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專業化法律監督新產品,檢察機關以變應變底氣何來?

打造专业化法律监督新产品,检察机关以变应变底气何来?

● 反貪反瀆預防職能機構及44151名人員轉隸

● 基層檢察消滅公益立案和訴前程序辦案空白

● 組建專業化刑事辦案機構實施捕訴一體機制

● 21.7萬檢察人員借“檢答網”求助上級院專家

2018年12月14日,在上海開往北京的列車上,記者接到一則快訊:最高人民檢察院增設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內設機構,作為業務序列的第九檢察廳,專門負責未成年人檢察工作。

這是檢察機關實施內設機構改革以來,首個公開報道的新增機構,也是檢察機關在這一年取得的眾多工作成果之一。

2018年恰逢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週年,亦是推進檢察工作專業化發展的關鍵之年。最高檢以內設機構改革為做好頂層設計的切入點,打造法律監督新產品,推動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各項法律監督工作向縱深發展。取得如此出色的表現靠得是什麼?記者進行了廣泛採訪,試圖找到答案。

探索公益訴訟新路徑

黨的十九大部署在全國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後,2018年2月,全國檢察機關反貪、反瀆和預防部門職能、機構及44151名檢察人員按時完成轉隸。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整建制轉隸明確了檢察機關在反腐敗鬥爭中將繼續扮演指控職務犯罪、偵查監督、審判監督等重要角色,對進一步明確檢察工作方向和履行好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主責主業十分有利。

儘管反貪、反瀆職能完成轉隸,但檢察機關依法維護公平正義,保護社會公益的責任與擔當沒有減輕。伴隨著去年11月全國基層檢察院全部消滅立案空白和訴前程序辦案空白,公益訴訟辦案量實現大幅提升。

“這說明,檢察機關是一支有專業能力、有責任擔當、有組織支持的公共治理力量。”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劉藝評價說。

從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4大傳統領域,到網絡餐飲、騷擾電話等通過互聯網、電信設備侵害公益的熱點問題,2018年,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案件涵蓋面不斷拓展。最高檢有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檢察機關將針對個人信息保護、大數據安全、互聯網侵權等熱點問題加強研究,積極探索檢察公益訴訟發揮職能作用的路徑。

案件涵蓋面不斷拓展,如何實現公益訴訟繼續良性發展?

劉藝建議,檢察機關應該遵循站好位、履好責、業務精三個規律,恪守訴權定位,在民事公益訴訟中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支持力度,積極開展行政公益訴訟的相關工作。

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訟訴,並非“一馬平川”。目前,檢察公益訴訟仍然存在案件線索發現難、辦案保障欠缺、專業能力偏弱等難點問題。這些難題如何破解?

上海華東政法大學公益訴訟研究中心主任李翔認為,加強宣傳引導、健全舉報機制是破解線索發現難的重要抓手,通過擴大檢察機關開展公益損害和訴訟違法監督工作的社會知曉度,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檢察機關要依靠黨委、政府支持,與部門行業間建立常態化信息互通機制、聯席會議制度,形成良性互動。同時,積極“借腦借力”,深化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設立系統內部的技術鑑定機構,推動相關專業能力的提升。

開啟捕訴一體新徵程

隨著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推進,檢察機關在審前程序中的作用,特別是引導偵查取證迫切需要加強。2018年,在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最高檢提出整合批捕起訴部門,按照案件類型組建專業化刑事辦案機構,同時改變捕訴分離模式,實行捕訴一體辦案機制。

捕訴一體究竟有哪些好處?

最高檢理論研究所所長謝鵬程認為,實行捕訴一體有助於實現檢察工作全面、協調、充分發展。檢察機關按照案件類型重建專業化的刑事辦案機構,是適應檢察權結構調整,強化檢察一體化和專業化的需要,是當前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的基石。

謝鵬程的這一說法,在實踐中得到了印證。

在轟動一時的長生疫苗案中,吉林省長春市高新區檢察院組成捕訴一體辦案團隊,依法提前介入,幫助公安機關統一證據標準,從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至審查起訴,僅用時17天。

謝鵬程說,從辦案質量角度分析,批捕和起訴由同一名檢察官或者同一個辦案組承擔,批捕時不僅能夠全面把握批捕標準,不當捕就不捕,而且關注捕後訴不訴得出、判不判得下,會主動引導偵查取證,有助於提升批捕和起訴質量。而且,由同一個檢察官或者辦案組審查案件,避免了重複勞動,對案情的認識也更加深入和細緻。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上述兩點,正是許多基層檢察機關主動實行捕訴一體的主要動力。

保障辦案服務新需求

2018年,面對新時代新要求,越來越豐富的法律監督配套設施逐一亮相,為廣大檢察人員辦理案件、服務群眾提供堅實保障。

調整創新指導性案例。2018年,最高檢先後發佈4批指導性案例,涉及金融犯罪、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正當防衛、公益訴訟4個領域。與往年不同,去年,最高檢發佈的指導性案例增加了“指控與證明犯罪”板塊。

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調整創新後的指導性案例,梳理了檢察官在法庭上舉證、質證,運用證據證明犯罪的過程,更全面地展現了法庭上控辯交織,檢察官准確運用證據證明犯罪事實的過程,更充分地發揮出指導性案例的指導價值。

設立最高檢12309檢察服務中心實體大廳。去年6月,集合了檢察服務、檢務公開、接受監督等功能的最高檢12309檢察服務中心實體大廳正式啟用。最高檢控告檢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接下來,最高檢將同步推進12309檢察服務中心實體大廳和網絡平臺的建設應用,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將檢察服務觸角延伸到人民群眾需要的每一個角落。

如何實現全國21.7萬名檢察人員都能向上級檢察院業務專家尋求業務指導,還能儘快得到有效答覆?最高檢和各省級檢察院如何進一步精準掌握基層檢察院在辦案中遇到的實際難題並作出解釋指導?

去年10月,隨著“檢答網”的上線運行,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檢答網”上的答疑意見僅限於辦案工作中涉及的法律、司法解釋以及規範性文件的理解和適用,不得反映案件的具體情況,不得對案件的事實認定問題進行諮詢。答疑意見不具有法律效力和規範力,不得在法律文書、工作文書中援引作為辦案理由和依據,僅供檢察人員學習、研究和參考。

風物長宜放眼量。目前,“檢答網”日均訪問量超3萬人次,同時在線人數高峰值達4000多人並呈上升趨勢。

對於“檢答網”的未來應用,最高檢有著更加長遠的設想——不僅要推動檢察人員通過“檢答網”開展檢察業務諮詢,更要利用大數據分析,及時抓取基層在司法實踐中遇到的代表性、普遍性難題,助力最高檢、各省級檢察院科學決策。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最高檢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在新的一年,檢察機關初心不改,將切實發揮專業化的機構設置優勢,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