提交審查的醫學倫理委員會,系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媒體在網上披露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表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媒體在網上披露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表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否認該院和此事有關。“這件事不屬實,我們沒有接受過相關信息,正在調查。”

負責賀建奎媒體的負責人陳遠林表示,“當事科學家賀教授不接受媒體採訪,過幾天統一回應。對於此例研究,更多信息不能透露,這個實驗不是因為母親有艾滋病,也不能透露嬰兒是在哪個醫院出生的,因為個人隱私不能說太多。”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南方科技大學發佈“關於賀建奎副教授對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的情況聲明”:

今日,有媒體報道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我校深表震驚。在關注到相關報道後,學校第一時間聯繫賀建奎副教授瞭解情況,賀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隨即召開學術委員會,對此研究行為進行討論。根據目前瞭解到的情況,我校形成如下意見:

一、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二、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三、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我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佈相關信息。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知識分子、人民網、南方都市報、上觀新聞、界面新聞、第一財經、澎湃新聞、新京報、果殼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