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思想彙總

猶太人對金錢的看法

一、金錢就是上帝

猶太人的聖經《塔木德》說:金錢給人間以陽光,金錢給眾生以溫暖。金錢給神買了禮物,敲開了神的大門。你看猶太人直接把金錢等同於神,認為只要有錢,甚至都能把神買通。金錢對於猶太人不只是財富,還能擁有令人嚮往的生活,得到大家的尊敬,獲得尊嚴。最近網上流傳一句話:富人放的屁都是道理,窮人說的道理都是放屁。雖然說的比較難聽,但不是沒有道理,很多人不喜歡談錢,一談到錢都會刻意的避免,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囊中羞澀。這方面可以向猶太人學習,把金錢當做一種信仰,當做神一樣來崇拜,只有你更多的談到錢,才能打開思路想盡一切賺錢的方法,讓自己過上想過的生活。

二、賺錢沒有不好意思

猶太人覺得賺錢是最正常不過了,認為賺錢天經地義,要是有錢因為是熟人而放棄了,那簡直就是犯了罪一樣。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銷售行業,許多做銷售的人員因為長期跟客戶接觸,慢慢的發展成了朋友,以至於後來免費為客戶服務,有時因為忙但又不好意思拒絕熟客,不得不臨時抽出時間來應付熟客,導致了新客戶沒做成,熟客戶也沒做好。所以在工作方面就要談工作,私下裡改發展關係就發展關係,不能因為關係好就把自己利益讓沒了,有的人會覺得即使你的價格再低還是在賺他的錢。

猶太人的思想彙總

三、再小的利潤也要賺

現在的網絡非常發達,通過網絡一夜暴富的人很多,給一些年輕人灌輸了一種思想,就是賺錢一定要賺大錢,再加上現在生活消費越來越多,很多人對小利潤的項目不屑一顧,與其浪費時間賺這點蠅頭小利,不如多花一些心思找找賺大錢的事業。但是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小錢沒賺到,大錢沒找著。所以當你沒有其他更好的賺錢方式時,靜下心來,把小錢的事業做好,起碼能賺到一點你口袋裡的錢就會多一點。

四、金錢沒有貴賤

幾年前流傳這麼一個故事:一位演講者在一個公共的場合演講。他拿起了100元,然後不管把這100元揉成什麼模樣,甚至是用腳踩了踩,當他問到有誰想要時,很多人還是舉起了手。這就說明了金錢就是金錢,沒有貴賤之分。有的人西裝革履,在高大上的辦公室上班,每個月賺10幾萬。有的人衣著樸素,工作環境髒亂差,一個月最多也就一兩千塊錢。你能說他們賺的錢不一樣麼。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畢竟是靠自己的努力賺錢,這應該感到自豪,因為你跟世界首富賺的都是一樣的金錢。

五、花錢的時候要仔細

猶太人喜愛錢,更珍惜錢,他們每花一分錢都要考慮再三:是不是這個錢花的值得,花出去之後能不能給我帶來收益等等。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過的更舒適了,同樣也讓我們的慾望變的越來越多,花錢更是大手大腳,幾千塊錢的月工資,靠各種方式都能消費幾萬塊錢!大部分的猶太人對開支都精打細算,把一塊錢當做兩塊錢來用。能說他們吝嗇麼?只是他們知道每賺一塊錢都很辛苦,所以花的時候更要好好珍惜。這麼多年過去,猶太人能成為最富有的民族之一,跟他們的金錢觀念是分不開的,我們中國人有時對金錢看的太過平淡,是時候借鑑一下猶太人的金錢觀了,結合自身的情況,讓我們成為最富有的民族。

猶太人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也叫宇宙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猶太人的思想彙總

1、猶太人的世界觀

普通人:這個世界是屬於強者的,真正的強者在哪裡都可以生存。

猶太商人: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

普通商人:雖然他沒有什麼能力,但他好歹是親戚/朋友,不能為了生意就不顧這點情分了。

猶太商人:生意場上不談感情,只談商業規則,生意就是生意。

因為長期四處流浪,猶太商人練就了像水一樣強大的適應能力,這使他們不管去到哪裡,都能把生意做好,而財富又被猶太人稱為世俗上帝,所以他們在面對金錢時會變得格外冷酷無情,猶太商人的生意場上只有規則,沒有情分。

