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匠兵魂” 紀念北京城建集團組建35週年

國匠兵魂

——謹以此文紀念北京城建集團組建35週年

文|通訊員 譚祿宏

“從南方到北方,從內地到邊疆,艱苦奮鬥,四海為家。開礦山,建工廠,築公路,架橋樑,祖國處處披新裝,建設祖國貢獻力量……”

這首《基本建設工程兵之歌》唱響了艱難歲月的流轉波折,曾經“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戎馬風采成為1966年至1983年一段銘刻進國家歷史的印記。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軍隊精簡改編之前,1983年7月1日,基建工程兵撤銷轉業,悄然退出歷史舞臺。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35年前那個紅色的日子,大約三萬多名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組建北京城建集團,一夜之間轉變為參與競爭的市場主體。北京城建集團從零艱難起步,於變革中開拓前行。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1983年7月1日,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揮部三萬將士集體脫下戎裝,組建成北京城建集團

首都北京,北京地鐵1號線被稱為地下長安街,由設計建造這條中國最早的地鐵起始,北京城建集團設計了全國50多條地鐵線路,總里程超過1200公里。

800多年曆史的北京中軸線上,國家體育場、國家體育館、國家速滑館、國家大劇院、國家博物館、北京新機場,一座座國家級重點工程融入古城京韻,成就了北京城建集團“國匠”名聲,也見證了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進程。

從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到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北京城建集團深度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首都發展大局,在轉型升級中勇闖新路,六大產業協同與智造市場相攜而行打造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大江南北,國境內外,北京城建集團聽黨指揮、敢打硬仗。從抗擊“非典”病毒,到馳援汶川、和田、玉樹,再到發生埃博拉病毒的西非最前沿……這個集體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勇擔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35年來,脫下了軍裝,但軍威在,軍魂在!北京城建集團和著改革開放的時代最強音,講奉獻、拼命幹,勇擔當、闖新路,不僅建造了蔚為壯觀的建築高原,也築起了巍峨挺拔的精神高峰,更成為改革開放的鮮活樣本。

這是一支“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的“鐵軍”

北京城建集團展覽中心最顯眼的位置,懸掛著一面曾經用鮮血染紅的旗幟——“雪山鐵九連”的軍旗。

四季輪轉、風雨侵蝕,業已褪色的旗幟依然向人們展示出往昔的金戈鐵馬、燃情歲月。

由此追溯到54年前,在朝鮮、越南的炮火紛飛中修建鐵路、公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5師24團3營9連進駐“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上建造史上最難的中尼公路,因功勳卓著被授予“雪山鐵九連”稱號。

1966年8月,“雪山鐵九連”回師北京,成為新組建的基本建設工程兵北京指揮部的一員,即北京城建集團的前身。這支戰功卓著的部隊,量地為紙、運鐵做筆,在古城地下建造了中國最早的北京地鐵1號線和2號線,成為中國地鐵建設的先驅。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1964年,鐵道兵司令部、政治部授予24團9連“雪山鐵九連”光榮稱號,並記集體二等功。1966年,“雪山鐵九連”移師北京

軍旗在,軍威在!軍旗在,軍魂永在!

2008年5月,北京夏季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即將竣工,來華採訪奧運工程建設的荷蘭廣播電視臺記者瑪萊雅聽說城建集團是由部隊成建制轉業組建時,很驚訝地問鳥巢建設者:“脫下了軍裝,你們身上還有兵的味道嗎?”建設者不假思索地回答:“比兵還兵!”

脫下軍裝,仍然是兵,“軍旗”的紅色早已嵌入基因、融入血脈,成為獨具特色的城建品格。

1993年6月15日,正在建設青島前海商業城工程的城建一公司職工郜三喜,為搶救汙水泵站遇難的兩名青島市政工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在整理郜三喜的遺物時,工友們在他的箱子裡發現了一套洗得發白的舊軍裝。

而今,郜三喜的雕像已樹立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烈士的壯舉在全社會得到弘揚,烈士的英靈已深深銘刻進軍魂。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被京城百姓譽為“守護神”北京城建集團搶險大隊正在搶險

在國家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上,北京城建集團先後湧現了捨己救人而壯烈犧牲的搶險隊員謝世權,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英勇奉獻的好同志盧小窩……和平年代,英雄的團隊照樣湧現了烈士、楷模和模範集體。

北京城建集團搶險大隊是北京市第一支搶險大隊,成立30年來共完成應急救援任務500多次,被譽為京城百姓的“守護神”。2003年非典時期,城建集團奉命緊急改建北京胸科醫院,搶險大隊清理醫院的汙水管道,他們把生死置之度外,只為了市民的安危。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北京市抗擊“非典”事蹟報告會上,城建集團代表在發言中說:“脫下軍裝,仍然是個兵,只要旗幟不倒,戰士永遠向前。”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援建、2010年青海玉樹援建、2012年北京房山救災,北京城建集團這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鐵軍,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視為命令,永遠在第一時間打響、打贏每一個戰鬥。

