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步入新的一年,央視六公主依舊夠硬核!

今天這部片,時隔33年在大陸首播,

有人稱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得知這一消息,網友們紛紛感嘆:

有生之年。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還有一大波影迷甚至喜極而泣。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儘管因不可描述的原因,播映片名改為《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但它依舊是已故導演楊德昌在華語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恐怖分子》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為什麼這樣說?

這還要追溯到1986年,本片一經問世,便斬獲國內外多個大獎——

第四十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國際影評人獎;英國電影協會最具創意和想象力獎;第三十二屆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甚至到了2007年,《恐怖份子》在由美國電影學會主辦的國際影展上,還獲選為影展的“里程碑電影”之一。

要知道,參展的有來自37個國家的148部片子。

可以想象,這部老片的分量有多重。

更何況,它還幫楊德昌拿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座金馬獎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說起這位影壇大佬,廠長怕是一篇文章都不夠寫的。

華語影壇好導演不少,但能稱得上大師的寥寥無幾。

儘管他因與蔡琴之間的淵源,而遭受很多非議,但楊德昌在藝術上的成就無可厚非。

他的作品雖不多,但每一部都足以稱作“經典”。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例如,被法媒稱為“生命詩篇”的《一一》,故事看似普通,他卻能做到輕輕的,不刻意的用力就能觸動無數觀眾。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還有描繪臺灣殘酷青春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哪怕觀眾是一群外國人,仍能安靜的看下去。

直到結束時,迎來全場鼓掌三分鐘。

跨越時間和空間,他拍的是自己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這就是楊德昌的電影魅力。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影評人李霽琛形容的很準確:

有時,鏡頭背後的楊德昌像孩子般天真爛漫地注視著身邊發生的一切,貪婪地用眼睛記錄著他所看到的社會。之後,他又像是一個歷經無數滄桑的老者,敏銳地捕捉著生活中所出現的那些不易察覺的危險因子,用冷漠的口吻告訴人們世界的真相。

視角精準而客觀。

這也是他被稱為“臺灣社會的手術刀”的原因。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而這種犀利,在本片中更是被髮揮到了極致。

鏡頭聚焦社會中的幾位普通男女,他們彼此“傷害”,相互“脅迫”,直到絕處無力逢生。

每個人都是別人的“恐怖分子”,任人看了渾身戰慄不安。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一如導演以往的風格,幾位主人公出場後,身份一時讓人摸不著頭腦。

隨著劇情漸入佳境,你的思緒會跟著清晰起來。

故事以一場警匪追擊拉開序幕——

警察老顧(顧寶明飾演)率領同事蹲點一個賊窩,伴隨著槍聲,有人被拘捕,其中一名女同夥淑安(王安飾演)成功逃脫。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但淑安不知道的是,她從牆上跳下的那一幕,恰巧被路過的男攝影師小強(馬紹軍飾演)拍下。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事後,小強租下了賊窩所在的房間。

他把淑安的照片洗出來,放大,貼滿房間,一股曖昧的情愫在空氣中流淌著。

結合劇情,廠長當時被這一幕美到了。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另一邊,淑安在逃跑過程中受傷。

直到她老媽來醫院接,把她禁錮在家裡,看到這兒我們才發現原來這個女孩是名叛逆少女

待在家裡實在無聊,少女閒著沒事,翻起了電話簿。

隨意撥通那上面的電話,她開始了自己的“捉弄遊戲”。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中招的女人,就是下面這位鬱芬(繆騫人 飾演)。

聽著電話中陌生女人的幾句“曖昧”用詞,她心中有萬千不安,恨不得馬上當面質問這個女人和丈夫的關係。

淑安戲虐般的把賊窩地址給她後,便掛斷了電話。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你可能會說,直接找丈夫問清楚就行了唄?

