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應該談談永恆的話題:性、愛情、婚姻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 關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494篇原創首發文章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弱勢人群的節日?

又到情人節了,空氣中照例瀰漫著一種浪漫又詭異的氣息。有一種說法,只有弱勢群體才有以它命名的節日,比如婦女節、兒童節,沒有男人節、成人節。當然現在節日開發過度商業化,哪一天出現什麼節日也是未可知的。

情人的弱勢大概在於,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過情人節的人有兩種,未婚的情人和已婚的情人,前者成為眷屬的概率大,後者成為眷屬的概率小很多。正因為概率小,所以特別有必要過節。有一年情人節和元宵節剛好重疊,給不少有家眷的情人帶來很大的困擾,有些不幸的人們過成了“情人劫”。

據說這種重疊是百年不遇的,然而這種困擾恐怕是永恆的,因為性、愛情、婚姻這三個要素很難三體合一,所以情人將會是永恆的存在,這個節日也將是一個永恆的節日。如果一個人的這三個要素能夠三合一,那是不知道多少輩子才修來的福份,好比鑽石的4C,4個C都很高地合在一顆鑽石上的概率非常小,這樣的鑽石價值連城。前一陣去世的美國老布什總統大概算是這麼一個罕見的版本。

三個要素不能三合一的情況是常態,有時有兩個要素合在一起就很幸運了,很多不幸的人是三個要素都獨立存在。第一個要素獨立存在的情況自古有之,據說是人類最早、最悠久的綠色無汙染產業。現在供遊人觀光的、當年被火山灰埋滅的龐貝古城裡都有這樣的場所。當然這是一種純粹的交易,不在本文討論範疇之內。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二個要素獨立存在的典型案例是著名的“柏拉圖式愛情”,以西哲柏拉圖命名,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也稱“精神戀愛”。據說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之間的愛慕關係。

然而精神戀愛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詞。戀愛的本意應該是指男女之間有肉體關係的愛,未必真的已經發生,但是至少是有這個欲求,如果只有精神,那又何必稱為戀愛呢?稱為友誼、友情、友愛就好了,友誼、友情、友愛可以是男生和男生之間的,也可以是女生和女生之間的,也可以是男生和女生之間的。當然,也有人認為友誼只可能發生在同性之間,男女之間是不可能有友誼的。王爾德就說:“男女之間不可能存在友誼,有愛、恨、情、仇,就是沒有友誼。”

然而王爾德的話是未必能作數的,他說這話大約是要對女人表示鄙夷、貶低,認為女人是比較低級的動物,是沒有能力也不配有友誼這樣高尚的情愫的。他向來不認為女人是正常的人,他說:“一個女人和一個堅持把她當完全正常的人看待的男人在一起怎麼可能感到幸福呢?”

可能正是出於對女人的鄙夷,王爾德選擇男人作為伴侶。然而,他鐘愛的同性戀伴侶小道格拉斯最終讓他在那個尚不能接受同性戀的時代身敗名裂,在他身敗名裂後又拋棄了他,在他準備迷途知返回到妻兒身邊的時候又召喚他,在他回去找他之後又拋棄了他,在他窮困潦倒向他求助時決然拒絕了他,最後王爾德窮困潦倒地客死在巴黎的一個醫院,死於腦膜炎,享年46歲。這個憤世嫉俗的曠古大才子留下了無數驚世駭俗、精妙絕倫的金句,他進入美利堅海關時說:“我沒有什麼可以申報的,除了我的天才。”這個驕傲的靈魂就這樣結束在這個世界上。

那時對精神生活要求高的男人發生同性戀的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女人實在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不是肉體上而是精神上,這也很正常,因為那時受教育的女人非常少,受教育是少數人的特權,在柏拉圖那個時代就更是這樣了。所謂“柏拉圖式的戀愛”其實很可能就是同性戀,那時同性戀是不被允許的,也不被理解,不管是宗教還是世俗都是嚴厲禁止的,所以只好說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