2、猶太人的人生觀

普通人:遇到困難和壓力時,我總是忍不住覺得自己的生活糟透了。

猶太商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普通人:凡事都為自己考慮是自私的表現。

猶太商人:以己為先。

希伯來語ye-heye beseder的意思是“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句話是很多猶太人從小到大的座右銘,長期逃亡,寄人籬下的境遇反而造就了猶太人堅強樂觀的性格。

他們的家教也非常特別,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站在高處的孩子,興奮地躍向父親伸開雙手的懷抱,結果卻撲空摔地,數次以後,這個孩子不再輕信任何人,除了自己。

“以己為先”是猶太民族的特質,他們認為只有懂得珍惜和完善自己,才會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3、猶太人的價值觀

普通人:我知道信用很重要,但有時候只要小小地欺騙一下客戶,這筆生意就做成了,為了賺錢,這種小事無傷大雅。

猶太商人:契約是和上帝的約定,即使虧損,也不能不守信用。 普通商人:金錢比智慧重要,有了錢再去學習也不遲。

猶太商人:智慧比金錢重要,智慧是看不到也摸不著的財富,能夠伴你一生。

誠信和熱愛學習是每個猶太人都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他們認為說謊會遭到上帝的懲罰,在生意中,猶太人寧願損失利益,也不會毀約。

學習則是猶太人的傳統,他們比其他民族都更早地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所以猶太商人大都眼界開闊,十分健談,並且擁有精準的判斷力。

以上就是猶太人的三觀,希望能對我們這些普通人有所啟發。

猶太人的思想彙總

猶太人的創業賺錢黃金12法則!

【法則一】為女性服務

猶太商法認為:要想賺錢,就必須瞄準女人。因為,男人賺錢,女人花錢,男人的興趣根本不放在保管與使用(採購家庭物資)金錢上,而是放在賺錢上;保管與使用(採購家庭物資)都是女人的事。現實生活確實如此,不光是採購鑽石、珠寶、金銀、服裝等飾品是女性的事,就是家庭食品、用品也大多由女性操持。所以,更多重視女性市場,為女性服務是營銷人獲取成功的一條重要路徑。如大凡節假日舉家上街,通常都是男人與小孩在擇地嬉戲,而女人卻不厭其煩地在挑選產品,一直挑到小孩或男人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全家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而女人若是自己或是與女伴一道,則會一家商場又一家商場地挑選產品,往往一逛就是半天甚至是一天,然後才心滿意足地打道回府。為女性服務需要掌握女性市場的特點,如她們對生活的態度是積極的,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常自信;勇於嘗試不同方式,享受全方位的樂趣;對從媒體特別是電視上獲得的信息反應異常敏捷,獲得了新鮮的信息和知識之後便立刻躍躍欲試;如果一條營銷信息獲得了女性的認同,那麼它將很容易成為一種時尚等等。因此,營銷人員應該瞭解女性的消費動向,緊跟女性的見異思遷,適應女性的時尚情結,滿足女性的消費偏好,投好女性的愛美追求,打造產品的新潮賣點,全心全意為女性服務。

【法則二】為錢走四方

為錢走四方是猶太人天生的特性。他們不僅自己天馬行空、四處奔忙,販進賣出,而且還鼓勵別人這麼做。因為猶太人長期沒有國家,這使他們生來就是世界公民;猶太商人沒有固定的市場,這使他們生來就是世界商人。猶太商人聲東擊西、轉戰南北、廣為聯繫,做成了一筆又一筆的大大小小的貿易,只要和猶太人做生意,誰都是朋友。營銷也需為錢走四方,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營銷應該以全球為市場配置資源,“做四方的生意,賺取八方的財”。不斷尋求新的市場和轉移市場重心,如進軍國際市場,在全球背景下尋找新的市場機會或者從競爭激烈的市場向不激烈的市場轉移。

【法則三】78:22法則

78:22法則是一個自然法則,如服飾、餐飲、建築、珠寶、藥物等22%的行業,基本上佔了約78%的生活消費,因此,猶太商人的傳統經營領域大多集中在餐飲、服飾、珠寶、建築、藥物方面,尤其集中在婦女和兒童用品了。男人掙了這個世界78%的錢,女人則消費了這個世界的78%的錢。78:22法則在營銷中普遍存在,如22%的客戶創造了企業78%的利潤;22%的產品是企業的核心產品等等,因此,在營銷活動中,應該實施大客戶營銷戰略,以客戶價值為基礎,把握重點產品和重點客戶,從而提升營銷的效率與效益。

