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吹牛”到“實現”!華為終端的六年七個故事

2019年餘承東致員工的新年信中,曬出了華為終端2018年度成績單:

華為手機發貨破2億,相比2010年增長66倍;

華為手機銷量超越蘋果,成功晉級全球第二;

2018華為終端銷售收入突破500億美元;

2018華為海外終端銷量增長超70%;

P20系列站穩5000元檔位,上市10個月銷售1600萬臺;

Mate 20系列歐洲突破1000歐元,上市2個月銷售500萬臺

…………

2018,無疑成為華為手機的崛起的元年!

在這封新年信中,餘承東還回憶起六年前他發過的一條微博——華為終端曾經做出的7個戰略決定!

從“吹牛”到“實現”!華為終端的六年七個故事

曾經多少人笑他是個“瘋子”,並且被網友封為“餘大嘴”。

做大事的人都在做勢。

六年前,華為手機還是“充話費送的”;

六年前,大家“沒錢(才)買華為”;

正是這種公開的“吹牛”,開啟了華為終端的崛起之路,今日終於跨入“2億俱樂部”。

餘承東也曾感慨道:

“那時候華為終端還很弱小也不賺錢,沒有人看得起我們,因此也不擔心發這些東西會洩密。來自內外的,各種不斷的批評與挑戰,內心近乎絕望的壓力、痛苦與堅持!”

今天,我們將回顧這七個“小目標”背後的故事。

01 定位決定地位——“再見了,充話費送手機”

在充話費送手機的年代,華為和很多廠商一樣,主要業務聚焦做ODM白牌運營商定製手機,旱澇保收,日子過得也算滋潤。當時部分國內知名廠商依靠運營商定製機的生意,風生水起,扶搖直上。

2011年底三亞會議後,華為終端決定要向OEM自有品牌轉型,這個決策讓很多人大吃一驚。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回憶起向自有品牌轉型這個決策,至今記憶猶新:

華為從2003年開始做手機,之前一直做的是運營商定製機,即白牌機。消費者看到的是運營商品牌,看不到華為。2011年底,終端三亞會議決定做華為自有品牌手機,聚焦做精品,並且開始嘗試中高端手機。剛開始的時候,外界包括很多客戶不理解也不相信華為自有品牌戰略能成功”

但是,如果不獨立品牌,按運營商定製的老路子走,就會繼續遠離消費者,體驗永遠上不去

。為了打造全球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和品牌,華為決定了就誓不回頭,踏踏實實地朝著目標幹。

牽一髮而動全身!品牌切換,帶來的是大量運營商定製終端業務的流失,並且短期內很難被運營商客戶理解。當時,就有兩家歐洲頂級跨國運營商立馬採取了抵制策略,他們拒絕銷售華為Logo的手機,造成當年華為海外運營商渠道的智能手機銷售急劇下滑。

毫無意外,當年華為終端業務雖有進步,但最終還是沒有完成年度目標,全年銷售額差了2億多美元。

為表決心,提升整個終端團隊的信心,餘承東等高管自願放棄了年終獎。那一年,恰逢中國首架艦載戰鬥機殲-15在遼寧號航母上首飛成功,任正非就用殲15戰鬥機模型代替年終獎,頒發給了餘承東等高管。

這就是寫進華為歷史的“從零起飛獎”

從“吹牛”到“實現”!華為終端的六年七個故事

“從零起飛獎”頒獎現場

今天,華為已經躋身世界品牌百強,其中Interbrand排名68,是中國唯一上榜的品牌,同時位列福布斯全球品牌百強。

當年拒絕過華為的歐洲運營商,沒多久也重新和華為終端合作,現在是華為終端在歐洲非常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

定位決定地位!這就是華為自有品牌轉型的決心、陣痛和蛻變!


