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行線》:糟糕是好的起點,人間要值得

很多人在看《丹行線》之前都只是抱著路人圍觀的心態,在看完一集之後卻成了它的自來水。它高級,像是一把手術刀,把印尼小人物的生活解剖給你看。而它用鏡頭記錄的,也許是你聽都沒聽說過的人生。

《丹行線》作為一檔文化旅行節目,雖說其間有個“旅”字,卻不是所謂的遊客打卡,而是治癒內心的心靈之旅,看完會讓人的內心產生質變。一共十集,每集時長只有十來分鐘,節奏不疾不徐、娓娓道來。每集一個主題,人設、故事、情節設計這些常規節目苦思冥想的玩意,全都被扔進了垃圾桶,因為它真實,是一部紀錄片。就像在第一集裡,羅賓為孕產婦發聲,她說世界上每天有830個母親死於生產,在手術檯上,人們拿禁止對寵物的方式對待產母親,朱丹帶領我們感受了母親生育的不易。看完你可能會感嘆,生活真的是最好的腳本。

最開始是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推薦了這檔微綜藝紀錄片,才發現這檔節目竟然是西瓜視頻出的,西瓜的自制微綜藝水準還不錯呀,真的挺驚喜的,藉由《丹行線》打出的微故事主線“小而美”,內容充滿溫情又不失力量,朱丹的個人風格也還挺明顯的。不得不說西瓜視頻在短視頻平臺裡面很有預見性啊,希望以後能多出些這種優質的微綜藝。


《丹行線》:糟糕是好的起點,人間要值得


在《丹行線》中,朱丹不同於以往,以素顏出鏡,她遇見了一些人,聽了一些故事,冷靜的旁觀了印尼普通老百姓在生活的沼澤中怎樣獲得信念、坦蕩和平靜。在印尼,朱丹感知了苦難,可那些我們口中的苦難卻是別人的生活日常。印尼人是怎麼面對的?就像在《丹行線》的片頭裡一分鐘剪出的54張笑臉一樣,她們樂在其中。它沒有在講雞湯文、大道理,只是靜靜地在感知生活。世界是很嘈雜,卻總是有一些東西能讓你安靜下來。安靜下來之後,是可以看到很多節目之外的東西的。就像朱丹一樣,跳出自己的困擾,去看看別人的人生,頓時能夠感悟到困擾自己的事情是多麼不值一提。站在更高的角度,再堅強些,無論多麼糟糕的成人世界也能充滿樂趣。


《丹行線》:糟糕是好的起點,人間要值得


第八集的主角斯麗是個皮膚黝黑的14歲女孩,她從出生就沒見過媽媽,也沒問過爸爸關於媽媽的話題。她的爸爸是一個挑硫磺的礦工,一公斤只能賣五毛錢,肩上的疤磨破了鼓起來了又結了痂,擔子壓在肩上,他疼,但二話不說又接著挑。礦山上的霧氣讓人無法睜眼、無法呼吸,下雨的時候湖裡的毒氣還會飄上來,可他不能停止,因為他就是用這一張張五毛攢起了斯麗的學費。斯麗給爸爸擦肩的時候心酸的笑了,因為她心懷希望,她堅信不疑只要她好好唸書將來就可以當印尼語或者科學老師。你我都知道,斯麗的夢想我們小時候也說過,極有可能不會實現,但節目戳人就戳在她的父親會相信,小心翼翼的守護她的夢想,並視之為家庭的希望。是什麼時候起,我們因為害怕被嘲笑開始羞於向人談論自己的夢想。我們不相信夢想會實現,沒有信念,逐漸,我們覺得人生不過如此。


《丹行線》:糟糕是好的起點,人間要值得


當下流行喪文化,很多年輕人常把“人間不值得”掛在嘴邊,卻忽視了“人間不值得”這句看淡人生的金句原話其實是“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人間值得,是《丹行線》傳達給我們的觀點。就像遠在印尼的這些小人物們的生活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血淋淋,但他們仍然覺得人間值得,嘴上常掛著笑,自己可以靠著希望努力生活,那麼我們憑什麼自暴自棄,就這麼安心做一個沒有求生欲的廢物?

遇到困難了,沒有哪個蓋世英雄會踩著七彩祥雲來救你,你只能自己救你自己。只有靠你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太陽,併為之做出不停的努力、改變,才能把不好的自己丟在過去,把所有不幸的生活變成經歷。


《丹行線》:糟糕是好的起點,人間要值得


所有的不安,都能被《丹行線》消融,因為當你看完這檔節目,你會對過去自己在對生活的態度上有所思考,感覺溫暖。溫暖,是《丹行線》的底色,年紀越大,看它的底色越深,因為覺得生活越殘酷,被治癒的程度就越深。就像《龍貓》裡說的那句,只要我們內心灑滿陽光,可怕的東西就會跑光。總而言之,放心,看《丹行線》不用快進,因為看完不會有虛度時光的罪惡感。

情感共鳴,是節目與觀眾產生連接的地方,也是節目在製作上的成功點。《丹行線》是一部非常女性的文化旅遊紀錄片,其情感的線條也獨具溫柔的力量,治癒且深入人心。“近一點,近一點,再靠近一點”,朱丹在節目中,也總是用一種“靠近”的方式,去讀懂哪些普通人的平凡故事,而平凡,往往最觸及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