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數字科技程建波:數字化的風險管理是金融科技核心引擎

風險管理是金融業務經營的核心,也是金融科技的關鍵能力。12月26日,在出席由經濟觀察報、《中國金融》雜誌主辦的第四屆新金融年會時,京東數字科技個人風險管理中心總經理程建波對數字化的風險管理理念進行了闡釋。他認為,風險管理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是要與需求、場景、體驗、產品融為一體。數字化的風險管理,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引擎。

京東數字科技程建波:數字化的風險管理是金融科技核心引擎

京東數字科技程建波:數字化的風險管理是金融科技核心引擎

程建波認為,傳統金融行業在多年的商業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側重於全流程驅動的信貸工廠模式的風險管理體系。但這一體系在面臨在線實時數據決策為主的互聯網業務模式時,會有不適用的情況。以京東數字科技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公司在業務實踐中,依託於場景和用戶,將數據技術與金融行業風險管理理念相結合,形成風險管理與用戶體驗之間的平衡。

他提到,風險管理不是作為流程化孤立的中後臺職能存在,而是要將職能和權責前置到用戶需求產生的場景、產品設計、交互流程等前端環節中去,從用戶需求的原點出發,對風險管理的目標進行分解。只有這樣,才能做好立體化全鏈路的風險管理,保證用戶的良好體驗。

以京東數字科技為例,目前其所有業務中95%都是智能化、自動化運營。在這背後,京東數字科技已建立起覆蓋數據、模型、策略、系統等全方位風控體系,其“風控超腦”包含天啟-風險運營監測、天盾-安全與反欺詐、天策-信用決策、雲處-資產處置、銀河-數據倉庫、模盒-自動建模等六大模塊,實現了對5億用戶的信用風險評估,有效助力旗下消費金融業務的資產不良率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在天盾-安全與反欺詐模塊中,就包含了一系列基於數據技術及AI能力的技術方案,可以支持賬戶全流程的反欺詐監測與處置需求。例如在用戶註冊的環節,關係網絡、知識圖譜、神經網絡等反欺詐算法的應用,可以有效識別“羊毛黨”等營銷欺詐;在賬戶登錄環節,生物探針、行為序列、人臉識別等人機識別技術,可以實現對用戶身份的識別和確認,讓欺詐寸步難行,讓好用戶體驗更好。此外,申請環節的信息核驗、交易環節的異常檢測等,對賬戶偽冒開立、盜刷等申請和交易欺詐行為全方位覆蓋,為用戶的賬戶安全提供了層層保障。

“在線決策模式的信貸業務,首先要解決好欺詐風險問題。”程建波表示,在線業務的欺詐問題中,在線、批量集中攻擊的特點更為突出,不僅會帶來聲譽風險,更關係到了信貸業務的生死存亡。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欺詐對抗中,必然積累對設備指紋、模式識別、行為序列等新數據技術的計算處理、業務應用能力,這種能力在對抗中持續加強,形成安全防護網。

在解決好欺詐風險的防守問題後,風險管理還需要去面對長尾客群信用風險評估問題。“風險是立足於防守的進攻,僅有防守,無法取勝。”程建波表示,通過數據技術提煉弱信息價值,建立有效風險模型評估體系,才能拓展更多傳統金融尚未覆蓋的客群。京東數字科技是業內率先在信貸風險領域大規模應用AI模型技術進行實踐的公司,自2014年11月首次在白條在線申請上應用機器學習模型進行決策,至今經歷10個大版本20多次迭代,利用AI數據技術深度整合各類數據,增加風險特徵抽象能力,為模型提供好彈藥。得益於數據技術及應用的提升,使得模型覆蓋用戶範圍提升60%,同時資產不良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基於海量客戶規模的實踐錘鍊,京東數字科技的大數據風控體系積累有各類模型600+,風險策略15000+,完成5億互聯網用戶信用風險評估。

目前,京東數字科技的數字化風險管理能力已經向百餘家金融機構輸出,幫助金融機構搭建以數字化風險管理為核心的資產生成及經營體系。

“對京東數字科技來講,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絕對不會做封閉的生態,與合作伙伴共建、共贏和共生,永遠是我們的主旋律。”程建波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