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了“保理合同” 就屬於保理合同法律關係麼?

某公司為融資與某保理公司簽訂《商業保理合同》,約定以公司與商務合同買方之間的應收賬款向甲方申請保理融資業務,《保理融資收據》顯示保理公司向公司轉賬支付30萬元,但合同中的《應收賬款明細表》為空白,因某公司未如期還款,保理公司將其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查明,保理公司簽訂合同時未審查應收賬款的實際情況,保理合同也未實際履行,故考慮到保理公司向某公司支付30萬元融資款後,某公司應當在約定期間內分期償還融資本金並支付固定的費用(即融資費和管理費),法院認為,保理公司與某公司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系借貸關係而非保理合同關係。

【法官釋法】:

合同名實不一,需要明辨“真偽”。實踐中,保理商開展業務操作混亂,部分合同雖然在名稱上叫做保理合同,在內容上約定了應收賬款的保理業務,但是在履行過程中並不存在真實的應收賬款轉讓,保理商沒有進行應收賬款催收、管理,僅是由保理商提供融資服務,如何定性保理合同是審理案件的首要問題。三個必須的要件為:1、主體具有特定性,保理商應當為金融機構或商業保理公司,符合相關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經營;2、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基礎合同關係應當成立,雖然基礎合同與保理合同不構成主從合同關係,但基礎合同相關的應收賬款轉讓系保理合同的核心內容;3、保理商應當提供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應收賬款催收、應收賬款管理、資信調查與評估、信用風險控制及壞賬擔保等至少一項服務。

簽訂了“保理合同”  就屬於保理合同法律關係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