【法則四】為嘴巴服務

猶太人認為經銷過程中應瞄準人們的嘴巴,做“嘴巴”生意,也就是同吃有關的生意。小而言之,猶太人主張經營蔬菜店、魚店、酒店、雜貨店、米店、點心鋪及水果店等,因為做這些生意一定會賺錢。大而言之,猶太人主張開飯店、酒吧、夜總會等。猶太人甚至認為,做嘴巴的生意,連毒藥在內,也會賺錢。營銷也需要圍繞嘴巴服務,因為吃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吃也在與時俱進,消費者不滿的地方就存在需求,只有滿足大眾基本需求的產品才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猶太人的思想彙總

【法則五】用腦去賺錢

只有賺錢的智慧才是真智慧。猶太人認為賺錢是天經地義、最自然不過的事,如果能賺到的錢不賺,那簡直就是對錢犯了罪,要遭上帝懲罰,猶太商人賺錢強調以智取勝,用腦去賺錢,因為智慧是能賺到錢的智慧,也就是說,能賺錢方為真智慧。這樣一來,金錢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只有化入金錢中,才是活的智慧,錢只有化入智慧之後,才是活的錢;活的錢和活的智慧難分。營銷也需要用腦去思考,分析消費者消費行為,如消費者的懷舊情結;消費者渴望不朽;消費者的權力支配慾望、消費者的好奇、恐懼、不安心理等等,需要關注消費者的情感需要,關注營銷利益相關者,如影響者、決策者、使用者等等;使消費者的價值確認;滿足消費者的自尊;使消費者創造性的釋放等等;需要不斷創新,無論是產品、價格、渠道還是促銷,創新都是必然,如發現市場機會、引導和創造市場需求;優化渠道組合,尋找戰略終端等等。

【法則六】節流更開源

財富是賺來的,而不是靠省吃儉用積攢起來的。立足於賺,是猶太商人不可動搖的信念。營銷活動的高回報需要高投入,開源是根本。如維繫客戶的同時去開拓新的客戶;進行有影響力的傳播;通過事件策劃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等等,當然,也需要節流,在營銷活動過程中,強調效率和效益,一方面要制止浪費,另一方面要打造“營銷生態系統”和“和諧營銷”。

【法則七】惜時如金

猶太人經商格言中,有一句叫“勿盜竊時間”。這句格言,既是關於賺錢的格言,又是猶太人經商禮貌的格言。所謂“勿盜竊時間”,是告訴猶太人不得妨礙他人的一分一秒時間。在猶太人看來,時間就是生活,時間就是生命,時間還是金錢。猶太人信奉“時間就是金錢”的信條。猶太人重視時間,它的另一層意義是抓緊一分一秒可以搶佔商機。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快魚吃慢魚”,因此,營銷活動需要快速反饋,爭取競爭的主動權,以變制變,不斷動態調整。

【法則八】靠信息搶佔先機

商場是個機會均等的地方,在相同的條件之下,誰能捷足先登,搶佔先機,先發制人,那麼誰就能穩操勝券了。在營銷活動中,同樣需要不斷分析市場資訊,靠信息搶佔先機,快速制勝,如需要對宏觀環境(如政策、法律、自然、科技、政治等)的分析,需要獲取競爭情報,需要快速出擊把握市場機會,需要對競爭者分析和消費者分析,獲取相應的資訊,從而快速行動,搶佔先機。

【法則九】誠信是根本

猶太人在經商中最注重“契約”。在全世界商界中,猶太商人的重信守約是有口皆碑的。猶太人一經簽訂契約,不論發生任何問題,決不毀約。他們認為“契約”是上帝的約定,猶太人由於普遍重信守約,相互之間做生意時經常連合同也不需要。口頭的允諾也有足夠的約束力,因為“神聽得見”。猶太人信守合約幾乎可以達到令人吃驚的地步。在做生意時,猶太人從來都是絲毫不讓、分釐必賺,但若是在契約面前,他們縱使吃大虧,也要絕對遵守。猶太人從來都不毀約,但他們卻常常在不改變契約的前提下,巧妙地變通契約,為自己所用。因為在商場上,在猶太人看來關鍵問題不在於道德不道德,而在於合法不合法。在營銷活動中,同樣需要誠信營銷,遵守遊戲規則,與營銷利益相關者建立互信的合作伙伴關係,用真誠去打動顧客,以誠信為根本。