可見能把第一、第二要素結合起來已經很不容易,一旦遇到這種結合,有人會不顧男女的限制、冒著被社會迫害的風險、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去追求,如果再結合第三個要素婚姻,就更難成真了。

最近幾年同性婚姻在少數地方合法化之前,人類的婚姻都是異性婚姻。當然一開始是沒有婚姻制度的,後來為了防止亂倫等問題導致族群退化,產生了集體群婚制。再後來,生產力更發展了,有了剩餘財產,為了確保私有財產的繼承,出現了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固定的婚姻關係。

除了伊斯蘭教地區的一夫多妻制,其他地區多半是一夫一妻制,包括中國,古代和現在都是。 別以為古代是一夫多妻制,不是的,古代還是一夫一妻制,只是除了妻之外還有妾、婢、姬等。妻、妾、婢、姬的地位是很不一樣的。妻與夫,是婚姻關係,夫家與妻家是親家。而夫與妾,則是主僕、主奴關係,夫家是不認妾家為親家的。妻與妾,也是主僕關係。妾與其子,也是僕與主的關係。妾生的孩子是認妻為母的,認妻的孃家人為親戚的,生母還是奴僕。

《紅樓夢》裡探春、賈環的生母是趙姨娘,但是探春、賈環是認王夫人的兄弟為舅舅的,趙姨娘的兄弟還是奴僕,死了也只得20兩銀子,和襲人的親戚的待遇一樣。有一次趙姨娘在屋裡訓斥賈環,被王熙鳳在窗外聽見了,就教訓她說:“憑他怎麼著,還有老爺太太管他呢,就大口家啐他?他現是主子,不好,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有什麼相干?”

地位最高的妾是“媵”,“媵”是陪嫁者的意思。堯嫁娥皇、女英二女於舜就是媵制,“妻之以皇,媵之以英”。還有“由婢而妾”者,婢的職能是從事家務勞動,伺候主人的衣食住行,地位就低多了。最慘的是姬,主要是指姬侍、家妓、家養的戲子等,姬的職能是娛樂,唱歌跳舞,與妾的不同之處則在於妾只能有男主人一個對象,而姬卻可以陪侍客人。白居易“九燭臺前十二姝,主人留醉任歡娛”的詩句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姬還可以被主人拿來送人,甚至可以用來換馬或做賭注,所謂“一擲賭卻如花妾”,這裡說的妾便是姬。有人以為那時就共產共妻了,不是這個意思。姬更多的是家養的妓的概念。

妻、妾、婢、姬,地位一個比一個低,是屬於夫家的財產。古代打老虎抄家,有的財產清單在史料裡有記載,屋宇多少間,地畝多少頃,店鋪多少家,金銀銅多少座,玉石珠寶古玩多少,衣物布匹皮張多少,最後寫著姬妾多少個,都是可以抄沒拍賣的。

當然妻也不是好當的,她至少要扮演四種角色,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管理家政,特別是最後一項,這麼多妾婢姬、家奴要管,沒有一點管理才能是不行的。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現代社會妻子的挑戰

現在的婚姻,妻的任務輕多了,首先妾婢姬在婚姻制度裡被消滅了,全部社會化了,不出現在家庭裡了,所以不需要妻管理了,當然也少了很多“花上曬被”的樂趣。其次,侍奉公婆的任務也輕多了,甚至是倒過來了,公婆得侍奉她了。只留下相夫教子的任務了,但也有現代大家電、小家電以及家教等輔助,倒不是十分艱難的事情。