02 眼界決定境界——堅持中高端轉型,餘承東也曾做過“導購大叔”

轉型做自有品牌只是第一步。堅持中高端轉型,才能驅動創新的輪子載著華為終端攀登更高的山峰,才能蓄勢高飛。

愈敗愈戰

Ascend P1是華為第一款旗艦機,當時華為手機團隊把它定位成全球最薄的手機,下了非常大的功夫,連寶馬的設計師範文迪先生也參與了設計。P1上市後,口碑還不錯,可是銷售並不理想,才賣了50多萬臺。

聽說老餘經常在褲兜裡裝幾部P1,無論是遇到業界的朋友,還是接受媒體採訪,都拿出來介紹和展示。餘承東成了華為手機名副其實的第一推銷員。

從“吹牛”到“實現”!華為終端的六年七個故事

與P系列一起做的還有D系列,面向商務人士,追求更極致的性能。D1使用了首個四核處理器,但由於過於激進,導致上市和交付都延期了,銷售也沒有達到預期。

用戶到底要什麼?這個問題沒有琢磨明白,導致了D2繼續失敗。尤其是祖傳的海思K3V2發熱問題,給用戶體驗雪上加霜。

從2B轉型做2C,本身就很難,做高端就更不容易了。為了帶領大家徹底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餘承東親自去零售店站臺賣手機,通過零距離接觸,瞭解消費者需求和痛點。據傳,去餘承東櫃檯買手機的消費者“被聊”動輒就是一兩個小時,很是疑惑華為這個不知名的“小廠”怎麼這麼寒酸竟然招大叔來賣手機?同時,又好奇這個“導購大叔”怎麼這麼熱情地問東問西?殊不知他就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從“吹牛”到“實現”!華為終端的六年七個故事

面對中高端這個命門,華為愈敗愈戰,越挫越勇。後來,華為在D2的基礎上又做了“走量”的Mate 1和Mate 2。正是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終於慢慢摸到門道,為Mate 7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一戰成名

讓華為中高端機真正起飛的,是2014年9月發佈的Mate 7。

6英寸超大屏幕、完美的全金屬機身和超高屏佔比、強勁性能和超長續航、一觸式按壓指紋……Mate 7融合了當時主流的所有商務需求,剛上市就破天荒地獲得了消費者的熱捧,最終出貨量超過700萬臺,並幫助華為一舉站穩3000元檔位!

據說,華為在產品操盤決策會上,最開始命名“Mate 3”。但由於Mate 1和Mate 2都銷量欠佳,渠道商對Mate系列沒有信心,有人建議改叫D系列,有人建議叫X系列,會上甚至已經決策通過叫D7。眼看就要跟Mate系列不相干了,Mate 7的產品經理李小龍找各位領導逐個說服,才定下了最後的正式姓名——Mate 7。Mate系列差點就“二世而亡”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中國區各代表處召開Mate 7動員會,要“認領”Mate 7的銷售指標。當時國內最大的代表處上臺,伸出一根手指,“一萬臺”。李小龍的心都涼了,後面經過各種“威逼利誘”才把120萬臺的銷售目標分解下去。

但沒想到產品上市後叫好又叫座,不到一週就售罄了,一機難求。華為過去難以進入的店面,紛紛主動找來要求合作;很多華為員工 “失散多年”的同學舊友,都突然恢復了聯繫,上來就是一句“能不能幫忙買到Mate 7”。

正是Mate 7一戰成名,讓華為在品牌、營銷、渠道、零售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進一步積累和提升。

小試牛刀

隨後,華為在中高端機的把控上越來越成熟,從Mate 7到P8、Mate 8,華為終端終於活下來了。

那麼下一個命題就是怎麼引領智能手機創新?華為選了一個用戶最關注但也是最難啃的骨頭——拍照

2014年底,華為發佈了首個雙攝拍照手機——榮耀6 Plus。

2016年4月,華為P9又創造性地引入徠卡雙攝,第一次將手機拍照提升到手機攝影的水平。拍照,開始成為華為手機強有力的新優勢

從“吹牛”到“實現”!華為終端的六年七個故事

P9

2018年3月,P20 Pro更是首創徠卡三攝,在專業攝影評測機構DxOMark拿下109分的最高分……多家科技媒體評價為“最值得購買的智能手機”和“年度最佳智能手機”

