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作為玉瓚(柄形器)探源的延伸資料篇,這篇文章主要對玉柄形器生存週期所處的夏、商、週三個時代風格和特徵做些整理。以補充完整此玉柄形器系列內容。

此係列文章相關鏈接按順序如下,方便同學們閱讀:

作為中原地區老三代常見的祼禮用玉之一,玉瓚(柄形器)的生命週期也只經歷了夏、商、週三代。春秋之之後不見蹤影!但其特殊的形制和其承載的文化時至今日還是深深的吸引著學界和收藏愛好者!

下面我們來捋捋夏、商、週三朝玉瓚的特點,從而觀察下其演變的脈絡。

截止2007年的統計,相當於夏代的玉瓚(柄形器)大約不到20件,大部份出土於河南二里頭遺址,神木出土一件,滎陽出土一件。2007年後至今(2018)官方數據還不計算在內。而且還有國外博物館收藏的若干。所以,相當於夏代的玉瓚(柄形器)只會比20件多,不會少。

出土環境:根據出土墓葬的規格來看,主要集中在中型墓葬,與其它禮器的青銅器等一起放置。明確表現出具備禮器功能。

形制特點:以素面為主,少有紋飾,製作簡單,柄首扁平,束頸較短,整器成扁平條形或方柱型,下端斜收成尖底,長度一般在9-18釐米之間。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偃師二里頭出土玉瓚(柄形器)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西安北郊尤家莊 夏代 神面紋玉瓚(柄形器)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偃師二里頭出土玉瓚(柄形器)

偃師二里頭出土的一件器身分節凸弦,有獸面紋和花瓣紋,還有淺浮雕,工藝著實了得。見下圖: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偃師二里頭出土 玉瓚(柄形器)

這件玉瓚(柄形器)長17.1,寬1.8,厚1.5-1.8(釐米),玉質呈乳白色,形似鞭,共分六節。節中有粗、中、細。三者相互交替。粗節雕有單線或雙線的獸面紋;中節及柄部琢成花瓣形,細節有二至三週凸弦紋;末端用線刻和淺浮雕法琢成獸頭形,其側面有一穿孔。柄的頂端及其正面各穿一孔,三孔相通。


1、商早期

2007年的統計報告顯示,商代早期出土玉瓚(柄形器)在115件左右,僅鄭州商城和黃陂盤龍商城就分別出土了51件和40件,其它商遺址若干。同樣不計算2007年後再發現的和國外博物館收藏的,商代前期玉瓚(柄形器)的數量至少在120件以上。從數量上可以看出,祭祀和祼禮較夏代有所增多,這也符合商代重鬼神多祭祀的現象。

出土環境:根據公佈的墓葬考古報告,商代早期的玉瓚(柄形器)與爵、觚、斝等銅器較為固定搭配出現在大中型墓葬中,而且在小型墓葬中的數量也較夏代明顯增多,反映了祭祀禮儀在社會中的角色地位比夏代提高很多。

形制特點:商代早期的玉柄形器形制仍作單體,扁平狀柄首似略加厚; 頸部普遍較長; 器身仍以較規整的扁平條形或近方柱形為主, 早期下端單面斜收成尖底的作風仍有延續,但以平底者最為常見,此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下端兩面斜收成不對稱的三角形尖底和收束成短榫狀底。

這件出自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商城的玉瓚(柄形器)長13.6,首寬1.9,厚1.1釐米,整器呈灰白色,質地均勻,長條形,首,刃端均平,端部切割成斜邊。橫截面呈長方形,中段較厚,刃部有鑽孔兩個。見下圖: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出土 商早期 玉瓚(柄形器)

這件出自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商城李家嘴的玉瓚(柄形器)長12.8,寬3.2,厚1.8釐米,呈淺綠色,表面沁蝕明顯,長條形,柄端平,首端斜,柄部內收,橫截面呈長方形,素面。見下圖: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出土 商早期 玉瓚(柄形器)