現代社會對妻來講,最艱難的是如何面對、處理社會化了的妾婢姬對她地位的挑戰。有個一直流行的詞叫“小三”,這個詞涵蓋了妾婢姬這三層意思,小三上位的故事層出不窮,這在古代是很少見的,最多妻死後或者被休後填房。然而休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代有七出的規定,只有滿足以下七種情況中的一種才可以休妻,即無子、淫佚、不事公婆、口舌、盜竊、妒忌、惡疾。就算滿足了其中一個條件,還有“三不出”的限制:前貧賤後富貴者不出,與更三年喪者不出,有所取無所歸者不出。也就是,貧賤時結婚,後來發達了,這個妻不能休;陪同丈夫為公婆守了三年以上的喪期,這個妻不能休;從孃家嫁過來帶嫁妝現在孃家無人了,這個妻不能休。“三不出”的第一“不出”就使得大多數的休妻努力化為泡影,因為想要休妻的人多半是因為發達了受不了當時的貧賤之妻,如果一直貧賤也不會有這個問題,如果一直髮達也不會有這個問題。看來制定“三不出”規定的人是很聰明的。

總之古代離婚比現在要難多了。而且古代就算休妻沒有那麼難,也很少出現妾婢姬取代被休的妻的情況,因為古代妻是門當戶對、明媒正娶的,而妾婢姬之所以成為妾婢姬正是因為出身、來路問題,從嫁、購買、官配、搶奪、賞賜、收房、私奔、贈送、轉讓,有好多種,用王夫人的話說不是“好人家的女兒”,所以做不了妻。

然而現代社會這個情況就不同了,沒有階級了,英雄不問出身,小三不問來路,誰都可以上位。還有一個問題是婚姻制度變成一夫一妻制了,本來在古代,如果一個男子特別喜歡一個女子,一個女子特別喜歡一個男子,這個男子和妻商量一下把這個女子納為妾就好了。這個妻也不能總是不答應,因為如果總是不答應就滿足“七出”中“妒忌”這個條件了,有被休掉的風險。所以很多妻在為夫納妾方面是很開明甚至是很積極的,因為一樣要納妾,不如主動張羅納一個自己好管理的妾。如果這個妻自己不能生育,就要更努力地張羅為夫納妾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現代婚姻制度,除了妻這個位置,沒有設別的位置,沒有妾婢姬的位置,所以現在的妾如果有點野心就要爭奪妻的位置,因為只有這一個位置。所以妻的位置就經常受到各種妾婢姬的挑戰。如果婚姻裡精神的成分多一些,這個妻的位置就相對牢靠一些;如果比較少的話,就很危險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危險,就算是女神也逃不了被“休”的命運。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離婚、再婚與婚姻的選擇

前一陣女神林青霞離婚了,說是因為她的前夫苦於她只生了三個女兒,家大業大需要兒子繼承,所以在上海找了小三養了兒子,現在母以子貴,小三要上位,女神只得下堂。這個藉口在40年前是可以的,但是現在這個時代顯然站不住腳了,因為科技太發達了,有試管嬰兒、代孕等技術、服務了。相比之下,山口百惠的婚姻選擇智慧得多,還是有精神交流的伴侶比較可靠,因為精神不像美貌,不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逝。

2008年,60歲的瑞安集團董事長羅康瑞迎娶50歲的朱玲玲,也讓世人一驚。朱玲玲是1977年香港小姐,有“最美港姐”之稱,20歲嫁給霍英東長房長子霍震霆,46歲離婚。

今年年初,世界首富、亞馬遜CEO、現年54歲的貝索斯宣佈和結婚25年的髮妻離婚,將和49歲的女主播桑切斯在一起。這位桑切斯的前夫是一名好萊塢頂尖經紀人,再前一任前夫是一名前美國職業橄欖球球星。

顯然,這兩位都不是為了美貌而再婚,至少不僅僅是美貌,因為如果只是美貌,50歲的女人是怎麼也比不過20歲的女生的,而憑這兩位的實力要娶一個妙齡女子實在是太容易了。沒有輸給一個妙齡少女,這對他們的前妻不知道算是刺激的減少還是增加。

當然再婚這件事情也是要有很大的勇氣的,王爾德說,“結婚是想象戰勝了理智,再婚是希望戰勝了經驗。”他還有一句名言,“離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結婚。”