【法則十】善於整合資源

正如猶太經濟學家威廉立格遜所說,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可以藉資金、借人才、借技術、借智慧。這個世界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資源,你所要做的僅僅是把他們收集起來,運用智慧把他們有機的組合起來。營銷活動同樣需要整合資源,無論是營銷傳播還是價值鏈管理,均需要整合資源和“借勢”,如事件策劃需要借勢,品牌打造需要借勢,終端促銷需要借勢,營銷傳播需要整合資源等等。

猶太人的思想彙總

【法則十一】站的高才望的遠

猶太人認為經銷應該“儘量多看幾步”,你能夠想到的未來發展情況有多遠,那你的成功就有多遠。“腳不能到達得,眼要到達;眼不能到達得,心要到達”,營銷同樣需要戰略眼光,避免“營銷近視症”,無論是渠道選擇還是終端的設計與排列,均需要戰略思維,結合企業得發展階段和行業發展趨勢,領先半步,才能引導和創造市場需求。

【法則十二】談判創造價值

一個在猶太人中廣為流傳的經典故事是這樣的:有人把一個橙子給了兩個孩子,於是,這兩個孩子便為了如何分這個橙子而爭執起來,此時那個人就提出一個建議:由一個孩子負責切橙子,而另一個孩子先選橙子。結果,兩個孩子各自取了一半橙子,高高興興回家了。第一個孩子回到家,就把果肉挖出扔掉,橙子皮留下來磨碎,混在麵粉裡烤蛋糕吃;另一個孩子把果肉放到榨汁機上打果汁喝,把皮剝掉扔進垃圾桶。從上面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可是他們的東西卻沒有物盡其用,沒有得到最大的利益。這說明,他們在事先沒有聲明各自的利益所在,沒有進行溝通與談判,從而導致了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場上的公平,結果雙方的利益並未在談判中達到最大化。

營銷活動中要面臨許多談判,在談判過程中,應該加強溝通,通過溝通創造價值,達到“雙贏”的結局。如通過與消費者的溝通從而明確其核心價值點所在;通過加強與外界的溝通和談判從而樹立良好的形象;通過加強內部的溝通和談判從而塑造良好的氛圍等等,溝通從心開始,談判創造價值。

總之,猶太人的商規需要去分析和洞察,其思維方式與營銷活動緊密聯繫。正如美國人所說:“智慧在中國人的腦袋裡,金錢在猶太人的口袋裡。”因為營銷的關鍵是將客戶的錢從他的口袋轉移出來袋,將產品和企業的思想裝進客戶的頭腦;不僅要找出你的客戶和接觸你的客戶,還要說服你的客戶和服務好你的客戶;不僅要“借勢”,還應“攻心”,從而全方位地創造良好的顧客感受,使顧客感動和聯想,進而激發其購買慾望。

中華民族和猶太民族都是對人類影響深遠的古老民族,中華文明是東方文明的代表猶太文明則衍生了西方文明,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中猶金錢觀有太多的不同深入探討其相異的根源對於人們樹立正確金錢觀,構建和諧社會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中國金錢觀的歷史沿革

金錢觀是指人們對於金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包括如何看待金錢、獲取金錢、使用金錢等,它是人生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突出的表現為“義與“利”的關係問題。但是在中國古代乃至建國後相當一段時間內,重義輕利”的觀念一直卻被世人所推崇,所謂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文革”期間,更是達到頂峰,“義”與“利”的關係被完全割裂,人們談“利色變,合理的個人利益被完全否定。

雖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閉口不談金錢,表面上也表現為對金錢的不屑一顧但是人們渴望財富的心並未被社會倡導的主流價值觀所湮沒,只是變得更加隱蔽而已。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壓抑已久的渴望金錢的慾望被釋放出來,金錢隨之衝出了經濟領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對於金錢的態度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切為了金錢,一切以金錢來衡量”的拜金主義出現,並延續至今。那麼中國的金錢觀到底存在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如此跳躍性的變化呢?下面通過與猶太人的金錢觀進行對比來試著尋找答案。

猶太人的思想彙總

中猶金錢觀之對比

(一)二者追求金錢的態度不同

中國人對金錢的追求含蓄委婉,猶太人對金錢的渴望直接坦白,這突出表現在中國人和猶太人看待知識和金錢的關係上。

在中國歷史上,由於重農抑商的傳統,人們鄙視金錢不願意談錢好像一談到錢就意味著自己素質低、品德差,中國人認為“萬般皆下唯有讀書高”;而猶太人卻毫不掩飾其對於金錢的讚美和熱愛他們認為“錢不是罪惡,也不是詛咒,錢是會祝福人的”,金錢是給美好人生的祝福,是人給上帝的禮物”,他們甚至把錢等同於自己的生命和民族的標誌。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人更加熱愛知識呢?

