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晒春節成績單,為何重點強調這一點?

消金界近日獲悉,2月11日中國銀聯發佈最新春節消費數據,2019年春節假日期間(2月4日至2月10日,除夕至初六),銀聯網絡交易總金額首次突破萬億級,達1.1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除夕至初六)增長71.4%。

此外,數據顯示雲閃付APP等銀聯移動支付產品交易金額相比同期也獲得了一定提高。春節期間,銀聯移動支付業務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2.5倍和4.4倍。在境外,銀聯手機閃付、銀聯二維碼支付境外交易額同比增長近120%,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澳大利亞、俄羅斯、香港、泰國等地。

事實上,近些年來銀聯的線上轉接交易金額逐步走高。2017年銀聯的網絡轉接交易金額達到93.9萬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了將近21萬億元。2018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達120.4萬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26.5萬億元,同比增幅28.1%。

以支持線下交易清算起家的銀聯,近些年來逐步將注意力轉移到線上支付清算,這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故事和商業秘密。

銀聯曬春節成績單,為何重點強調這一點?

落地線上戰略

成立於2002年3月的銀聯,最根基也是最為基礎的業務就是為銀行背後一筆筆交易做清算服務。

用大白話來講,用戶在某線下商家刷卡購物時,使用的交通銀行卡,但店主是用建設銀行卡來收款的。這時就需要一家中間清算機構,把錢從交通銀行賬戶上滑給建設銀行。

銀聯就是這麼一個清算服務商,和中國上千家銀行展開合作,為其提供服務。實際上,在移動支付興起之前,銀聯的日子過的非常滋潤。

銀聯曬春節成績單,為何重點強調這一點?

“銀聯的掙錢方式主要是從用戶交易中抽取返傭佣金,”某業內人士告訴消金界,“舉個例子,你用POS機消費了1000元,商家是要拿出6元來作為服務提供方的利潤。髮卡行收益是這6元中的70%、收單方(提供POS機、二維碼)從6元中分得20%、銀聯收取10%的費用。”

雖然抽傭比例不多,但由於所有經信用卡和儲蓄卡發生的交易都要走銀聯的清算通道,總量十分可觀。

另外,銀聯在清算一筆筆交易時,同時也沉澱了背後數據,比如知道了用戶最近的交易行為、交易信息、收入情況、有沒有按期還銀行貸款等。

根據這些數據,銀聯會給用戶評分評級,並把這些信息售賣給持牌機構來獲取利潤。同時依據這些數據,銀聯可為一些小銀行設計一系列信用卡體系。業內人士稱,這也是銀聯旗下銀聯智策銀聯數據的業務範疇。

但打敗你的,往往不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微信、支付寶們掀起的移動支付熱潮,讓用戶習慣於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完成支付。在“630斷直連”條款頒佈之前,支付寶和微信們是直接和銀行鏈接並進行清算的。這一下子就把銀聯剔除到遊戲之外。

縱使銀聯有包括銀聯智策、銀聯數據在內的其他子公司和多種多樣的盈利手段,但其最根基的還是為每筆交易背後所提供的清算服務。

更為重要的是,銀聯幾乎所有業務都是圍繞清算過程中獲取的數據而展開,交易、用戶數據就是銀聯的命脈。

所以,銀聯逐漸將重心轉移至線上,可以說是順應這個移動化的潮流,也可以說不得已而為之。

銀聯曬春節成績單,為何重點強調這一點?

強勢的網聯

在國家看來,支付機構直接與銀行對接清算實在是一種失控的狀態。你把錢劃給了誰、從哪家得利、有沒有洗錢,都不得而知。所以於去年國家頒佈通知,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切斷之前直連銀行的模式,接入網聯或銀聯。

網聯是一家由央行牽頭成立,支付寶、微信入股,旨在為支付機構提供統一、公共的資金清算服務公司。它獨立於現有銀行間支付清算體系,只做清算,不做支付,也不髮卡。

據瞭解,從6月30日斷直連開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網聯每月的清算筆數達到了千萬量級。同時網聯在髮卡側已經承接了支付寶90%的交易量和財付通87%的快捷交易量。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銀聯的髮卡側卻依然沒有太多進展。

國家政策也對銀聯不甚友好。2017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下發。文件規定,非銀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並要求截至2018年6月30日,所有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從文件內容來看,網聯無疑已經成為了承接這項政治任務的第一責任人。

這份文件一度讓銀聯在“斷直連”的工作中進退維谷,待銀聯與兩大巨頭的戰略合作意向完全落地已經是2018年9月的事情,較之網聯晚了大半年。

但據一位接近網聯的人士評價稱,更為關鍵的是,“630”之後,網聯因為解決了D+0(當日到賬)的時效性問題,交易量承接能力迅速提升,交易量迅速突破了千萬量級。

另外通過直接對比,我們也發現網聯的產品“更具互聯網思維”。

一位參與網聯籌建的技術人士表示, 銀聯的產品邏輯是基於銀行卡,主要與各大銀行的個金部、信用卡中心對接,前者對接儲蓄卡賬戶,後者對接信用卡賬戶;網聯的系統邏輯是基於賬戶,這與支付寶和財付通產品邏輯一脈相承。

銀聯曬春節成績單,為何重點強調這一點?

