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分8.4,伸張正義淪為他人玩偶,恐懼、彷徨的不過是人心之惡

愛德華·諾頓,一個長著天使面孔的男人。也正因為這樣一個表面長相無害,才能次次欺騙觀眾,讓人又喜又驚。他在1996年上映的《一級恐懼》中飾演艾倫,一個講話會有點結巴,從小沒有父母流落街頭的乞兒,可是誰又會想到這樣一個純真的外表下是一個怎樣恐怖的靈魂。

豆瓣分8.4,伸張正義淪為他人玩偶,恐懼、彷徨的不過是人心之惡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無非就是兩種感覺,一個就是在為諾頓那張可憐巴巴的笑臉感到震驚,另一個就是對正義的討論。畢竟這部影片將背景設置在法庭,甚至主角也是律師和檢察官的身份,不像是一般的犯罪懸疑片,這部影片更多的是側重表現正義的兩重性,在好與壞的邊緣體現律師這個角色的矛盾性。也正因為大家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案件之外,或者說沒有考慮到犯罪案的本質於是導演才會成功的在結局給觀眾一個暴擊。

豆瓣分8.4,伸張正義淪為他人玩偶,恐懼、彷徨的不過是人心之惡

影片的開始律師馬丁就說:“法學院第一天,教授就說過兩件事。第一,你老媽說她愛你,別輕易相信。”另一件事就是,”If you want justice, go to a whorehouse. If you want to get fucked, go to court.” 在他的眼中就算是他的委託人有罪也無所謂,他不管司法制度,並且無視它的存在。因為在他的心中,認為不管怎樣,每一個被告無論他做了什麼都有權得到最好的辯護。既然如此,那麼真相呢?哪種真相?他作為一個在法庭混跡多年的老手深知真相遠不是簡簡單單的表面說明,在事情的背後,真相併不是隻有一個說法,有人們願意相信的真相,也有人們並不想看見的真相。他是律師,他甚至可以為陪審團員塑造真相,甚至讓真正的真相被他口中的“虛幻的真相”掩蓋。

豆瓣分8.4,伸張正義淪為他人玩偶,恐懼、彷徨的不過是人心之惡

開篇就已經埋下伏筆,就像真相,可能已經浮現出一角,但是卻被歪曲、誤導視線。在主線故事發生之前馬丁就已經接手一起案件,蕭納西要求他的委託人潘喬伊拿著一百五十萬永遠的消失。人們總是在倡導並堅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但是正義又是什麼?潘喬伊涉嫌販毒、洗黑錢等等,於是被定義為亡命之徒的罪人。

豆瓣分8.4,伸張正義淪為他人玩偶,恐懼、彷徨的不過是人心之惡

但是警察呢?他們就是正義的化身?他們找到潘喬伊,告訴他幫他們指控阿德馬帝納,說他幫你做事,他拿你的錢,這樣他們就會欠他一個人情。可是喬伊並沒有同意,因為他知道馬帝納是一個好人,只是他不願意把這裡變成高價公寓出租,為此阻斷了那些政客的財路而招來罪責。當馬丁得知這件事後問他為什麼不早說,他不屑的回答:“為什麼?因為這事很平常,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們是否有錯?不管從什麼層面來說似乎是真的有錯。但是當蕭納西不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這件事情時,就意味著他作為一個檢察官,一名政客,自己站在邪惡的一方,用暴力來解決流氓問題。

豆瓣分8.4,伸張正義淪為他人玩偶,恐懼、彷徨的不過是人心之惡

在影片的剛開始馬丁參加他們的慈善聚會,主教羅森在臺上發言的時候開玩笑說:“老實說,除了今早在懺悔室,我還從未見過這麼多律師和政客”。儼然,此時他將自己置於一個高貴的角色,而律師和政客都是需要懺悔的罪人。可是他自己又是什麼樣的角色呢?一個打著教會的旗號把慈善捐款作為資本投入地產經營謀利的偽善者;一個不顧原地居民死活意圖把貧民區建設成高價商鋪的自私者;一個讓唱詩班孩子拍攝色情片滿足自己淫慾的變態者。而他的好朋友——前最高檢察官蕭納西就是他最好的幫兇。所以你要是在這部影片裡面找到什麼是正義這個問題的答案,那似乎是不可能,因為殘酷的現實爸在面前,利益面前,一切都是那麼虛偽。

豆瓣分8.4,伸張正義淪為他人玩偶,恐懼、彷徨的不過是人心之惡

人們也許一開始是奔著Richard來看的《一級恐懼》,可最後不得不說被當時還算是新秀的諾頓折服。在這裡面他飾演的是一個一開始就被大家認定為殺害主教羅森的兇手,因為他滿身都是鮮血從主教的房間跑出來,四處躲避警察的追捕,最後落網。似乎一切都是定局,兇手好像順理成章就該是他,但是他可憐巴巴地告訴馬丁,這件事情不是他做的,而且他患有時間失憶症,也就是會間歇性失憶,所以他不知道那段丟失的時間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當回過神來的時候就已經在奮力奔跑害怕被警方抓住。在後續的觀察中,馬丁和他請來的醫生髮現艾倫還有一個人格洛伊,而這個人格就是那個殺人兇手。

豆瓣分8.4,伸張正義淪為他人玩偶,恐懼、彷徨的不過是人心之惡

艾倫成功的欺騙了所有人,包括馬丁,就在最後他被判處放出監獄的時候他才顯露出原本的面目。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艾倫,只有一個洛伊,殘暴兇狠、冷血無情。很多人都在懷疑其實這只是洛伊完全佔據了他的人格,就像《驚魂記》裡面的兇手最後只剩下一個人格。剛開始的時候這就是洛伊想好的一個計策,他要是想為自己脫罪就必須為自己製造第三者的存在,可是沒有這個第三者那麼他自己就來當第三者,所以他製造出楚楚可憐的艾倫以取得同情。然後在一開始就說謊,他聽見爭吵,看見第三者的影子。如果真的像他說的他只是人格分裂,或者是間歇性失憶他又怎麼會聽見爭吵和身影,所以可以斷定從一開始他就在說謊。

豆瓣分8.4,伸張正義淪為他人玩偶,恐懼、彷徨的不過是人心之惡

可能在這部影片中除卻洛伊的表演外,人們最在乎的就是律師這個備受爭議的角色。他們接受委託人的錢替他們辦事,但是委託人有罪的話他們也得為之辯護。那麼他們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如果拒絕為之辯護可能說是有正義感,可是律師是他們的職務,接受委託人的請求只是做好他們分內的職責。男主角馬丁也是一個有爭議的角色,他本來在州檢室可以競選公職或者選擇當法官,但是他覺得這是沒有前途的——能上場打球何必當裁判?

豆瓣分8.4,伸張正義淪為他人玩偶,恐懼、彷徨的不過是人心之惡

在這部影片裡面似乎我們找不到絕對的惡與絕對的正義,檢察官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出去阻礙自己的人,律師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無視委託人的真實罪責,主教是個人人稱誦的慈善家可是他變態陰暗……最心塞的不過是當你自以為在伸張正義,其實不過是淪為他人的玩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