青海玉樹海拔4000多米,和54年前雪山鐵九連修建的中尼公路同一個海拔。海拔高、鬥志更高,兩個時空的“戰士”們同一軍魂,把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人民群眾的大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雪域高原。在高原地區,走路稍快一點,心就怦怦地跳,胸口悶得難受。由於繁重的體力勞動,加上高原反應,許多同志鼻孔時不時地淌血。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青海省委領導來基地視察,稱讚北京城建不愧為城建戰線的鐵軍,“軍威依舊,雄風不減。”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發,一些外資企業和中資企業紛紛撤離塞拉利昂,城建集團濱圖瑪尼酒店和博城水廠項目職工選擇了堅守,積極投身抗擊埃博拉的戰役。他們僅用7天就將中國援塞友好醫院改建成傳染病防治醫院,締造了西非版“小湯山醫院”傳奇。

同年10月20日,黨中央、國務院指示北京市委、市政府派出北京城建集團趕赴塞拉利昂,搶建埃博拉病毒固體生物實驗室。當時因病剛從塞拉利昂回國的任智被任命為項目經理,帶領團隊萬里馳援塞拉利昂。年僅24歲的張津源剛從塞拉利昂回到北京,接到命令時他正與久別的父母團聚。父母送他到機場,擔心地問:“那裡有生命危險,能不能不去?”張津源搖搖頭,轉過身來疾步往候機室走時,眼淚頓時奪眶而出。

生死抉擇時,城建人選擇捨生忘死。

固定生物實驗室項目圍牆外就是中塞友好醫院,埃博拉病人時不時就倒在醫院門口。“工程並不複雜,我最怕的是員工感染埃博拉病毒。”任智說項目部所有人都得了兩次以上的瘧疾,幸運的是沒有人感染埃博拉病毒,他似乎忘記了自己就是屢次得瘧疾以致病危才抬回北京搶救的。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中國疾控中心向北京城建集團贈送錦旗

87天生死相搏,任智團隊提前43天完成了固定生物實驗室的建設任務,為醫務人員收集樣本檢測、控制疫情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群勇士凱旋迴國後,中國疾控中心向城建集團贈送了寫有“國家之重任,企業之擔當”的錦旗,城建集團還被中國外交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等七部委評為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年輕的任智、張津源沒有穿過軍裝,但他們傳承了城建老兵“無畏生死、無私奉獻”的軍魂,也尋找到了各自的人生座標。

這是一個永遠聽黨指揮打勝仗的集體

今年7月1日是建黨97週年的日子,也是北京城建集團組建35週年的日子。黨的歷史,是一部勇於擔當的奮鬥史。城建集團與國家改革開放一路同行的歷史,是一部聽黨指揮、艱苦奮鬥的拼搏史。

北京城建集團有共產黨員13405人,繼承軍旅文化支部建在連隊上的優良傳統,城建集團在820多個項目上建立了黨支部。覆蓋國境內外的黨支部,就是820個勇挑重擔為國家、聽黨指揮打勝仗的堅強戰鬥堡壘。

2008年5月至6月,時任城建集團援建四川汶川震區江油安置房指揮部副指揮的寧衛東回憶道,唐家山堰塞湖高懸半空,每天以一米多的速度上漲;施工現場,6級以上的餘震推動地面像波浪般朝建設者不斷湧來。

“黨員身份亮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生死關頭豁出去。”寧衛東說所有參與的黨員、團員組成了鮮紅的旗陣,這旗陣就是堅強的堡壘,成為“拉得動、過得硬、打得響”的鋼鐵長城。

72天晝夜不休,在廢墟上為災民建成6000套安置房後,寧衛東與城建集團其他的黨員突擊隊員們揮動著“工人先鋒號”的旗幟,高喊“我們建好了家園,實現了誓言!”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2008年6月17日,北京城建集團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災中獲工人先鋒號 黎方益攝 千龍網發

時光流轉到2016年,天安門向東30公里的通州,崛起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關鍵。

在國家發展和首都建設重大工程中從不缺位的北京城建集團,再次接到副中心行政辦公區A1工程的建設任務,寧衛東團隊承擔起施工重任。

“建設城市副中心既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更是政治任務。”但是兩年就要完成建設任務,時間之緊前所未有,寧衛東知道有人甚至不認為2017年春節前A1工程能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一手抓黨建,一手抓智慧建造。國內領先的智慧建造體系把整個32萬平方米的主體結構分解到時間精確到小時、空間精準到公分的三維可見的BIM模型之中。四個分區設立四個黨員責任區,由項目黨支部委員擔綱責任區的全面管理工作。智慧建造體系配以主體責任到位的黨員責任區,寧衛東團隊在2017年1月14日,僅用92天就實現了混凝土結構封頂的節點目標,創造了北京冬季四天建造一層的最快速度。