中國人認為只有讀書是高尚的,但是讀書的目的卻不是為了追求知識而是為了做官而做官又是為了發財通過“學而優則仕”達到既富且貴的目的。至於所讀書的內容並不重要,因為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知識、豐富自己,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而只是其達到長遠功利目的的手段所以中國雖然重視教育,但卻鮮有傑出人才問世。

反觀猶太人,因為其特殊的客民地位流動性強,所以他們不能擁有土地房屋等不動產,不能從事農業、手工業等相關產業,也不能做官,只能經商。因而他們不僅明確表達出對金錢的熱愛,而且明白只有靠知識才能賺大錢而要獲取知識就必須讀書,所以猶太人非常注重讀書,且注重對於所學知識的思考、運用,因而猶太人數雖少,卻人才輩出,位於世界各民族之首。

(二)二者獲取金錢的方式不同

金錢作為一般等價物,是財富的象徵,但是中國人卻不願意經商直接去追求之,因為在中國古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因而中國人更願意以間接的方式即讀書來獲取金錢。如上所述,中國人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發財致富,所謂“千里做官,只為吃穿”,但是靠官員的俸祿發財致富是不可能的清廉的官員大多十分清貧,要想致富只能是貪汙受賄,錢權交易,這種發財的方式雖然快捷,但不合法,個人風險和社會成本極高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雖然黨和國家反腐敗的力度不斷加大,但是由於歷史的慣性和監督機制的不健全這種以權謀私、錢權交易的賺錢方式仍然存在,雖然只是少數人,但是危害很大,已成為影響我黨執政基礎和社會穩定的毒瘤。

而對於猶太人來說,由於其生存環境極其惡劣,他們只能做商人,所以賺錢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為此他們絞盡腦汁,不放過任何次賺錢的機會。不過猶太人中唯利是圖、不擇手段賺取金錢的拜金主義者卻很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依靠其廣博的知識和快捷的反應能力合法賺錢,所謂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也是他們在躲避迫害、不得不四處浪的環境中海能夠迅速致富的重要原因

(三)二者管理金錢的手段不同

中國人雖不善於賺錢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卻善於攢錢,把錢存在銀行是其最常用的一種理財方式

從歷史上看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物質匱乏的社會,直到

中國人和猶太人的金錢觀比較研究

金錢觀是對金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和人生觀緊密相連的。有句話說:“世界上的財富在猶太人口袋裡。”足以說明猶太人的經商智慧堪稱絕。2000多年前,在發黃的羊皮捲上,書寫著猶太最早的一部“如何面對和獲取財富”的理財聖典一一《財箴》。猶太人非常重視金錢觀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他們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善待金錢的種子。

1猶太人的金錢觀

1.1猶太人金錢觀之看待金錢

1)金錢是現實的上帝。在猶太人觀念中,金錢既不是罪惡也不是詛咒,而是一種祝福。這和猶太的歷史息息相關,2000多年前羅馬人推倒猶太人的聖殿後,猶太人四處流浪,飽受殺戮與迫害。他們沒有國家,沒有主權,只有金錢才是他們生存的唯一依靠。錢對他們來說是

一種自衛的武器。

(2)鈔票不問出處。中國人在賺錢的時候,往往特別注意錢的出處,例如經營妓院或色情酒吧等賺的錢被認為是骯髒的錢,是絕對不光彩的。規規矩矩工作所賺的工資才是乾淨的錢然而在猶太人的眼裡,錢是沒有區別的,既然是錢,我就可以去賺,賺錢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3)別把硬幣不當錢。在猶太人的經商史中絕不喜“大”厭“小”,也不因自己的生意小而自卑。做生意的目的就是賺錢,只要有錢賺即可,不分多少。《塔木德》裡說:“別想一下子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1.2猶太人金錢觀之獲取金錢