定位決定地位,眼界決定境界!如今,華為P20 Pro 已經站穩5000+元檔位, P20系列10個月全球銷量超過1600萬;Mate 20 Pro在歐洲更是突破1000+歐元,Mate 20系列2個月全球銷量超過500萬臺。

至此,華為堅持自有品牌並向中高端邁進,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目標。

03 戰略就是取捨——放棄超低端功能機,華為手機部門成為“內部敵人”

戰略就是取捨!資源是有限的,華為終端既然選擇了堅持打造中高端手機的自有品牌,那麼就要有所放棄——沒有未來的超低端功能機業務,成為首個被甩掉的“包袱”

早在2011-2012年,全球功能手機的出貨還佔據很大比例。雖然功能手機價格低利潤薄,但蚊子多了也是肉,放棄超低端功能機相當於自斷筋骨,動了很多兄弟的飯碗,內部爭議巨大。

此外,對於全球很大一部分運營商而言,超低端功能機一直都是當地市場的剛需,也是華為運營商業務和客戶維持關係的關鍵紐帶之一。。放棄超低端功能機,相當於不顧華為老本行業務的客戶關係,華為手機部門自然而然成了公司的

“內部敵人”,招來區域銷售部門各種公憤。

“終端翅膀還沒硬,尾巴就翹上天了?”

“華為已經變樣了,不再以客戶為中心了。”

……

客戶線抱怨連天,呼喚炮火的電話,投訴的聲音,各種會議 “上綱上線”,內部心聲社區更是貼出了“大字報”……

但是,超低端功能機的缺點顯而易見——功能原始且基礎,消費者體驗不好,還讓華為摘不掉 “充話費送的”帽子

而且為了維持這些功能機正常的市場運作,華為手機研發隊伍就有近百個。一度離奇到為了滿足全球各地不同運營商的需求,手機的研發部門竟然是按照網絡制式來設置的。而各個隊伍之間,經常各自為戰,信息沒有互通,有時候還互相競爭,相互拆臺,非常混亂。

於是,華為痛下決心,終止超低端功能機業務,全面聚焦智能機

華為砍掉這些超低端功能機後,把近百個手機產品隊伍進行整合,構築了軟件和硬件強大的研發平臺,集中精力圍繞消費者體驗做高品質產品,充分發揮研發大平臺的價值,這才有了現在不斷湧現的黑科技和爆品

有舍才有得。現在回頭來看,當時放棄超低端功能手機,置之死地生而後生,為華為手機的崛起,理順了大後方。

04 最難的路才是捷徑——堅持自研芯片,餘承東也曾覺得K3V2燙手

“芯片”,無疑是2018年熱詞之一。作為一個需要數十年投入的高精尖產業,芯片從設計到上市,非一日可為。搞芯片研發投入的人力、金錢和時間,與直接購買芯片相比,堪稱“無底洞”。所以,絕大部分手機廠商都選擇直接購買芯片來造手機。

其實多年前,華為未進入智能手機業務的時候,還主要聚焦於網絡設備處理芯片。當年,華為無線上網卡的基帶芯片主要向某芯片大廠購買。但由於供應商的多客戶供貨策略,導致華為上網卡產品供貨經常出現問題。

華為意識到,如果不在芯片上投入,核心的能力就建立不起來,就會受制於人。因此啟動了基帶芯片——巴龍Balong的研發

從“吹牛”到“實現”!華為終端的六年七個故事

後來,華為決策由終端公司來投資手機芯片的研發,這就有了麒麟芯片

2012年,華為海思K3V2發佈,成為業界第一個四核處理器,也是當時速度最快的處理器。可是,由於海思K3V2採用的是比較落後的40nm製程,導致發熱嚴重。特別是當用在D2這款防水手機上時,更是燙得厲害,華為內外部炮轟的聲音滾滾而來。在一次大會上,面對華為一線的質疑,餘承東說:“我們也清楚有時候發熱能煎雞蛋,我們也是要面子的。但是這是我們自己的芯片,這條路我們必須走下去”。