當然王爾德的話是不能太當真,他這方面太失敗了。但是失敗者也是有權發表意見的,也許更有資格發表意見。幾乎所有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都對愛情、婚姻問題發表過意見,因為這是人類存在中不可或缺、不可迴避的一個內容。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把愛情收歸佛門”,以及失戀的出路

正如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所說的,愛情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愛情是宇宙的事。愛情不是小事,是大事。陸九淵說的“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每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男男女女註定要愛一次,愛不是我們主觀所做的選擇,如果是這樣,世界就比較奇怪了,一部分人決定去愛,另一部分人決定不愛。沒這種事。我們甚至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前已經有東西等著我們了,其中有一個叫愛情。

從這個角度講,愛情是永恆的,它本身是不朽的,不在時間中。當然別誤讀了這句話,以為你那份具體的愛情會沒完沒了繼續下去,這怎麼可能呢?

王德峰教授繼續講,電影《非誠勿擾2》裡的那首詩寫得好:你見或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這首詩把愛情收歸佛門。佛性是人生不朽價值之組合。

王教授引用的這首詩讓人聯想起《三體》裡的那句名言:“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用到愛情上,就是“我愛你,與你無關”。假設大家都有這樣的佛性對待愛情,那麼這世界會太平很多。然而這是很難做到的。有一個辦法是提前徹底戒絕愛情,因為一旦愛上了再要啟動佛性往往來不及,不如一開始就不碰。日本現在流行的“佛性男子”大概就是秉承這樣的人生理念,不過他們戒絕得似乎有點太徹底了,除了愛情,把性、婚姻這兩個要素也都戒絕了,三大要素統統戒絕,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直接變成機器人了。

王爾德說:“浪漫的精髓是其不確定性。”說到底,讓愛情永垂不朽的其實是失戀。假設只要愛了都能得到,得到了都不會失去,那麼愛也就不會成為人類永恆的主題了。

據說蘇格拉底有一次問一個失戀的人:“孩子,你為什麼悲傷?”失戀的人說:“我失戀了。”蘇格拉底說:“哦,這很正常。如果失戀了沒有悲傷,戀愛大概也就沒有什麼味道。可是,年輕人,我怎麼發現你對失戀的投入比對戀愛的投入還要傾心呢?”

很多年輕人都陷入這個歧途,包括少年維特,最後他用極端的方式試圖來解決這個問題,自殺,導致當時很多人模仿,後世很多人模仿,歌德真是作孽。《少年維特之煩惱》實際上差不多算是自傳體小說,這個少年維特就是少年歌德,歌德失戀後花了四個星期寫了這個小說,排遣了心情,走出了失戀。這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他真不應該寫維特自殺,應該實事求是寫維特寫小說,哪怕序言裡提一下也行啊。他沒有,結果看的人太入戲,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王爾德說:“心是用來碎的。”他的話是不能當真的,因為太真了。

總之失戀三大出路,藝術、宗教、哲學,假設你一項都不會怎麼辦呢?

別慌,還有馬拉松和高爾夫球。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哲學家的愛情與婚姻

那麼哲學家會如何面對愛情、處理失戀呢?

培根的《論愛情》很出名:“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而這些完成偉大的事業的人中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後者卻是足智多謀的人。這說明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假如你抵禦不嚴的話。”如果你想要成為偉人,就不能為愛而痴狂。溫柔鄉是英雄冢。如果你會為愛而痴狂,大概是成不了偉人的。

還有一段:“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愛情中,才總是需要那種浮誇陷媚的詞令。而在其他場合,同樣的詞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最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甚至最驕傲的人,也甘願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聰明。’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愛情降低智商。王爾德說:“恨是盲目的,愛也是盲目的。”

