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數據蘊含著什麼祕密?

統計局發佈了的2018 年 1-11 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數據,數據顯示, 1-11 月份商品房銷售額為 12.95 萬億元,增長 12.1%,增速回落 0.4 個百分點。2018年銷售額很可能創年度新高,突破 14 萬億元。1-11 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為 14.86 萬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1.4%,同樣也是新高,增速比 1-10 月份回落 0.8 個百分點。年度總額雖創新高,但從單月商品房銷售數據來看,當月商品房銷售同比增幅從9月開始連續下滑三個月,已經出現了連續三個月同比下跌的態勢,且 11 月銷售面積同比下滑了 5%。


地產數據蘊含著什麼秘密?


與此同時,新開工的面積卻迎來高漲。1-11 月份房屋新開工面積 188895 萬平方米,增長 16.8%,增速提高 0.5 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 138536 萬平方米,增長 19.3%。

新開工的數據是開發商的晴雨表,一般來說開發商看好後市,會抓緊時間入場,增加新開工面積。那麼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另一個數據。


地產數據蘊含著什麼秘密?



1-11 月份,屋竣工面積 66856 萬平方米,下降 12.3%,降幅收窄 0.2 個百分點。其中,住宅竣工面積 47178萬平方米,下降12.7%。竣工面積持續下滑了一年。竣工面積同比增幅為負,有兩個原因:一是過去幾年土地出讓其實規模不大,這會使得潛在的竣工面積較小;二是部分房企的開發模式其實是分兩個階段的,在期房預售的環節,會加快去開發。但是一旦房屋預售了以後,就會拖延,當前很多樓盤房屋交付不到位、不及時就是這個原因。


預售制度導致房企從開工到預售前的開發進度普遍較快,而預售之後的建設進度則會明顯放慢。今年以來受制於資金層面壓力,尤其是進入四季度後房企的資金壓力愈發加強,也是導致竣工面積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

這可以從另一組數據印證。1-11月房企到位資金同比7.6%,較1-10月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同比-3.7%,個人按揭貸款同比-0.9%,自籌資金同比10.0%,定金及預收款同比15.7%。故以銷售回款(居民購房的自有資金)為主,貸款融資同比延續負增長,融資壓力仍大。新開工面積增速高位與竣工面積負增長反差較大,最大的可能還是房企搶開工,加快預售回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