1)賺錢天經地義。對於錢,猶太人既沒有敬之如神,又沒有惡之如鬼,更沒有既想要賺錢又羞於談錢的尷尬心理。“猶太人認為賺錢應大大方方,堂堂正正。他們直接又坦白地視錢如命,哪怕是像“拉比”這樣的神職人員。在他們心目中,“偉人”是既富有又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們對金錢有著“準神聖”的膜拜,善於賺錢同信仰:教一樣構成了猶太民族醒目的標誌。

2)賺錢是遊戲。猶太人認為金錢只是一種有用的物品而已。那些猶太大亨們,對於自己掌握的億萬財富,也只是視之為一堆紙張而已並不覺得它與禍福安危相關。“想要賺錢,就絕對不能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而是應該從容冷靜地對待金錢,將其視為一種很好玩的東西它刺激每一個人的神經。人們投入資金的時候就是投入了一次次危險但有趣的遊戲中。作為個遊戲的參與者,你要不停地和對手較量角逐。你要採用一切辦法勝過其他人。”

(3)學識淵博才能做大生意。許多猶太人都擁有淵博的學識,他們都是雜學博士,無論是大西洋海底的魚類品種,還是國家領導的為政之道、星象占卜、花邊新聞,他們無所不知。淵博的學識,助他們在生意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1.3猶太人金錢觀之使用金錢

(1)有錢不置半年閒。猶太人認為,與其把錢放在銀行裡睡覺,靠利息來補貼生活費,養成種依賴性而失去冒險奮鬥的精神,不如活用這些錢,將其拿出來投資更具利益的項目。要想捕捉金錢,收穫財富,使錢生錢,就得學會讓死錢變活錢。千萬不可把錢閒置起來,當作古董一樣收藏。而是要學會投資,使錢像羊群樣,不斷繁殖和增多。

(2)看緊你的錢包。對錢財必須具有愛惜之情,它才會聚集到你身邊。他們不害怕被人視為吝嗇,每花出去一分錢,都會考慮利潤。雖然巨大的財富是需要努力才能追求得到,但財富的積累,也需要杜絕漏洞。

(3)偷稅漏稅最可恥。在猶太人的金錢觀中,偷稅漏稅不僅違背經商之道,也是自己的一種恥辱。猶太人認為交稅是和國家簽訂的一種契約,而違反了“神聖”的契約是無法原諒的。,猶太民族長期流散,四處受到迫害和歧視,想要生存,必須向居住國交稅。交稅在他]血脈中成為了生存的一種必需品。千百年來,猶太人之所以贏得良好的信譽,併成為世界第一商人,和“絕不偷稅漏稅”很有關係。

2猶太人金錢觀教育

“猶太人認為,傷害人的事有三:煩惱、爭吵、空錢包,其中以空錢包為最。”在流亡中,為了儘早地學會安身立命的本領,孩子們從孃胎裡就接受民族金錢觀的薰陶。在家庭金錢觀教育中,猶太父母有以下做法。

(1)認識貨幣,瞭解經濟手段。猶太人從小就注重財富教育,尤其是對於投資的教育是聞名於世的。儘早地實施金錢觀教育是猶太民族的真知灼見,孩子們從小就具備正確的金錢觀,瞭解金錢並且欣賞金錢。

(2)按勞取酬,制定家務清單。在猶太民族的家庭裡,孩子們的零花錢是不固定的,而是依他們做事的多寡優劣而定。例如,父母和孩子們約好,早晨起床後幫忙割院子裡的草給10元,去買一份報紙2元,幫忙弄早餐3元..孩子們不分年齡大小,一律採用同工同酬制度孩子們想要得到零用錢,就必須用自己的勞動去換取。在他們看來,金錢並非銅臭,也不會玷汙童稚之心。相反,讓孩子早早接觸金錢認識金錢,對孩子財商的培養是不無裨益的。

3)學會經營理財之法。想要擁有金錢,只會賺錢是不夠的,還要學會理財與節儉。“洛克菲勒在家庭中搞了一套完整的虛擬市場經濟。孩子們不僅做家務,還得學著記賬,無論孩子買了什麼,都必須讓孩子做清楚、真實的記錄,雖然父親詢問孩子的花銷,但絕對不干涉,這使孩子們很高興,並爭著把自己記錄整齊的賬本給父親看。”孩子們在家庭教育中,養成獨特的價值觀念,他們認為有錢是一件好事,但絕不輕易浪費一分錢,認為鋪張浪費、盲目奢侈是一種相當愚蠢的行為。