40天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到A1項目視察時握著項目部副經理胡憲章的手,看著他胸口佩戴的黨徽問:“你是黨員?”胡憲章激動地回答:“我是黨員,要亮出身份,在副中心建設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這是黨員的自豪與自信、責任與擔當。

今年5月30日,A1工程順利通過了竣工驗收,向政府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正在建造中的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工程

天安門往南47公里,位於中軸線上的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工程被英國媒體稱為即將竣工的“新世界七大奇蹟”之首。

“講規矩、守紀律、聽指揮。”城建集團李建華項目團隊接到這項世界單體最大的航站樓建設任務後,這三個詞就樹在了工程現場。

建造60萬平方米混凝土主體結構,用63450根鋼結構編織18萬平方米的世界最大鋼網架,這項超級工程註定要攻克諸多世界級建築技術難題。

“我們把工程分為八個區,成立8個黨員突擊隊,誓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把新機場建設成為精品工程’。”項目部黨總支常務副書記趙海川也是第七黨員突擊隊隊長。

第一黨員突擊隊隊長、新機場航站樓項目總工程師段先軍帶領技術人員刻苦鑽研,先後攻克了超大超寬混凝土底板施工、超大面積材料水平運輸、航站樓軌道層減隔震施工、超大麴面鋼網架安裝和提升、不規則屋面安裝等世界級難題,填補了多項國內機場建設空白。

“2017年2月23日,國家領導人視察新機場航站樓時,稱讚我們的現場管理井井有條。”李建華說在領導的激勵下,黨員們帶領全體職工在去年12月29日提前兩天實現了功能性封頂封圍目標,項目部也榮獲2017年全國“工人先鋒號”。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馬爾代夫機場改擴建項目航拍圖

萬里之外的馬爾代夫,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約的“一帶一路”標誌工程馬代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同樣由城建集團承建。在馬代機場建設中,項目經理張鳳林帶領團隊填補了中國企業境外吹砂填海造機場的技術空白。

2018年春節前,張鳳林坐飛機回國想與家人過個團圓年。不料,馬爾代夫機場建設工程遇到問題。剛進家門的張鳳林轉頭就奔機場,第二天已經到了工程現場。“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哪裡危險,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是我的崗位。”話語樸實卻鏗鏘有力。

寧衛東、李建華、張鳳林這些新一代重點工程擔綱的主帥,不是兵,卻比兵還兵。1995年大學畢業的李建華說,一畢業就進入首都國際機場T2、T3航站樓工程現場,師從老兵,“聽指揮、勇擔當、講奉獻”的軍魂已經融入血脈,“我就是一名沒有穿過軍裝的兵。”他說。

進入新時代,脫下軍裝的老兵們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年輕一代城建人如何在新時代延續“紅色基因”,使企業始終聽黨指揮跟黨走呢?

2017年7月28日,北京城建集團舉辦了首屆企業文化周,軍旅文化和校園文化交融互浸的城建特色企業文化在全體員工中得以延續傳承。“傳承軍魂,聽黨指揮”,城建集團給出了卓有成效的答案。

這是一家敢闖新路智造市場的企業

法國有句諺語“人類除了鳥巢之外什麼都能製造出來”,因此瑞士設計師雅克·赫爾佐格與皮埃爾·德梅隆把“鳥巢”安在了北京四環邊上。

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師鄭方介紹,國家速滑館將成為全球首個“智慧場館”。

作為全球唯一既建造過夏奧會主場館,又承建冬奧會主場館的建築承包商,北京城建集團善於挑戰“不可能”的建築難度。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國家體育場(鳥巢)

“我們在鳥巢開啟了國內BIM技術建造大型體育場館的先河,而國家速滑館將成為智慧建造的全新標杆。”北京學者、城建集團副總工程師李久林是智慧建造的擔綱者。

依靠BIM技術,城建集團用樹枝般的鋼網編織成溫馨的“鳥巢”,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為世界建築發展提供了歷史見證。

“國家速滑館的智慧建造與建築產業化結合,實現對鋼、索網、屋面等的場外加工、場內組裝,最終施工現場就像一個總裝廠,實現與造汽車一樣造出全球第一個全智慧場館。”李久林介紹道。

今年6月26日,在智慧建造體系下,北京城建集團僅用5個月就讓國家速滑館“躍出”地面,破土而出的“冰絲帶”向“鳥巢”10週年獻禮,而城建人也用迭代升級的“智慧建造”再續奧運建築傳奇。