海思K3V2被用戶罵得很慘,但華為很快摸到了門道,從麒麟910開始將手機AP(Application Processor)芯片和基帶BP(Baseband Processor)芯片合二為一,這就是後來大家知道的SoC芯片,即System on Chip。目前全世界能造全套完整SoC芯片的也就華為和高通。華為也是全球手機行業擁有芯片設計能力的三個手機品牌之一,另外兩家是蘋果和三星。

十年長跑,華為自研芯片終於從追趕到局部領先,繼而全面超越,無論是AP的處理能力還是BP的通信能力,無論是工藝製程還是功耗控制,華為都實現了全面領先,一舉攀上芯片設計的世界之巔。

從“吹牛”到“實現”!華為終端的六年七個故事

最難的路才是捷徑!目前麒麟芯片全球發貨已近4億片。


05 自強者天助之——華為牌手機差點沒了

“沒有什麼是網購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再買一次。”這是雙11電商節剁手黨的最新段子。

2009-2015年,是電商在中國迅速發展時期,很多傳統手機品牌廠商紛紛跟進。時至今日,轉型電商的傳統廠商裡,也僅有華為稱得上有所成。

最開始華為終端發展電商業務的初衷,是為了迎合互聯網年輕用戶群體的消費習慣。為了突出對電商的重視,華為特意把當時最重要的旗艦機 P1、P2、D1、D2都專門用於電商渠道銷售,由華為商城負責推廣。

可是,這幾款產品的市場都非常失敗,銷量慘淡。

而定位為互聯網的子品牌榮耀,卻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2013年榮耀獨立運作後,更是做出了多個電商爆品

一時間,“華為品牌做消費品不行”這個觀點甚囂塵上,華為牌手機一度面臨被改名的風險

轉機發生在Mate 7。

據說Mate 7發佈的時候,華為商城的維護工程師毫不擔心網站流量壓力。因為前面的P1、P2、D1、D2等產品,就沒有給華為商城帶來過多大的流量,向來都是你發你的,我玩我的。工程師們覺得Mate 7雖然產品賣點強了不少,但是超過3000元的價位,估計也不會有多少人感興趣,不會為華為商城帶來多少流量。

沒想到Mate 7上市後,大受歡迎!全國各地缺貨,華為商城搶Mate 7的流量也一天比一天猛漲。而剛建成的VMALL華為商城很脆弱,相當於電商圈剛建成的12306,動輒會被擠垮。面對蜂擁而來的Mate 7搶購熱潮,VMALL網站工程師們一下子慌了,趕緊採取措施防止服務器癱瘓。

今天,華為電商銷量佔比遠遠超過20%。特別是從電商起步的榮耀,僅三年時間,就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手機品牌

06 積跬步致千里——“安卓,我來給你動動刀”

餘承東微博定的第6個“小目標”,就是啟動Emotion UI體驗設計。

這個問題要回到安卓。對於安卓系統,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用久了會卡頓,這成了果粉目前還能堅持的少數幾個理由之一了,事實上之前也確實如此。

2011-2013年這個時間段,絕大部分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UI(用戶界面),將消費者可見的圖標、壁紙等放在首要任務。但是,安卓系統的用久卡頓問題,卻一直無人解決。

那時初涉智能手機領域的華為,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不僅如此,華為的UI還經常遭人吐槽。因為以前華為各個手機操作系統是分散的,同一家公司的手機,居然界面都不一樣,連圖標都沒有統一;甚至下一代和上一代的功能,也沒有繼承。

從“吹牛”到“實現”!華為終端的六年七個故事

不革命,就等著被革命!