3中國家庭金錢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3.1金錢觀教育觀念淡薄

家長在孩子金錢觀教育的觀念上極其淡薄。方面,許多家長覺得孩子不應該和銅臭算計扯上關係。要是孩子早早沾染金錢,容易掉進錢狠裡,汙染孩子童稚的內心。因而不允許讓孩子觸碰金錢、擁有金錢,孩子的壓歲錢以代為保管的形式由父母收入囊中。另外,中國家庭血緣關係比天大,人們認為和孩子計較金錢顯得冷漠,缺乏人情味。計算金錢與付出的父母常常被冠上刻薄、寡恩的帽子,而無私無悔為孩子傾囊相助的父母才被認為是好父母。孩子的吃穿由家長一手包辦,孩子沒有獨立支配金錢的機會。另一方面,許多家長認為家裡的經濟負擔不應該由孩子承受,這無疑是中國家長的愛子之情。但是他們往往認為孩子還小,只要玩得開心就行,金錢觀的樹立與培養完全不重要,孩子什麼都不懂,更別說賺取金錢、管理金錢了。這樣孩子往往“不知人間疾苦。”進而不體諒父母賺錢的辛苦,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慣。

32歪曲的金錢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中國家長往往會給孩子灌輸錯誤的金錢觀,表現為“義”與“利”關係的割裂。有些家長教育孩子“視金錢如糞土”,追求利益容易埋藏罪惡。另一方面,“拜金主義”、“利”大於“義”的觀念也深深地影響著孩子。他們教育孩子,有錢就能為所欲為,有錢就能事事順利。以致孩子在就業擇偶時,錢多錢少是第一指

完全不考慮興趣、發展需要以及人生價值

3.3扭悖的賺錢法教育

在賺錢的方法上,中國父母在家教中,並不傾向於讓孩子通過經商獲取金錢,而是以間接的方式即讀書去獲取金錢,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發財致富,所謂“千里做官,只為吃穿”。在當今社會,許多官員擁有灰色收入,在很多人看來,這無可厚非,反而將其視為能力地位的象徵。這種發財的方法雖然快捷,但不合法,置社會公平與正義於不顧,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這種“讀書做官論”也貶低了知識的價值,使孩子們認為知識本身是無用的,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知識,豐富自己,而是為了做官受賄。另外一些家庭教育推崇“唯利是圖”的思想,以佔小便宜、偷稅漏稅而沾沾自喜,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3.4錯誤的消費觀教育

中國家長在消費觀教育中容易走入以下誤區

(1)炫耀性消費。這種消費觀念並不出自實際的需要,而是為了趕超別人的虛榮消費。“從根本上說,消費的目的是讓物盡所值,實現效益最大化。”但很多父母的消費卻背離這一原則。父母的炫耀性消費理念和行為也會逐漸影響到孩子,導致孩子長達後也會為了滿足虛榮心而不顧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進行攀比與炫耀消費

2)從眾性消費。在家庭消費教育中,家長看到他人在某些方面進行消費時,自己也隨波逐流而進行從眾性消費。不管自身是否需要,不管是否適合自己,只為了和周圍人保持一致。孩子在這樣的影響下,找不到內心真正需要的東西,一味地跟隨別人,怕別人嘲笑自己落後,致使孩子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得不到發展。

(3)時尚性消費。時尚性消費也是許多中國家長的一個問題,即追求新鮮、刺激、趕超時尚潮流的東西,時尚性消費是高消費,普通人難以承受。例如追星、時下流行的“人造美”等。不少人花大價錢去整形,反而給身體帶來了難以彌補的傷害。

4結語

中國人對金錢的追求委婉含蓄,人們表面上閉口不談金錢,對金錢表現得不屑一顧,但渴望財富的心並沒有被湮滅,只是變得隱蔽了而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_參考網

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將來掙大錢,一方面又害怕孩子過早沾染“銅臭”,喪失天真。這種矛盾的心理讓家長們搖擺不定,沒有對孩子實施正確健康的金錢觀教育,進而讓孩子形成錯誤的金錢觀。猶太民族的金錢觀以及該民族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兒童的金錢觀的做法,值得中國父母認真學習和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