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倉”老茶,你敢喝嗎?

“技術倉”老茶,你敢喝嗎?

近日,老茶鬼在東莞一資深茶友處,見到了傳說中的“技術倉”老茶。

友展示給老茶鬼的是一餅掰成兩半的老茶。一半未經處理,茶餅的顏色發灰,暗淡無光,聞起來有明顯的倉味;另一半經過“技術倉”處理,條索烏黑髮亮,形態完整,顯得光彩照人,茶餅所有的雜味也都神秘地消失了,好像“翻新”了一樣。

茶友說,上次做“技術倉”的那個傢伙來店裡時,隨身帶著一小瓶沒有標籤的噴劑。為了檢驗“技術倉”的效果,特別將一餅老茶分成兩半進行對比,“他就像是噴香水一樣,對著一半茶餅裡裡外外一陣狂噴,不出一頓飯工夫,噴過藥的茶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光鮮無比。”

“技術倉”手段的產生,就是為了將溼倉茶的缺陷掩蓋,不單是大大縮短了“退倉”時間,溼倉茶看上去也更像是存放“乾淨”的幹倉茶,提升了老茶的市場競爭力。但問題是,這種神秘的藥劑究竟為何物?

“做倉”是普洱茶界公開的秘密。一批新茶,經過“做倉”處理後,就可以變成“有年份的老茶”,通過某種途徑賣得理想的價格。繼溼倉、幹倉等“做倉”概念之後,新冒頭的“技術倉”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謹防“技術倉”老茶

“技術倉”老茶,你敢喝嗎?

右側是經過“技術倉”藥水翻新的茶餅,與左半邊形成了鮮明反差

“技術倉”老茶,你敢喝嗎?

喝過溼倉茶的茶友都知道,由於茶在高溫高溼環境呆過,表面難免會有白霜(黴變),而且有較重的倉味,容易被懂行者識破。溼倉茶進入市場前,傳統的做法是先進行“退倉”,利用紫砂缸存放、通風等手段,儘可能減輕溼倉茶的倉味、雜味,變得適合品飲。但這一過程比較漫長,動輒需要數月甚至一年以上。

“技術倉”手段的產生,就是為了將溼倉茶的缺陷掩蓋,不單是大大縮短了“退倉”時間,溼倉茶看上去也更像是存放“乾淨”的幹倉茶,提升了老茶的市場競爭力。

但問題是,這種神秘的藥劑究竟為何物?能快速清除老茶表面的黴斑、雜味的“強大功能”,是否會危及品飲者的身體健康?這種所謂“技術倉”的江湖秘術,不能不讓人聯想到一些不法商販使用福爾馬林浸泡海鮮的招數,貨品的賣相是提升了,卻貽害無窮。

茶市興旺的當下,自然會有人動歪腦筋賺快錢。為了迎合一部分人群的老茶嗜好,“做倉”技術產生了;為了將溼倉茶快速變成幹倉茶,噴藥水的“技術倉”被髮明出來。

由於老茶鑑別缺乏權威技術標準,質量監控幾乎處於空白,尋求一款靠譜的老茶,難度堪比到潘家園子“撿漏”。比起人為“做倉”,使用藥劑的“技術倉”要可怕得多。

老茶鬼以為,茶畢竟是拿來喝的,在沒有真正搞明白“技術倉”藥劑成分、作用原理的前提下,見到這種表面光鮮的“老茶”還是躲得越遠越好。別為了嚐鮮,把自己變成了試毒的“小白鼠”。

“技術倉”老茶,你敢喝嗎?


文章源於網絡,由茶藝師聯盟編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