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乾河畔那美麗的鄉村——溪源

桑乾河畔那美麗的鄉村——溪源

美麗的溪源在我頭腦裡已經旋繞好久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地處北京西北部的河北省涿鹿縣。

開著自駕車沿著京藏高速過了擁堵的八達嶺地段,向河北駛向的第一站就是涿鹿——這是有著幾千年文明史、曾爆發“涿鹿大戰”的風水寶地。

當你翻開涿鹿縣那厚重的歷史時,就會發現離縣城西南大約14公里左右的桑乾河流域處,就是溪源這個古老而美麗的山村。

這是在我心中一個美的再不能美的村莊。

兩個多月前,我作為志願者,隨著中國盲人協會盲人文學聯誼會舉辦的作家創作高級研修班來到了溪源村,頭一次領略了這裡的山山水水和山村裡人們的勤勞。

我這個有著近30年駕齡的“業餘”司機,拉著中國盲人協會原主席、盲人文學聯誼會副會長滕偉民先生和廣東的盲人作家謝經營夫婦,經過桑乾河河谷平川,一路跟著車隊快速奔向筆架山腳下,穿過山峽中架有大秦鐵路線的天橋洞,到達了這片美麗的熱土。

眼前是一片初秋的景色:村頭一棵棵棗樹掛著綠裡透紅的大棗,把細樹枝壓得彎下了腰;一片片婀娜多姿的垂柳,片片柳葉綠裡透黃,在柳枝上輕輕搖曳著;田地裡的玉米“炫富”般露出腰間的兩個大包包,裡面裝滿金色的果實;路邊的牽牛花爭奇鬥豔,粉紅的、紫色的、純白的如同兒童的臉,笑得那樣鮮豔、燦爛!

啊——這就是溪源村,一派豐收、醉人的景象。

環顧四周,重重山、疊疊水、曲曲路……令人目不暇接。

村東依歷山,仰望筆架的濃綠,俯聽龍門滴翠。山上古柏碧翠,山花爛漫; 山下溪水潺潺,清水倘佯。

桑乾河畔那美麗的鄉村——溪源

大家三三兩兩集聚村頭,聽張家口市京畿民間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霍漢清先生對溪源村的介紹,這位剛到花甲之年,土生土長的溪源村人語氣中充滿了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霍漢清另系張家口市桑乾河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張家口市詩詞協會涿鹿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涿鹿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涿鹿縣民俗文化協會常務理事,涿鹿縣溪源村旅遊文化發展顧問、涿鹿縣葦蓆編織非遺傳承人。《魅力武家溝鎮》副主編。個人文集有《難以忘卻的記憶》和全面反映涿鹿縣溪源村人文歷史、自然風貌、風土人情的27萬多字的《溪源記憶》。

那天見霍秘書長在溪源村的村委會為盲人文學聯誼會的幾位領導贈送了親筆簽名的《溪源記憶》,我想得到那本書的感覺,就像幼時隨父親在“五七幹校”勞動時,偶爾跟父親到鎮裡給奶奶寄信,在小飯館見到一碗噴香的醬油麵一樣,如今的書香與當年的面香一般讓我垂青。晚飯前見到霍秘書長,終於張嘴想請他一本《溪源記憶》大作拜讀,結果遺憾地得知他手裡沒有了。

在邊走邊看的路上,滕偉民主席扶著我的肩膀,靜靜地聽著我的介紹,還不時提些問題。

過了高高的龍門山口,老遠就看見溪源村龍門山上,那明朝的建築---六角二層筆架點狀元的魁星樓和玉皇觀音廟。

聽了霍秘書長的講解,我才知道六角形的佈局和天方地園寓意了星光燦爛的祈求,讀書人在魁星樓前拜魁星,是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魁星樓的建立,表達了溪源村勞動人民渴望文化、渴望知識的美好願望。魁星樓的屹立,見證了幾百年間溪源村厚重的文化理念,也記載著溪源村人們崇尚文化的美好信念。

