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3 億兒童進入夢鄉,「講故事」還有多少「新故事」?

2015年陳奕雯錄《小豬佩奇》時,沒想到這個IP會火遍全球。因為工作太忙,試音時她甚至有點希望“不被選中”。當時錄音棚的人也沒聽過這個IP,只想著“多送一些聲音給英國選,不知道他們要什麼”。

那一年,電視劇《花千骨》熱播。飾演女主角的趙麗穎一炮而紅,為其配音的陳奕雯也越來越忙,經常到了晚上才有空錄《小豬佩奇》。斷斷續續錄了100多集,一年後陳奕雯才從朋友口中得知,《小豬佩奇》是全球最頂尖的兒童IP之一,對她來說可能是不亞於《花千骨》的代表作。


陪伴 3 億兒童進入夢鄉,「講故事」還有多少「新故事」?

同樣沒想到的,還有蜻蜓FM兒童頻道的負責人陳強。他沒想到,《小豬佩奇》會成為平臺上播放量最高的兒童節目。接下來,蜻蜓FM不但要聯合陳奕雯等人,成立「兒童聲優聯盟」,還要為硬件廠商開放內容接口。

時間越來越碎片化,耳朵經濟持續火熱。經濟寒冬和二胎政策,又讓教育成為2018最擁擠的賽道之一。

就在今年,喜馬拉雅、得到、樊登讀書等平臺,都陸續推出針對少兒的音頻產品。更早入局的人已經在“摘桃”——兩個月前,開售不足一年的《凱叔·三國演義》,銷售額突破了2000萬。

我們好奇的是,「講故事」這門舊手藝,作為互聯網一門新生意,會帶來一個怎樣的新故事?

化身佩奇哄娃,

比爸爸媽媽還管用

“我是佩奇,這是我的弟弟喬治,這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爸爸……”每晚,多少小朋友窩在被子裡,聽著這個清脆、俏皮的聲音,進入夢鄉。

這隻2004年誕生於英國的粉紅小豬,已經“俘虜”了全球180多個地區的兒童。《小豬佩奇》圍繞豬女孩佩奇和她的朋友,講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截至目前,已連載六季200多集。2015年,《小豬佩奇》版權方尋找中文配音,陳奕雯和佩奇因此結緣。


陪伴 3 億兒童進入夢鄉,「講故事」還有多少「新故事」?

陳奕雯小時候,在蘇州當地電臺的兒童節目做主持人。因為聲線一直沒怎麼變,這份工作她一直做到高中。2010年她正式進入配音行業,五年裡錄了幾百集《櫻桃小丸子》。再往後,她為《花千骨》《青雲志》等影視劇配音,逐漸在業內有了知名度。

接到《小豬佩奇》這個角色之前,陳奕雯已經很久沒配過動畫片了。英國版的配音是個小女孩,5歲就開始為佩奇配音,已經配了11年之久。陳奕雯雖自認“成熟很晚,幼稚期較長”,可成人的聲線和兒童還是有差距,這讓她不免有些擔心。所幸片方不要求貼近原版,而是希望她“帶入自己的理解”。

非科班出身,陳奕雯一直是個「體驗派」。她不會存儲聲音庫,用技巧調動聲線,而是“住到小豬佩奇身體裡”。“佩奇會遇到不同的人,有時開心,有時沮喪,會調皮,會撒嬌……我會研究這種狀態,而不是想它跟成人有哪些不同。”陳奕雯無法給聲音安上幾個形容詞,她覺得自己調整的是聲音「狀態」,而不是聲音「位置」。


陪伴 3 億兒童進入夢鄉,「講故事」還有多少「新故事」?


陳奕雯

2017年,陳奕雯有次去巴厘島,參加朋友的婚禮。8個小時的紅眼航班,陳奕雯已經困得睜不開眼。旁邊座位的小孩,卻全程外放《小豬佩奇》。崩潰之餘,她覺得這個聲音“好熟悉”。後來,她的朋友也遇到了類似事情,忍不住問她:“這個聲音很熟,是不是你配的?”