這件出自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商城楊家嘴的玉瓚(柄形器)長13.6,寬3.2,厚0.3釐米,黃綠色,刃端沁為淺綠色,拋光和包漿感強。不規則長條形,底、刃端均呈弧形,中部較厚並起脊。一側內收,邊緣有刃,原系玉戈改制。兩側起脊處各有7-8道弦紋。見下圖: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楊家嘴出土 商早期 玉瓚(柄形器)

這件出自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商城楊家灣的玉瓚(柄形器)長24.9,寬2.4,厚0.5釐米,呈淺綠色,表面白色沁蝕,長條形,柄端平,首端斜,首端有殘存鑽孔痕跡,素面。見下圖: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楊家灣出土 商早期 玉瓚(柄形器)

這件出自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商城楊家灣的玉瓚(柄形器)長10.2,寬2.7,厚0.8釐米,青色,色較均勻,長條形,底邊呈弧狀,切割薄,尖端斜,有白色沁斑,一側有直徑約0.8-0.9的單向鑽孔,素面。見下圖: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楊家灣出土 商早期 玉瓚(柄形器)

這件出自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商城李家嘴的玉瓚(柄形器)長14.2,寬2.2,厚1.1釐米,整器呈灰白色,有沁蝕,長條形,柄端平,首端斜,柄部內收,橫截面呈長方形。殘存切割痕跡。素面。見下圖: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出土 商早期 玉瓚(柄形器)

2、商晚期

2007年統計報告顯示,商代晚期玉瓚(柄形器)約208件,僅安陽殷墟出土 186 件,其它分佈於羅山天湖、淮陽馮塘、青州蘇埠屯 、壽光“益都侯城”、滕州前掌大、武安趙窯、長子高廟坡和新幹大洋洲等商墓。其中,婦好墓就出土33件,由於侯家莊帶四條墓道的商王陵墓均遭盜掘,實際隨葬的玉柄形器數量應該遠多於王妃的婦好墓。這樣不計算2007年後的發現與國外博物館收藏之數,商晚期玉瓚(柄形器)的數量至少在210件以上。

出土環境:根據出土報告,商晚期玉瓚(柄形器)除了出現在祭祀坑外,還大量出現墓葬坑。跟前期同樣,搭配青銅禮器同時出現。另在墓葬坑中多見於墓主身體各部位。由引可見,商晚期玉瓚(柄形器)得到了更大面積的普及。

形制特點:商代晚期的玉瓚(柄形器)除了繼承前期的素面平首形外,又有了顯著的發展,柄首作箍狀平冒或加高呈梯形; 器身紋飾以分節浮雕的花瓣紋為主,猶如玉柄形器插入花朵中,十分美觀;下端普遍作榫狀底 。尤其這一時期還出現了組合型的玉柄形器,這種獨特設計的複合體玉柄形器,主要置於小屯宮殿區以婦好為代表王室墓附近的祭祀坑內,說明玉瓚(柄形器)具體執行的宗教祭祀功能受到晚商上層階級的特殊關注。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商晚期 婦好墓出土玉瓚(柄形器)

這件出自婦好墓的玉瓚(柄形器),長15.3,寬1.1,厚1釐米。玉質呈白色,整體窄長,斷面近方形。表面淺浮雕花瓣形紋飾共五節,柄上端刻凸起陽線兩條,下端有尖狀榫。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安陽殷墟出土 商晚期 小臣玉瓚

這件就是唯一的一件有銘文且自命為“瓚”的小臣玉瓚(柄形器),也正是因為它,才有可能探知玉柄形器的真實名稱與功用。真是感嘆機緣的奇妙啊!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安陽後岡出土 商晚期 玉瓚(柄形器)