華為啟動Emotion UI設計,第一件事情就是給手機

做了一次美容術。從EMUI3.0開始,UI實現了統一設計。

接著集中兵力幹了一件大事:給手機做一次換心臟手術——對安卓系統進行“底層手術式”優化,解決卡頓難題!

這個安卓“底層手術式”優化,相當於把整個安卓底層代碼都重新寫一遍

據統計,這個項目華為EMUI軟件總體投入成本超過2億美金,配套的研發硬件環境投入更是驚人

華為EMUI王成錄博士在一次彙報上談到:

一旦出現問題,華為手機可能全軍覆沒。”

不成功,便成仁!所幸,華為做到了。華為從EMUI5.0推出“天生快一生快”18個月持久流暢。華為打造了名為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智能學習系統和更換文件系統等來解決卡頓問題。

這個智能學習系統,顧名思義,是主動學習用戶的日常使用習慣,智能預測使用行為,從而設置進程的優先級。還能及時清理文件碎片,釋放存儲空間。宛若手機裡住了一個聰明的管家,一邊幫忙工作,一邊努力打掃,有效防止了手機因為老化而越來越慢的問題。

同時,華為還在業界首次將安卓的文件底層系統更換為F2FS,大大增強了文件碎片處理效率,提升了流暢度。值得一提是,後來華為主動將該技術開放了,並且被谷歌合入到了最新安卓版本的可選項裡。這也算華為為全行業做了一點貢獻

2018年,德國Connect實驗室針對華為Mate 20 Pro進行模擬老化測試,結果非常不可思議,模擬18個月的重度使用後,性能只是下降5%,真正實現了“天生快、一生快”。

從“吹牛”到“實現”!華為終端的六年七個故事

積跬步,才能致千里。華為把安卓的每一行代碼吃透,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卓越的安卓體驗。

07 沒有生來偉大——摸爬滾打做到硬件世界第一

在手機軟件領域,華為和谷歌是全世界唯二能給安卓系統動手術的公司。在硬件領域,華為摸爬滾打,同樣做到了世界頂尖水平。

世界第一款業界7nm的SOC芯片麒麟980;

首創徠卡雙攝、徠卡三攝,拍照世界第一;

業界最快最安全的40W超級快充;

當前最快15W無線充電與反向充電;

最強無線通訊和WIFI能力;

最高精度雙GPS定位;

首創最小尺寸屏下攝像頭的極點全面屏;

IP68防塵抗水;

自研3D結構光;

石墨烯散熱

……

從外觀到芯片,從拍照到視頻,從電池到續航,從通信到導航,從解鎖到安全,從散熱到防水……華為手機的成長,一定程度上講,就是“硬件之王”的演繹。

為構築未來二十年的根基,華為還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與最強的人、最強的機構合作,成立專業的實驗室開展研究。如日本研究所的材料、鏡頭技術和元器件小型化技術,俄羅斯研究所的散熱技術,巴黎美學所的設計技術

……

沒有生來偉大,華為從2B轉身也是一路摸爬滾打,紮紮實實搞研發,用鉅額研發投入才“換”來技術突破和創新,實現硬件世界第一。

登峰路無數,華為終端選擇了最陡峭的那一條。

七個小目標從“吹牛”到“實現”,承載了華為終端人2C業務艱難轉型的勇氣和誓不罷休,見證了華為終端團隊對消費者鄭重承諾的兌現,也是華為終端的崛起之路!

未來已來,在5G、AI、IoT全面爆發的時代,伴隨著新材料新技術新體驗的應用,我們相信華為必將為消費者們帶來更多顛覆式的創新!

End

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編輯:buynow/樹上的男爵/吉吉


【關注“菊廠搞機”,瞭解更多搞機知識】

往期回顧:

1.

2.

3.

4.

5.

6.

7.

8.

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