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孩子不愛和人打招呼該怎麼辦?父母怎麼做才合適?

一位外地來的母親說,她過年最發愁的事情,就是帶孩子回家,不是怕路途遠,折騰,因為孩子說話有語言障礙,說話有些輕度口吃,本來平時就不愛說話,過年免不了給七大姑八大姨拜年,一張口孩子委屈,去年老人給封個大紅包,孩子一句拜年祝福說了半天,旁邊的孩子一起鬨,氣哭了好久,這個年過得很委屈。

過年孩子不愛和人打招呼該怎麼辦?父母怎麼做才合適?


很多孩子也有很多這樣的經歷,跟父母回老家,遇到很多陌生人或親屬,父母總會讓叫叔叔阿姨好, 這種問候看似平常,但在春節的時候並不簡單,如果稍有怠慢或說錯了,很可能被父母職責沒禮貌,也可能會被對方認為沒有家教。

春節期間,眾親戚朋友相聚,常年在外很少回老家的父母,多少帶著一些榮歸故里的感覺,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有禮貌”,孩子也是父母回家炫耀的資本之一,說實話,小編小時候回老家過春節,除了放鞭炮收紅包,最討厭到處認親拜年。

面對長輩的盤問,回答的規規矩矩,有板有眼,小心翼翼,當然也有自帶熊屬性的孩子,不吃大人這一套,即使面對長輩的恐嚇也不屑,據我成年後分析,這樣的熊孩子背後沒少挨人家講究說壞話,“沒禮貌、沒出息、沒家教……”,而且這種印象會留在老家很長一段時間,真是可怕。

過年孩子不愛和人打招呼該怎麼辦?父母怎麼做才合適?


春節本來是孩子最快樂的節日,為啥大人總要把孩子逼著走成人的套路呢?唉!除了躲不開的人情世故,還有一些你來我往的客套(隨份子)。而孩子恰恰是一個很好的話題,更是一個走現金的入口。想想小時候,從我手裡走過的現金,一直以為自己土豪,長大才知道只是個臨時點鈔機,還是帶語音拜年的智能點鈔機。

其實那個年紀的孩子表現都差不多,遇到不太熟悉的人表現出畏怯和害羞,是一種本能的反應。為了不把春節過成春“劫”,提幾點小建議。

過年孩子不愛和人打招呼該怎麼辦?父母怎麼做才合適?


保護好孩子的內心世界

1、處在發育階段的孩子,可能有語言發育的小缺陷,說話不清,發音不準,或者說話磕磕巴巴,儘量少把孩子推向陌生場合。

2、不要把孩子的秘密當談資跟別人講,特別是當著孩子面,當藉口下臺階更不行。大人的面子不能靠孩子找回來。

3、平時做好家教,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免得臨陣磨槍心慌慌。說錯話了更不要過分指責和批評。

4、這點最重要,劃重點,回老家後,不要用孩子的缺點去和別人家孩子比較,孩子是回來快樂的,不是回來受教育的。更不要用孩子的優點去炫耀,這隻會讓孩子被孤立沒有朋友。

做好這些,相信孩子一定能過個難忘的春節,當然,如果少截留一些紅包的話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