這件出土於安陽後岡的商晚期玉瓚(柄形器),長6.91,寬1.6-2,厚0.64釐米,整器受沁呈灰色,扁平長條形,正面朱書“祖甲”二字。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安陽後岡出土 商晚期 玉瓚(柄形器)

這件出土於安陽後岡的商晚期玉瓚(柄形器),長6.44,寬1.34-1.59,厚0.48釐米,整器受沁呈灰色,扁平長條形,正面朱書“父癸”二字。


1、西周早中期

粗略統計,西周早中期的玉瓚(柄形器)多大360餘件,由於部分墓葬被盜或資料未公佈,實際數量當遠大於此。其中以陝西地區出土最多, 河南次之,其它地方少量出土。

出土環境:基本上均出自墓葬作為隨葬品,大中型墓葬出土數量多且擺放講究。單體和組合體玉瓚(柄形器)均與青銅禮器、樂器等相配出現,再一次體現禮器的功用。

形制特點:西周早中期玉瓚(柄形器)最突出的特徵體現在組合型的盛行與多樣化。由上部分單體玉瓚(柄形器)和下部分附件組合而成。其中上部的單體玉瓚(柄形器)有柄首為扁平長方體,部分器身分節飾與花瓣狀紋和;有長方或上寬下窄的寬扁牌形體,部分頂端與兩側出扉稜,飾鳳鳥紋與夔龍紋;有弧狀似璜形,頂端與兩側出扉稜,飾鳳鳥紋與夔龍紋的;有頂端平齊或作直邊傾斜的扁平長條形素面的。花樣繁多。見下面幾圖: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寶雞茹家莊出土 西周早中期 玉瓚(柄形器)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寶雞茹家莊出土 西周早中期 玉瓚(柄形器)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寶雞茹家莊出土 西周早中期 玉瓚(柄形器)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寶雞茹家莊出土 西周早中期 玉瓚(柄形器)

2、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這個時期較西周早中期數量大為減少,根據出土報告粗略統計,西周晚至春秋早期的玉瓚(柄形器)約50 件左右。實際數量因為墓葬被盜和後續出土未統計部分,應遠多於50件以上。

出土環境:同早中期一樣,均出土於墓葬作為隨葬品,除了常規與青銅禮器相配出現,也有在墓主身體各部位放置,如曲沃北趙晉候墓地。

形制特點:單體類形制停滯,柄首或扁平或呈梯形或作盝頂形,底部或平或抹角或出榫,通身素面,少數頸部飾簡單的凸弦紋。複合體類形制衰減,早中期常見的形制很少出現,主要流行簡單素面。這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禮崩樂壞的逐步衰敗過程。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張家坡出土 西周 玉瓚(柄形器)

夏商周玉瓚的特徵及演變!(柄形器資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張家坡出土 西周 玉瓚(柄形器)

總結

雖然大多數挖掘報告是根據墓葬年代斷代的,但由於玉瓚(柄形器)的形制傳承變化階段是緊密銜接的,故個人認為,同一類形制的玉瓚(柄形器)在三代均有出現的話,有可能是前世的傳世品,不一定是當代的作品,尤其是一些數量稀少的特例,特此提醒大家注意。

回顧以上,玉瓚(柄形器)是夏至西周時期中原地區重要的祼玉禮器。從出土地點看,它隨著夏商周王朝不斷向外開拓,其分佈地域也不斷擴大,甚至在不同時期還影響到了當時的邊遠地區。從發現數量看,它表現為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變化趨勢。從埋藏環境看,它自始至終常與青銅或陶禮器共存,在墓葬中一般置於棺內墓主身旁、棺或槨蓋上、棺槨之間; 在祭祀坑中常與祭器、人牲同埋。從形制特徵看,它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再到簡單的演變過程。總而言之,玉瓚(柄形器)可以被看作是中原老三代“禮制”文化由形成、發展、壯大最後走向衰落的一個縮影。


注:文章中數據及部份資料來源於考古報告及相關資料,特此註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