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知否》等古裝劇中屢次提及,“藥膳”到底是什麼?

近些年來,小說改編拍攝而成的熱浪被掀起。有迎合讀者口味的小說,必然也會有迎合觀眾的電視劇和電影。文學圈、遊戲圈、影視圈無不覬覦“大IP”,唯恐慢了一步,失去的就不僅僅是IP這個主題,而是站在IP背後成千上萬的狂熱粉絲和他們不容小覷的消費能力。

身為一個有情懷的小編,維護著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所以今天我們不講電視劇,要講的是大IP古裝電視劇裡面經常提及到的“藥膳”。

在《知否,知否》等古裝劇中屢次提及,“藥膳”到底是什麼?

2019開年最熱劇當屬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知否,知否》。裡面有一段劇情:明蘭病了不能見客,賀宏文是非常厲害的中醫世家,他心思通透卻看破不說破,知道明蘭是因為情傷導致精神不振。賀宏文給明蘭做了藥膳魚湯,對明蘭說,喝了他的魚湯保管清新排毒、長命百歲。明蘭聽了這話真的被逗笑了,侍女們看到小姐終於不再愁雲密佈都替她高興。

在《知否,知否》等古裝劇中屢次提及,“藥膳”到底是什麼?

《如懿傳》雖剛播出10集,藥膳便已出現不少,有的還是養生的好東西。第2集中,先帝駕崩,乾隆登基主持朝政,各種事務交雜,乾隆難免有些繁忙與焦躁。就在這時,細心的嫻妃送來了一碗杏仁露,去去這唇乾氣燥,給皇帝潤潤肺。

乾隆為了安撫嫻妃的悲痛,提起了他們共同回憶——暗香湯,平素就喜歡青梅的嫻妃,將梅花入食,烹製佳餚。梅花不僅能觀賞,還能成為美食,一般情緒不好的時候,泡上一杯,可以舒緩情緒,化解鬱結之氣,具有安神作用。

在《知否,知否》等古裝劇中屢次提及,“藥膳”到底是什麼?

古裝劇《女醫明妃傳》劉詩詩飾演的女醫譚允賢也經歷諸多磨難,在掌握醫學之道的同時,還基於醫藥原理的知識,創造性地發明了藥膳、藥妝等許多花樣。劇情中祁鈺得知允賢落水身亡後,萬分悲傷,葉血倒地,太醫診斷是急怒攻心所致,遂開了生熟地加當歸、白芍入糯米阿膠粥的食療方將其救活。

在《知否,知否》等古裝劇中屢次提及,“藥膳”到底是什麼?

《紅樓夢》中姨媽能用酸筍雞皮湯款待寶玉,說明她對寶玉特別喜愛。這道藥膳不但在京都是罕物,即使在江南也是少見的,酸筍湯能解酒。寶玉也深知姨媽的用意,於是就痛喝了兩碗。酸筍可以化去雞皮的腥羶和油膩,而雞皮的鮮味使酸筍湯不至於太素,很是開胃。

在《知否,知否》等古裝劇中屢次提及,“藥膳”到底是什麼?

《甄嬛傳》中的皇上可調是劇中最心累的一個,每每都處於各種矛盾的中心,身為母親的大後自然是非常擔心,一次皇上深夜批摺子,太后還特地命人送了消火、滋潤的綠豆百合粥,再配上隆科多從揚州帶來的醬菜做宵夜,既清變又營養這款粥對於即將迎來炎炎夏日天氣,恐怕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在《知否,知否》等古裝劇中屢次提及,“藥膳”到底是什麼?

電視劇中出現的精緻美食,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代皇室、達官貴人的膳食習慣。宮廷飲食很講究,封建帝王不僅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強加於其統治下的臣民,以示自己的絕對權威。而作為飲食行為,也就無不滲透著統治者的思想和意識,表現出其修養和愛好,這樣,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宮廷飲食——御藥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演,莫非王臣。統治階級權力的無限擴大,薈萃了天下技藝高超的廚師,不懂中醫的臣子不是好廚師!

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簡言之,藥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是一種功能性食品。藥膳特別能滿足人們“厭於藥,喜於食”的天性,既可治病,又可強身防病,這有別於藥物治療。道醫提倡“食其時,百骸理”。中國有句俗語:藥補不如食補。古今中外飲食治大病、怪病者不乏其例。不僅如此,藥膳食品還極具東方特色,富有飲食文化的藝術內涵。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對劇中藥膳神奇的滋補、調理效果歎為觀止,於是模仿影視情景在家自制藥膳,卻惹出了大麻煩。

在《知否,知否》等古裝劇中屢次提及,“藥膳”到底是什麼?

藥膳看上去雖好,但絕不是食物和中藥簡單混搭,更不能根據一些文藝作品中的描寫製作、服用“藥膳”。

不懂中醫藥,只憑經驗在食物中亂加滋補藥,幾乎不可能發揮針對性的藥效,甚至適得其反。藥膳的基本原則是要注重整體,辯證施食。

臨床應用有5000多種常用中藥。這些藥物在與食物配伍、炮製和應用時都需遵循中醫理論,使它們之間的作用互相補充、協調,否則就會出現差錯或影響效果,如果想自己製作藥膳進補,最好採用性味平淡的藥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定108種可作為藥食兩用的中藥。

中國入講究吃,也想吃得健康,但是真正精通養生的入卻不多,專業的事情當然要留給專業的人來做。

在《知否,知否》等古裝劇中屢次提及,“藥膳”到底是什麼?

藥膳是古代皇室貴族的飲食標準,但需要藥膳的平民化和普及,改變藥膳之於尋常百姓家遙不可及的現狀。民以食為天,食以湯為先。飯前喝湯,一生健康。陳農夫主抓“湯”這個方向,將藥膳發揮到極致。

不僅需要改變了中藥的苦感、更是在工藝上精益求精,結合65度酵溫低溫萃取。把藥膳湯改變人們對中藥慢的錯誤認知,在一日三餐中同時滿足人們果腹、預防養生、治療康復的需求。

面對90年代人們健康狀況漸下的嚴峻問題,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健康應來自於一日三餐。漫漫17年的研發歷程,要以一顆術體天心,用108類珍貴藥食同源藥材,嚴格按照比例搭配食物,開發出多款湯品,每一款湯都能“味養兼顧”。

在《知否,知否》等古裝劇中屢次提及,“藥膳”到底是什麼?

來自於自然,得之於人心。本草以“藥食同源”開啟了千變萬化的生命空間。而在與本草相伴的光陰裡,人們也在觀察它、享用它、轉化它,不斷獲得更高的生存智慧。

探知本草的更深層價值,離不開人的珍惜與修行。做事要敢為人先, 17年間埋頭於本草,把眾生放在心頭,實現了中藥不苦和藥膳的平民化,一切都只為了讓您不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