我領著滕偉民主席登上魁星樓的底座,眼睛看不見的他,用手一遍一遍撫摸著魁星樓的牆、柱和打開的門,他高興地站在門前,讓我為他照張像,留作紀念。

離開魁星樓,來到新建的龍門書院外牆前,大家爭著站在白牆上雕刻的“龍門書院”幾個大字下合影,盲人作家史光柱、滕偉民、許波銀、王福德、徐學文和張驥良等,在溫暖的陽光下笑的最燦爛。

我與滕主席挽著手通過溝口看到北山上面的烽火臺,眼前的一切讓人有一種視野豁然開闊,心靈頓時敞亮的舒暢感。大家也急待撩開溪源幾千年古老傳奇而神秘的面紗,來分享這個山青水綠、風光秀麗、古色古香的“世外桃源”。

“滄桑古村是一部厚重的史書。溪源歷史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如璀璨珍珠般撒落在大山深處。這裡有百年四合院、火路墩;千年古樹木、黑陶片;萬年動物骨化石。從明清上至漢唐以及遙遠的上古年代,都蘊藏著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站在我身旁的涿鹿縣民間收藏家協會主席、涿鹿縣文聯副主席、張家口市京畿民間文化研究會會長祁要武老哥向我介紹著。這位先後從事教育、宣傳、組織、鄉鎮、農經、經體改和物價等工作的老哥,用他的經歷見證著溪源村的發展。

從山上往下走,使人眼前最亮的是半坡上有十幾處清代四合院落,錯落有序、白牆灰瓦透著古香古色的氛圍,這是一個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築群。

“這些四合院的保存,使其能夠成為歷史文化村”。出生在相隔不遠下葫蘆村的民營企業家全珈斌先生邊走邊向我們介紹。他說自己是溪源村的外甥,他的母親就生長在這個美麗的村莊。

我不知道他的母親那裡還有多少美麗的故事呢!

桑乾河畔那美麗的鄉村——溪源

我拿著手機隨時記錄下這一幕幕迷人的院落。

走到村頭,霍秘書長看見我們有人圍著村賣蜂蜜、賣紅棗的民們,問這問那。笑著告訴大家:筆架山牌荊花蜂蜜是這裡獨有的特產,純天然,不加任何添加劑。又說溪源村出產“大杏扁、老油坊純胡麻油、紅土地香椿、山泉水豆腐、豆腐乾、豆腐絲等。”讓我們感到置身於這個村莊特別幸福。

不知身邊的誰說了一句“有這麼美的山、有這麼美的水,還有這麼多好吃的,還回去幹嘛!”大家七嘴八舌借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

“溪源因溪源之水而得名。早年間四頃梁村村口的谷底林樹間有60個泉眼,泉水從細沙中、草叢中、石縫裡滲出。清澈的泉水流到溝谷的寬闊處存留起來,形成一個大水潭,當地人叫五福泉。潭邊有一個神秘的“龍洞”,泉水從龍洞溢出,沿巖壁上的三個天然巖孔飛瀉而下,形成瀑布。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霍秘書長的聲音洪亮。我想這就是溪源村的美!

伴著溪源村清脆的流水聲,望著這溪源村的紅瓦和白牆、錯落有序的景緻,回來的路上有人品嚐著村裡的大棗、有人手裡提著溪源村民們自採的蜂蜜,再回味著霍秘書長、祁會長和全珈斌先生的介紹、敘述,真的醉了!

這裡有自然的美,但蜂蜜、紅棗、大杏扁、老油坊純胡麻油、山泉水豆腐、豆腐乾、豆腐絲等等可是人們的勞作而來啊。我不禁感嘆:“這裡的人比那山水更美!”

2018年11月13日初稿

2018年12月2日修改

作者:馬佔順,歷任國家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