如果說以“激情、擔當”為特徵的城建軍魂是城建集團35年迅速壯大的成長密碼,那麼以“創新、誠信”為特徵的城建智造就是城建決勝未來的自信密碼。

35年前,北京城建集團組建伊始,就開始招收大中專畢業生,北京城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代華就是最早進入企業的大學生之一,“校園文化賦予了城建集團創新活力,與軍旅文化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了‘創新、激情、誠信、擔當、感恩’的企業核心價值理念。”他認為正是這種創新驅動的激情擔當城建特色文化,使企業抓住了每個時期的市場機遇。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北京賽區唯一場館——國家速滑館。2018年1月,北京城建集團中標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國家速滑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冬奧村三項重點工程,成為全球唯一既建造過夏季奧運會主場館,又建造冬季奧運會主場館的建築承包商。

時光如煙,往事卻如炬。

1998年,城建集團在地產黃金期到來之前,敏銳地察覺到市場動向,通過產業重組,推動施工板塊成功在A股上市,此後再將施工板塊與地產板塊置換,實現了地產板塊上市。

2001年,城建集團首個置業項目城建大廈開建,如今總建築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的置業板塊已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壓艙石。

2004年,北京市將四家園林綠化企業劃歸城建集團,11年後,城建集團緊抓國家生態建設機遇,組建了北京市園林綠化集團,成為首都綠色發展的主力軍。

2014年,國家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蓬勃發展,城建設計集團在H股上市,短短四年城建設計市場營銷額就從20多億元增長到200多億元,躋身全國十大設計企業行列。

歷經35年的謀篇佈局和創新突破,北京城建集團最終形成了上下游聯動的完整產業鏈,當“十二五”期間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打造出城市建設全生命週期服務實力的城建集團逆勢而上,迸發出強大的發展動力。

2017年,北京城建集團資產總額和新籤合同額首次雙超1500億元,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名列市屬國企前茅。

“新常態下,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我們依靠全產業鏈協同優勢創造市場。”陳代華提出“十三五”期間要深度融入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做強總部、做大資本、推動六大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千億級企業集團”,最終實現“打造國內領先的城市建設綜合服務商”的目標。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北京城建集團首屆企業文化周大會

進入“十三五”後,城建集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補短板進高端,產業協同的優勢使市場營銷模式從四處投標,升級到依託智造市場,到國內及國外主動邀標。

望壇棚改項目是北京核心城區最大的棚改項目,城建集團全產業協同作戰,使望壇棚改創造了當年徵收、當年拆遷、整體推進的“望壇模式”;順義臨河棚改更是創造了16天徵收簽約100%的“臨河奇蹟”。至今,城建集團在手的棚改項目市場規模超過千億,成為名副其實的北京棚改第一股。

2016年9月30日,北京城建集團運作的全國第一條純公益性市政道路PPP項目——安慶外環北路竣工通車,在全產業協同的“安慶模式”帶動下,城建集團先後中標昆明滇中新區空港大道中段、北京軌道交通新機場線等一批PPP項目,以20億元的投資,撬動了近400億元的PPP項目市場。

商業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協作模式創新,在創新驅動下,城建集團智造市場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近三年,北京城建集團與47家各具優勢的企業、政府有關部門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構建起覆蓋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聯盟體系,在共生共贏共榮發展中,企業市場拓展空間越來越廣闊。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安徽省安慶外環北路,中國第一條純公益性市政工程PPP項目,創立了“安慶模式” 。通訊員 雷聲 攝 千龍網發

在北京密雲,城建集團與密雲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縱深300公里的密雲雲蒙山深度謀劃,力主打造出秀水奇峰的旅遊文化風景區。

在安徽黃山,城建集團以設計規劃建設東黃山國際小鎮為引領,推動北京市屬企業攜首都“知本”與資本優勢,與黃山市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全方位、多領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最美生態大黃山。

2017年12月7日,在中馬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城建集團與馬爾代夫胡魯馬累住房開發公司簽訂了馬爾代夫臨空經濟區共同開發框架協議。開啟了城建集團與市屬國企抱團出海、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共同打造世界一流臨空經濟區的全新模式。

“北京+”“國際+”,城建集團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智造市場水平的持續升級,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聽黨指揮、傳承軍魂、敢於創新,是35年來城建集團持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密碼。新時代,北京城建集團將始終堅持一顆奉獻的初心、一腔為國的理想、一個為民的宗旨和一種軍人品格,不斷提升“四個服務”水平,更好地為“三大攻堅戰”做貢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履行大型國有企業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

“国匠兵魂” 纪念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5周年

國家大劇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