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市到醫院 華潤集團把旗下所有業務都集合到了一個App裡

一家巨無霸央企要把它線下龐大的多業態生意都組織起來,在線上推出一個“生活場景化綜合電商平臺”。

12月28日,華潤集團宣佈“華潤通”正式上線啟用。這是一個綜合類的電商平臺及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將整合華潤集團的線下資源,同時加入外部商戶,提供一個線上購買消費品、生活服務、健康服務和金融產品的渠道。華潤通App此前已低調試運營了兩個月。

這是華潤集團一次動作頗大的互聯網轉型嘗試,在該集團內部甚至將之稱為“二次創業”。

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央企在線下經營著規模龐大的業務,涉及眾多剛需性的民生領域(如物業服務、燃氣服務、醫療服務等),旗下擁有3380家華潤萬家超市、500家太平洋咖啡店、590家藥店、169個住宅物業,54個購物中心,25家醫院,以及7家酒店。

如今它們都被集中在“華潤通”這一個App上來提供線上服務。

打開華潤通,消費者可以購買華潤自產或採購的各式商品;在華潤購物中心查詢各類店鋪優惠、停車找車等;在線預訂華潤旗下酒店的住宿、餐飲;購買華潤運營的體育中心演唱會門票,預訂場館場地;還能實現對華潤旗下醫院的在線掛號、預約就診、遠程診療等。

同時,華潤在各地銷售的樓盤會在App上提供3D看房、樓盤預售、住房按揭等服務;居住在華潤開發的住宅小區中的住戶可以享受物業繳費、維修保潔、社區團購等服務;使用華潤燃氣服務的客戶也可以進行線上繳費、預約維修、購買家居財產保險等。

同時,華潤通提供在線提款、轉賬、支付、買股票基金、保險等金融服務。“未來華潤通還將打通消費品與產業基金的關聯,消費者可以投資自己喜愛的消費品生產企業發行的基金、債券和股票,民眾既是消費者,也是投資者。”華潤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羅熹表示。

這不是華潤第一次做電商。早在2010年,華潤大藥房成立了B2C及O2O平臺“健一網”。2015年6月,華潤萬家自有電商平臺“e萬家”上線,聚焦於跨境商品。今年7月,華潤旗下的華潤萬家、蘇果超市、Tesco、OLE、Vango便利店以及太平洋咖啡、華潤堂等上萬家線下零售門店都將集體“搬入”美團外賣。

也就是說,華潤通的部分功能,目前在華潤旗下一些垂直類平臺已經實現了。未來e萬家等是否繼續獨立運營還不確定,羅熹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一切就看效益情況。”但他也承認,上述這些已有平臺的業績目前來看不盡理想。

區別於其他零售同行,華潤做O2O平臺並非從某一特定的消費需求出發設計,而是圍繞已有的跨度很大的實體業務組建而來。

在羅熹的描述裡,具有垂直服務功能的華潤通要“覆蓋日常生活全領域”。在已有e萬家等平臺的基礎上,之所以要推出一個功能“集大成者”的升級版電商平臺華潤通,主要是基於交易規模、資金融通和數據挖掘三方面的考慮。

按照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的構想,華潤集團是希望藉助華潤通這個電商平臺,擴大電商交易規模的同時,打通華潤、外部合作伙伴與客戶之間線上線下的聯繫,產生巨大的聚合效應,從而更好地推動華潤轉型升級。

實現這個目的,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推出統一會員身份,實現積分通兌。

目前,華潤在各個業態線下會員累計超過6000萬,年消費規模達到數百億。“以華潤卡為載體,在華潤通實現客戶的唯一賬戶,以此撬動華潤各產業積累的客戶資源。以積分為切入點,加強客戶黏性並持續吸引新客戶。”傅育寧說。

融資收益方面,華潤通計劃引入集團所屬金融板塊提供的各種服務,例如融資消費、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理財服務、保險諮詢等,希望能像阿里巴巴那樣,通過電商平臺形成資金池,從而實現收益。數據收益方面,華潤通主要利用大數據開展精準營銷,通過更契合用戶需求形成收益。

對於原本已是華潤會員,甚至擁有多種會員身份的消費者來說,華潤通的確能夠提升用戶體驗,但它能否吸引新客戶現在還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