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和怎麼進行童年教育?

全球幼兒教育思想家瑪利亞•蒙臺梭利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那童年擔負重要養育任務的父母就責無旁貸了。


如何看待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和怎麼進行童年教育?

有人說“為母則強”。是什麼意思呢?是指女孩子成為母親後精神上的蛻變,本質上指的是,內心強大、包容、有力量。千萬不要理解成,我當了母親就厲害了,對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那就大錯特錯了。

養孩子是有黃金期的,那反之也有偷懶期。如果是在黃金期你偷懶了,那麼你以後就會很辛苦,孩子也就會被耽誤。那麼孩子的第一個黃金期就是0~3歲。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和性格的形成期,也是一些習慣培養的關鍵階段。俗話說“三歲看大”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這個階段,作為母親要多陪伴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睡覺的時候。還有就是不能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如何看待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和怎麼進行童年教育?

3~6歲是偷懶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多數孩子,在這個階段就上幼兒園了,媽媽們就有了相對充足的時間,有的媽媽就覺得這段時間可以偷偷懶了。我覺得這時媽媽千萬不要待在家裡無所事事。最起碼也要去充實自己或去工作,這樣不會和社會脫節,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偷懶,這段時間要是偷懶,那以後就會有大麻煩了。這段時間應做到“擇機而教,遇物則誨”。意思是說,家長要隨時隨地抓住看到的、遇到的事和物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6~10歲是孩子的第二個黃金期。這個階段再抓不住,孩子的童年基本就過去了,那時再教育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大。
如何看待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和怎麼進行童年教育?​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



​。一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關鍵期,如果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不好,這對以後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作為家長我們要“因時施教,因地施教”。也就是說我們教育的時候,要看孩子的情緒,不要不分時間、地點、場合的教育孩子。

還有就是家長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做到什麼都知道點,要是什麼也不知道,會降低家長威信。這樣對教育孩子不利。

再有就是家長對“物”要有所選擇。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學會選擇、挑重點,有典型教育意義的事物進行說教。千萬不能成為一個愛嘮叨的碎嘴子。那樣遺害無窮。

最後就是,家長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遷就孩子的年齡,就是說要根據不同不同年齡段進行教育,什麼年齡說什麼事,不要提前也不要推後。
如何看待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和怎麼進行童年教育?最後祝所有家長的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這個基礎奠定了,那以後的教育會輕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