漸漸地,“陳奕雯就是佩奇”這件事,身邊人都知道了。一次,朋友突然打電話,告訴她鄰居的寶寶不吃飯,想請她用佩奇的語氣勸勸孩子。

那是陳奕雯第一次,用佩奇的聲音跟孩子講話。微信這頭,她輕輕說:“聽媽媽的話,要好好吃飯。好好吃飯,身體才能棒棒,才能長高高。”這位「佩奇」有點忐忑,朋友卻直呼“太有用了”。這之後,她經常扮演小豬佩奇,一開始聊微信語音,後來打微信電話,還要把頭像、暱稱全部換成佩奇。再後來,她乾脆錄了幾個音頻文件,小朋友家長人手一份。

有段時間,陳奕雯每晚都要哄小孩睡覺。“有時候在外面開會,突然就有小朋友打電話來,問佩奇怎麼樣了。”陳奕雯說,有一次她嗓子啞了,電話那頭的小朋友以為是佩奇病了,還特別暖心地對叮囑她,要聽媽媽的話乖乖吃藥,打針要勇敢不要怕痛等。

這時候,她才突然意識到,聲音可以影響人。對陳奕雯來說,小豬佩奇只是一個普通的童話角色,對全國上億兒童來說,這卻是一個陪伴他們長大的朋友。“聲音有治癒能力,某些場合下,這個虛擬人物,比爸爸媽媽還管用。”

知識付費讓人焦慮,

兒童音頻卻讓人快樂

陪伴小朋友長大的,不止有「佩奇」,還有個光頭叔叔「凱叔」。


陪伴 3 億兒童進入夢鄉,「講故事」還有多少「新故事」?

30多年前,小學三年級的凱叔,迷上了田連元先生的評書。“那時候每天下午六點半,別的小朋友在看動畫片,我卻坐在馬紮兒上聽評書。”凱叔這個習慣,從小學三年級一直持續到考上大學,幾乎一天都沒間斷過。

大學畢業後,凱叔一直從事配音、主持人工作。2013年,他離開工作近10年的央視,並在第二年成立兒童品牌「凱叔講故事」。以前,凱叔只給兩個女兒講故事,現在,他的聽眾是全國2000萬孩子。據公開資料顯示,四年過去,「凱叔講故事」已經播出8000多個故事,總播放量34億次以上,時長共計2.67億小時。

不止是單個內容IP,今年各大移動電臺、知識付費平臺,也開始加速兒童音頻的佈局。

今年1月,羅輯思維的「少年得到」上線公測;10月,喜馬拉雅上線面向0~12歲兒童的故事音頻平臺「喜貓兒故事」;11月,樊登讀書推出少兒閱讀產品「樊登小讀者」;本月初,蜻蜓FM舉辦兒童生態合作發佈會,提出一系列兒童音頻解決方案。


陪伴 3 億兒童進入夢鄉,「講故事」還有多少「新故事」?

“兒童頻道在蜻蜓站內排名前三,平均日活200萬以上,平均每日收聽時長2小時左右。”陳強是蜻蜓FM兒童業務線總經理,他認為音頻適合兒童消費的原因很多:一是家長對於孩子護眼的需求;二是音頻對孩子的專注力、想象力可能有幫助;三是音頻消費場景更多,伴隨屬性更強

微影資本執行董事吳麗,曾主導過凱叔講故事、十點讀書、時間知道等項目的融資。基於人口結構和細分領域的投資邏輯,她這兩年也看好兒童音頻賽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0至14歲兒童人口總數將超過3億人。《中國城市兒童閱讀調查報告》顯示,74.8% 的孩子從 2 歲前便開始閱讀,其中,喜歡數字化閱讀和有聲讀物的孩子佔比 65.7%。

投資「凱叔講故事」,主要基於細分人群。“比如得到男性用戶偏多,十點讀書女性用戶居多,親子人群有沒有好內容?”吳麗稱,「凱叔講故事」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單就“講故事”這件事來說,行業裡甚至不存在第二、第三,“差距太大了”

當然,「講故事」只是兒童音頻的一個品類。陳強介紹,「兒童故事」在蜻蜓FM兒童頻道里佔60%以上,屬於伴隨性很強的產品,針對年齡段為0~6歲。再往上一點,就是「親子教育」,比如學科啟蒙、素質教育等等。


陪伴 3 億兒童進入夢鄉,「講故事」還有多少「新故事」?