銀聯本身是一個卡組織屬性,會根據實體卡制定一套標準,銀行和各家支付公司需要根據這個標準來調試自身系統。

“但網聯就沒有這樣的包袱,網聯針對的是虛擬卡的賬戶,很多時候更能跟著銀行的需求去走。”該業內人士說道。

看上去,網聯似乎就是天生為阿里、騰訊這種互聯網公司服務的。

銀聯曬春節成績單,為何重點強調這一點?

進擊的雲閃付

為應對外部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銀聯於2017年年底推出雲閃付APP,邏輯是,既然你們收單的不帶我玩了,那我就自己開發一個APP,變成收單方。

當然背後隱藏的意義是,這種方式能更好的獲取用戶數據。

“與線下相比,之前能從1000元中抽取6元,線上的服務提供方總共只能從中抽取4元。這這也就意味著,銀聯走線上支付渠道所能獲得的的返傭其實更少了。”業內人士向消金界透露。

但事實上,銀聯目前能拿到的利潤,絕不僅僅是POS機時代返傭中10%的抽成。由於銀聯佔據了清算方和收單方兩種角色,在總返傭中的獲利佔比其實是提高的。

除了更高的返傭抽成,外界還驚異於雲閃付高效的客戶獲取速度。

其官方對外宣稱,在不到一年多的時間裡,雲閃付即獲取了1億多的客戶。要知道,這還是在移動互聯網紅利消失殆盡的當下。

“沒別的,就是有錢。”某金融機構從業者說道,“你看他們轉賬有紅包、還款有紅包,在雲閃付商城內購物還有紅包,此外時不時還有一些抽獎活動。就是拼命用錢砸客戶,儘量改變用戶消費習慣,讓他們習慣通過雲閃付付款。”

從戰略層面來講,和微信們首先用紅包等方式獲取C端用戶、再打通B端商戶不同的是,銀聯的思路是通過B端打到C端,當然這和他們常年來的積累密不可分。

這裡的B端包括兩類。

其一是銀聯之前積累的40萬家線下B端商戶。有業界人士就此評價到:對一款支付工具而言,商戶側的覆蓋率越高,C端用戶所受的約束條件越少,使用意願也就更高。當用戶在支付時不必考慮商戶側支不支持時,此時,支付工具才具有充分參與市場競爭的資格,補貼活動也就更具扭轉市場格局的潛力。

第二類是銀聯眾多合作伙伴。通過雲閃付APP,銀聯也把用戶向Huawei Pay、Apple Pay、Mi Pay、Samsung Pay等合作伙伴處導流。用戶使用蘋果支付、華為支付、小米支付等移動端錢包,無論是提供的Ⅱ、Ⅲ類賬戶開戶、手機NFC支付,還是二維碼掃碼、收款轉賬、遠程支付等各類支付功能,背後都擁有銀聯的支持,由銀聯為其提供清算服務。

“這其實就是為了佔據更多的消費場景,”該名金融機構從業者繼續向消金界說道,“畢竟讓用戶下載並開通雲閃付賬戶不是目的,只有最終完成消費銀聯才能賺到錢。”

當然還有一些大型線下活動,銀聯能進一步拉新。這也就是其能短時間達到1億多用戶的原因。

銀聯曬春節成績單,為何重點強調這一點?

海外新戰場

在兩方競爭中,海外曾一度是銀聯佔據優勢的戰場。

數據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為銀聯卡近年來新增發行的主要區域,累計發行銀聯卡超過3500萬張。其中,60餘個沿線市場可以使用銀聯卡,覆蓋超過570萬家商戶和近70萬臺ATM。

此外,銀聯移動支付服務實現在境外46個國家和地區的受理。持卡人可在全球超1200萬臺POS終端使用銀聯手機閃付,也可在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萬家商戶使用“雲閃付”APP進行掃碼支付。

銀聯曬春節成績單,為何重點強調這一點?

但近年來,面臨支付寶、微信支付的海外擴張,銀聯的這種優勢還能保存多久?

據媒體報道,微信支付跨境業務已登陸香港、澳門、臺灣、日本、韓國等在內的20個境外國家和地區;支付寶則在境外38個國家和地區,接入數十萬個當地各類商戶和景點。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已深入到海外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據網聯2月11日公佈的數據:春節假期2月4日-2月10日(農曆除夕至正月初六),網聯平臺共處理跨機構支付交易45.5億筆。不過並沒有透露具體數額。與銀聯或許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然而可以看到的是,銀聯一家獨大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網聯和銀聯的戰事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