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誤區!發生火災,到底能不能躲進浴室內?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有水的地方最安全”,所以發生火災時有些人第一反應就是躲進浴室、衛生間內避難,畢竟這是靠近水源的場所。

先前還有一個躲衛生間內成功自救的案例:

2013年6月21日,浙江寧波鎮海一對母子躲在衛生間裡,採用澆水、堵門、排煙等方式成功從火場中自救並逃生,被消防部門贊為“堪稱教科書式自救典範”。

但遇到火災就躲進浴室裡,這樣做真的安全嗎?

逃生誤區!發生火災,到底能不能躲進浴室內?

去年底發生了一起慘劇,母子因浴室逃火喪生,釀成巨大悲劇。

2018年12月29日凌晨,彰化福興鄉一棟民居發生火災,18歲詹姓男大學生和其49歲母親分別受困在3樓及2樓浴室內身亡。

據瞭解,失火的房子是鋼筋水泥住宅,前後有5窗3門全被堵死,一樓是屋主做汽車電機營業,堆置大量雜物,二樓以上前後均有加有鐵窗,房間都是易燃的木板隔間,當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時,4樓頂樓又加蓋嚴重影響逃生機會,推測2名死者發現起火後,無法逃離才會躲入浴室。

消防人員表示,睡在2樓的詹姓屋主,發現1樓起火時,打開鐵卷門,此時外面強風灌進屋內助長火勢,讓濃煙直往樓上竄升,詹姓屋主的妻、兒,躲在廁所影響逃生機會,正確做法應將房間關住,並堵住空隙,防止濃煙進入,並立即求救,爭取存活時間。

那是不是發生火災時就不應該躲進浴室裡?

要警惕這個誤區!

許多人誤以為“有水的地方最安全”,所以發生火災時就躲進浴室,但一般浴室的門為了排氣,一定會留通風縫隙,導致根本無法阻絕濃煙。

另外,浴室的門板多半是木門或塑膠門,並沒有防火功能,一接觸火源就燒熔了,加上若浴室沒有設置對外窗口的話,空氣無法流通,也無法呼救。


逃生誤區!發生火災,到底能不能躲進浴室內?

▲塑膠或木門沒有防火功能

若是發現房門外已經充滿濃煙,此時就應該“關門”躲回房間,接著立刻用毛巾等物品封好門隙,避免毒煙竄入,再用溼毛巾或布類矇住口鼻,想辦法對外求救。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那都是躲在浴室內,為何最終的結局不一樣呢?

小安總結一句:由於兩起事故的事發過程存在諸多差異,所以逃生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反應。

事實上,“起火後,可以躲進浴室、衛生間內等待救援嗎?”這個問題本身就不能簡單地用“可以”或“不可以”來解答。

01 緊急情況下,浴室、衛生間可以作為避難場所

發生火災時,如果所有的安全通道都被切斷,這時可以退到浴室、衛生間內短暫避難。進入浴室、衛生間後,應將門窗關緊,縫隙堵嚴,擰開所有水龍頭放水,這樣便於取水潑灑門窗降溫。

02 但是浴室、衛生間並不是理想的避難處

浴室、衛生間的門為了排氣,一般會留通風縫隙,導致根本無法阻絕濃煙。另外,這些場所的門板多半是木門或塑膠門,並沒有防火功能,一接觸火源就燒熔了,此時要是浴室、衛生間內沒有設置對外窗口,空氣無法流通,室內人員也無法向外面呼救。

案例證明,浴室、衛生間內避火併不是自救的最好辦法,所以火場逃生時千萬別不顧實際情況就隨意躲在裡面。

03 面對火災到底怎麼辦?

1、火災來臨,首先逃生。如被困在屋內時,可先試探門的溫度,並從門縫判斷室外菸霧的濃度,如火勢不大,一定要果斷逃生,切不可一直躲在屋內錯失逃生時機。

2、如逃生時發現出口被大火濃煙封堵,而自身又無防護裝備,不要再貿然向外衝,應退回屋內,用溼毛巾、衣物堵住門縫,並向門上潑水降溫。

3、被大火濃煙圍困在室內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判斷躲避位置,可選擇開放空間,如陽臺、有窗戶的衛生間等。

4、如只能在屋內固守待援,一定要想方設法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並確保所處環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隔離濃煙烈火,為救援爭取時間。

逃生誤區!發生火災,到底能不能躲進浴室內?

另外,還要記住居家防火“七不要”

一、生產生活用火不要掉以輕心

二、不要讓家用電器帶“病”工作

三、不要隨意吸菸,注意安全隱患

四、不要讓兒童玩火,做好監護工作

五、不要隨地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險品

六、不要用電暖器烘烤衣物

七、不要為了保證冬季室內溫度,對陽臺和窗戶進行密封

特別提示:起火時躲避的地點不應以名字,而應以性質來決定。

即這個地方要大、要通風,也要容易讓人找到你,拿浴室和衛生間來說,能否躲避,關鍵看所處的位置和結構是否合適。

總之,面對火災,是該躲還是該逃?並沒有萬無一失的遵循標準,必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判斷。

記住上面的逃生要點,面對危險頭腦冷靜,一定能夠化險為夷!


【粵安雲教】由廣東省安全生產協會主辦,可考取安全各科證書,學習、上課、領證一步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