不可否認,近幾年知識付費的風口,帶動了兒童音頻的發展。但陳強認為,

絕大多數兒童產品,並不屬於「知識付費」,只有給家長聽的,比如孕期育兒知識,才能叫「知識付費」。

“成年人因為求知慾,引發焦慮或者實現自我滿足,這是知識付費。兒童是純真的,如果說哪個產品讓他們焦慮,價值觀就不對了。兒童產品的伴隨性,應該大於學習性。”陳強解釋,成年人的知識付費沒有問題,但是運用到兒童身上,就要更加謹慎小心。

這個觀點,和凱叔不謀而合。他曾提出一個公式:極致兒童內容=快樂+成長+穿越。成年人內容像商品,兒童內容卻像工藝品,“文案、音樂、畫面……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極致,所有極致彙總成工藝品,最終擁有穿越時間的特性”。

兒童音頻的新故事:

內容為王,智能硬件

兒童音頻不是一個新市場,也不是一個小市場。

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現在孩子們手裡的米兔故事機,漂洋過海來的《小豬佩奇》,不過是這屆90後小時候聽的磁帶,裡面放著《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這個行業看似橫跨多個領域,實際核心還是「兒童早教」。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在線教育領域中,兒童早教企業獲投數量最高,佔比23.3%。


陪伴 3 億兒童進入夢鄉,「講故事」還有多少「新故事」?

雖然講故事的媒介在變,但陳強表示,《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等經典讀物,現在的收聽量依然很大。吳麗也表示,很多詩詞、國學內容早有文字版,只是通過音頻,變成孩子容易接受的形式。「凱叔講故事」也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基於《西遊記》等經典名著,重新釋義。

我不認為你把動畫片的原音,放在平臺上就能直接向用戶收費。”陳強介紹,《小豬佩奇》中文音頻除了呈現5分鐘的動畫內容,還加入了3分鐘左右的科普內容。整個過程,蜻蜓FM會配備製作人,完成內容的策劃和落地,版權方進行音頻錄製,最後雙方共同運營。平臺方投入成本在百萬級別。

“我覺得在這個賽道,關鍵不是你採用什麼模式進來,而是你生產的內容是否優質。”在吳麗看來,「凱叔講故事」的模式並不複雜,“這個賽道不缺內容,但持續生產好內容的公司不多,凱叔其實建立了自己的內容門檻”。

凱叔在很多場合,分享過一個故事。因為故事講得太生動,他曾遭遇家長投訴:孩子聽了不睡覺。後來凱叔使用「睡前詩」的辦法,在每個故事後面,加上一首生澀的古詩。每首詩朗讀7~15遍,聲音越來越小。一些家長反饋,連他們自己都要聽睡著了。


陪伴 3 億兒童進入夢鄉,「講故事」還有多少「新故事」?

這就要提到另一個關鍵詞:場景。

陳強表示,兒童音頻最常見的消費時間為晚上8點,基本為1個小時的睡前故事,其次是早上,很多人會放半小時的兒歌。時間、內容、行為都相對固定。人工智能,此刻有了出場機會。

創豐資本分析師胡蕤認為,新的音頻機會僅在細分垂直使用場景中誕生。同時這類初創應用要具備與智能設備的連接能力,並帶有相應的數據收集與數據沉澱屬性。市場調研公司 Canalys預測,2018 年全球智能音箱的保有量,將接近 1 億臺

今年5月,喜馬拉雅上線曉雅Mini,主打0~14歲人群,首日銷量破百萬。相較之下,蜻蜓FM選擇輕模式,把內容開源給各大硬件廠商。蜻蜓FM透露,預計2019年投入1.5億元在優質兒童音頻內容上

正如吳麗所言,內容是這個行業的核心。「凱叔講故事」第一個付費產品是《凱叔西遊記》,玩偶、繪本、U盤等東西,被打包到一個鐵盒裡,賣250元。裡面的專屬故事機,只能聽西遊記第一部內容,且不能接入其它音頻文件。然而正是這樣一款產品,賣出了3萬多套。

這還是內容付費、智能音箱都不太發達的2015年。

陳強表示,2016年親子智能陪伴設備是6萬臺,市場規模達0.2億,到2018年這兩個數字分別是600萬臺、12億。跑馬圈地階段,更多資源精力投在硬件生產和渠道上,很多廠商缺乏專業的音頻內容團隊。專門做服務商定製內容,可能是一個突圍的機會。


陪伴 3 億兒童進入夢鄉,「講故事」還有多少「新故事」?



對「凱叔講故事」來說,大部分營收來自內容付費,今年新榜採訪凱叔時,他曾透露2018年營收預計達到4億。吳麗認為,「凱叔講故事」已經是一個親子消費品牌,不但可以聯合第三方開發內容,還能售賣兒童相關的其它產品。

對蜻蜓FM等平臺方來說,當「知識付費」不再新鮮,它會轉向「內容付費」和「服務付費」,故事機或許是個新故事,但「前景」是否意味著「錢景」,無從得知。可能人們更關心的,是聲音作為媒介,硬件作為出口,未來生活將變成什麼樣。

無論如何,「講故事」這門「舊手藝」,今天已經成了一門「新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