但如此簡單的話,在這個家庭卻顯得格外艱難。

沒有留下任何交代,鬱芬悄然離開了家。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妻子不知所蹤,她的丈夫李立中(李立群飾演)急得焦頭爛額。

要不是線索不足立案,他就準備讓老友老顧派人去找了。

可就在三天後,鬱芬回來了。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正當李立中高興的時候,鬱芬卻丟下一句“找了一份工作,想專心寫作”後再度離開。

作家妻子突然求上進,好,李立中理解。

但她作品獲獎,事業成功後還不打算回來,李立中坐不住了。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親自去勸說,還是無解。

直至他接到一位陌生男子的來電,故事迎來了轉折。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可以說,片中充斥著像淑安、老顧、小強這些看似隨意安排,且無用的角色。

殊不知,牽一髮而動全身。

因為開頭那通匿名電話,小強和鬱芳機緣巧合在賊窩所在的公寓碰過面;

而淑安再次離家出走,回到公寓,和小強有了一夜纏綿,小強也因此知道了她捉弄鬱芬的事情;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又因為小強偶然看到報紙上鬱芬那篇獲獎小說(夫妻之間因猜疑,丈夫殺死妻子,然後自然),他出於好心,把惡作劇的真相告知李立中。

一環扣一環,可惜沒有阻止最後悲劇的發生... ...

聽廠長的,一定要看到最後,那反轉真是既精彩又諷刺!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猶記得李立中最後去找老顧時,他假裝得勢露出的微笑,好友卻不知他此刻同時失去了家庭和事業。

這是全片他唯一一次沒有緊繃著臉。

那麼,悲劇的始作俑者是誰呢?

難道是惡作劇的源頭淑安?

不見得。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片中,鬱芬在小說中寫下這樣一句話——

“那天是春天到來的第一天,如果你瞭解季節,變化只是一種輪迴的重複。這一年春天和往常沒有兩樣,對他們這樣一對夫妻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

問題是什麼?導演沒有交代。

但看完的觀眾早已心知肚明,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兩樣。

毫不誇張的講,李立中和鬱芬兩人之間的婚姻,清淡如一杯沒有味道的白開水。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鬱芬婚後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家庭,日復一日的枯燥,只有重拾寫作的興趣。

而李立中,每天過著公司和家裡兩點一線,模式化的生活。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在職場中身心疲憊,回到家中,他向來不關心妻子在寫什麼。

以至於當鬱芬因寫不出東西心煩意亂時,他只應付了一句:

“放輕鬆嘛,寫個小說怎麼會變成那麼要命的事?”

可李立中不知道的是,寫作已成為妻子最後的情感宣洩口。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這也就不難理解,她為了逃避現狀,選擇重新開始,轉投入正在創業的老相好懷抱。

順便插一句,老相好沈維彬一角可是老戲骨金士傑扮演的呦。

認出來了嗎?!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回顧全片,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平靜如死水般的畫面下,那暗流湧動。

壓抑到令人窒息。

我們之所以能感同身受,無非是像片中這樣的小人物,在現實中不知道有多少

就拿李立中來講,他白手起家,沒背景,不善言辭。

混跡在職場中,他既不安於現狀,又缺乏突破桎梏的勇氣。

為了爬上組長的位置,他背地裡打小報告;當定好的升職泡湯,憤憤不滿卻又不敢吱聲。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在失去一切後,那通惡作劇的電話就如同一根針,輕輕刺破了這讓人煩悶的生活,成為導致悲劇的最後那顆“子彈”...

在楊德昌的鏡頭下,人們為了生計東奔西走忙碌半輩子,卻似乎得不到快樂。

那種浮躁不安,顯得格外恐怖。

看到最後,我們才明白,原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脆弱,而生活中看似微小的瑣事竟是如此致命。


時隔33年,這部片終被搬上熒幕



如今,距離這部電影初次放映已過去33個年頭。

看看現實中的我們,生活似乎依舊沒有改變。

或許,這就是本片能長久受人尊敬的原因吧。

正如那句老話說的——

真正的好電影,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