看來培根對愛情和王爾德一樣不太待見,不知道是不是失戀的結果。 但是培根的不待見是真實的,而王爾德的不待見是因為太在意了只好裝作不待見。

再看看大哲學家康德,他儘管終身未娶,倒也有兩段愛情。第一段愛情的對象是他做家教的孩子的孀居母親,凱塞林克伯爵夫人。年輕的康德沒有表白,只是暗戀。後來這位伯爵夫人又嫁了一個貴族,這讓康德黯然神傷。還有一段是在他中年的時候,他喜歡上來哥尼斯堡遊玩的一個年輕女子,他準備求婚,正當他忙著計算各項費用、開支,糾結把收入花在婚姻上是否合理的時候,這位姑娘和朋友、僕人離開了哥尼斯堡。

後來講到愛情,他說:“當我需要女人的時候,我養不起;當我養得起的時候,發現我不需要女人了。”

“我尋求愛情,首先是因為愛情給我帶來狂喜,她如此強烈,以致我經常願意為了幾小時的歡愉而犧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她接觸孤寂,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我尋求愛情,最後是因為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了聖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堂景色的神秘縮影。”

儘管康德自己並沒有進入婚姻,但這並不妨礙他寫《論婚姻》。理性只需要一點點經驗就可以展開推理,結出豐碩的思想成果。這正好印證了康德哲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即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範疇)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

康德一生中幾乎沒有離開過家鄉哥尼斯堡,他的活動範圍最遠不超過100公里。一輩子過著極為規律的生活,一日一餐,起床、喝茶、抽菸、寫作、講學、吃飯、散步,都有固定的時間,鄰居把他當鍾參考。他開創了近代哲學,調和了笛卡爾的理性主義與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在《論婚姻》中,他寫道:“事實上只有三種人適合結婚,傻瓜、惡棍和牧師,牧師習慣受縛於義務,惡棍希望他的太太不忠貞,傻瓜則相信他的太太是忠貞的。”康德推斷出一個結論:“一個人不必結婚。”現在看來是非常有道理的。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結婚率越來越低了。

康德視婚姻為異性個體為終身佔有彼此的身體而訂立的契約,把性關係納入法的範疇,以抵消在性關係中把他人之人格物化為手段的傾向。黑格爾表示反對,主張婚姻是以愛情為實質的倫理安排,強調愛是現代婚姻裡“唯一重要的因素”。 婚姻之愛的本質,是通過兩個個體的主觀的精神的統一,形成客觀的倫理的紐帶。總之,康德和黑格爾,一個強調性、愛、婚姻這三要素中的第一個要素,一個強調第二個要素。

不管怎樣,婚還是要結的。蘇格拉底說:“無論如何應該結婚。如果你娶到一個好妻子,你會很幸福;如果娶到一個糟糕的妻子,你會成為哲學家。”蘇格拉底是出了名的怕老婆,他的老婆是出了名的彪悍潑辣。然而蘇格拉底在他臨刑的時候卻對她說:“我們會在極樂世界見面的,在那裡我將報答你一切。”可見,他的妻子為他付出了很多。蘇格拉底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妻子彪悍,甚至稱自己的妻子為“可愛又執拗的小馬”,而他的妻子稱他是一位偉大而有智慧的人,可見他們在精神層面是有共鳴的,不然誰受得了這樣的脾氣。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最後簡單地講一下在性、愛、婚姻這三個要素上男生和女生的區別。

王爾德說:“男人經常希望自己是女人初戀的對象,女人則希望成為男人最後的羅曼史。”除了這一點,男女最大的區別在於,女人希望這三個要素三合一的願望比男人強得多,如果三個要素分開,女生更容易崩潰,所以她們願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和犧牲追求這種三合一。

而男生不是,三權分立完全沒有問題,甚至希望這樣分開,如果不麻煩的話。從這個角度上講,男人更像動物。

當然這不是說女人更高尚,都只是進化的結果而已。

性、愛情、婚姻這三大要素很難三合一,這催生了情人,也使得情人節變得永恆。 祝大家節日快樂!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 作者: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研究生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並留校執教。曾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職近20年。個人公眾號“悟00000空”。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今天应该谈谈永恒的话题:性、爱情、婚姻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內容合作、招聘簡歷:[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