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任空軍司令員,為啥是他?

據“空軍發佈”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1日,空軍以最高禮節在空軍航空大學迎接1000餘名新飛行學員加入“藍天方陣”。

2000餘名新老飛行學員整齊列陣,接受中國空軍司令員丁來杭中將檢閱。今年招收的新飛行學員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是從12萬名報考空軍招飛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選拔而出的。第11批34名女飛行學員也在方陣中。

“政事兒”(微信ID:xjbzse)注意到,這是公開活動中,丁來杭首次以空軍司令員的身份亮相。

此前,空軍司令員由中央軍委委員馬曉天擔任,8月22,馬曉天還以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的身份會見了來訪的柬埔寨空軍司令邢桑南。

丁來杭中將在檢閱新飛行學員時提出,空軍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轉型加快推進。空軍新銳一代飛行員要不忘初心、紅心向黨,爭當能打仗、打勝仗的戰鬥員,爭當戰略空軍的建設者,成為攻防兼備、無堅不摧的“長空利劍”。

接任空軍司令員,為啥是他?

“政事兒News”(微信ID:zsenews)統計,這是本輪軍改以來,繼沈金龍接替吳勝利出任海軍司令員、李作成接替房峰輝出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之後,第3次涉及到中央軍委領導層的人事調整。

“政事兒News”注意到,杭州是丁來杭的家鄉,他的名字中也有一個“杭”字。

公開資料顯示,丁來杭出生於1957年9月,畢業於空軍指揮學院,曾任空軍航空兵第二十四師七十一團副團長、團長、副師長、北空訓練基地司令員、空軍某部參謀長、空軍福州指揮所司令員、空軍指揮學院院長等職。

2009年,丁來杭出任成都軍區空軍參謀長,躋身正軍級將官之列。2012年,升任原瀋陽軍區空軍司令員,次年晉升空軍中將軍銜。本輪軍改啟動後,去年2月,任新組建的北部戰區空軍司令員。

丁來杭是十一屆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政事兒”(微信ID:xjbzse)發現,2008年以來的歷次人代會議,丁來杭發言時經常談到兩個關鍵詞,“戰鬥力”、“信息化”。

接任空軍司令員,為啥是他?

“大數據這個概念自從1980年首次提出,不論在經濟領域還是在軍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有些領域運用甚至是革命性的”,今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解放軍代表團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丁來杭發言時首先回顧了近年來大數據對社會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這兩年大數據建設在全軍逐步推開,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他建議,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突出全軍一體化聯合作戰運用,實現功能集約化、效用最大化;進一步加強統一管理,建立一整套嚴格正規的制度機制,建立一支專業化人才隊伍,加強數據保密管理,確保信息防護安全。”

2015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丁來杭談到: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加強實戰化訓練也應如此。當前有的部隊訓練隨意性大,缺乏法規約束,需要儘快出臺一部實戰化訓練與考核大綱,推動實戰化按綱施訓。

他認為:與快速發展的軍事實踐相比,現行的戰鬥條令、訓練大綱編修模式相對滯後,週期過長,甚至有的條文剛修訂就已經過時了。建議改成“活頁條令”“活頁大綱”,及時更新增減,使之與軍事變革、時代進步、技術發展、訓練創新同頻共振,更好地指導部隊訓練。

2014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丁來杭接受採訪時說,“中國空軍是全疆域作戰的部隊,不管那一個方向有任務,空軍都是首當其衝。把空軍的戰鬥力時刻準備好,一旦祖國有召喚,中國空軍一定能飛向任何戰場去打贏戰爭。

他當時建議:組建專職合成藍軍部隊,由各軍兵種抽組尖刀分隊參加,配備最好的武器裝備,嚴格按照“對手”的訓練模式、內容和標準組訓施訓,最大限度演真扮像假想敵,發揮好“磨刀石”作用。

2012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當軍隊人大代表熱議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這個話題時,丁來杭還曾“現身說法”,介紹說過去兩年,他多次帶隊完成信息化條件下陸空聯演、突防突擊和對抗空戰演練等重大任務。厚厚的一本“戰場筆記”,寫滿了他對訓練轉型的思考。他認為,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目標必須清晰,正如摸著石頭過河,能摸著石頭很重要,看清對岸在哪裡更重要。

丁來杭還曾於2015年12月在解放軍報刊文《藉助數據驅動國防和軍隊創新發展》。

“大數據時代,誰掌握數據主動權和主導權,誰就能制勝未來”,他寫到:軍事大數據,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和前瞻性戰略高地。當前,應加大藉助數據驅動國防和軍隊創新發展力度,藉以更好地突破我軍原有發展模式的歷史侷限,漸進破解我軍由大到強轉型的階段性困局。

來自《解放軍報》等媒體的報道顯示,強調“戰鬥力”、“信息化”的丁來杭,執掌空軍最高學府空軍指揮學院、擔任原成都軍區空軍參謀長等職務時,也非常注重戰鬥力建設。

接任空軍司令員,為啥是他?

《解放軍報》發自2011年4月的報道,當時記者在成空部隊採訪,耳邊不斷重複兩個字:敵情!敵情!敵情!當時,成空部隊把打雷、下雨、老鼠等都當成“敵情”。

以打雷為例,每次打雷之後,成空某地空導彈旅通信參謀尹江都要拿上萬用表,爬上戰車測試。他說:“一個雷相當於一個電磁脈衝炸彈,對兵器設備的精密元器件有可能造成損傷。”

還有老鼠。在成空某雷達團,連接雷達車之間的電纜都蒙著鐵皮套管。目的是“防鼠咬。”

把打雷、下雨、老鼠等都當成“敵情”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回答這個提問時,時任成空參謀長丁來杭說:信息化戰爭,信息化平臺把所有人員、所有裝備連接起來,織成一張大網,一根“網繩”斷裂、一個“網結”脫落,整個作戰體系可能癱瘓瓦解,千軍萬馬可能潰不成軍。有個諺語我們耳熟能詳:“一根鐵釘毀了一個馬掌,一個馬掌毀了一匹戰馬,一匹戰馬毀了一個國王,一個國王毀了一個國家”。如果說低技術含量戰爭,“小問題”引發的災難有巧合的因素,那麼今天在信息化條件下,戰爭中因“小問題”導致連鎖反應,進而動搖整個作戰體系,就是一種必然和常態了。

丁來杭講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某指揮所一名機關幹部值班時,6分鐘不在位,受到警告處分。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名幹部從三樓下到一樓,上了趟廁所。雖然處分的是一名幹部,但從此,成空各級指揮所多了兩條規矩:一是指揮員上廁所時要交接,二是衛生間要建在指揮所內。

他當時強調,把“小問題”和“敵情”掛鉤,目的是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成空領導常對部隊算這樣一筆賬: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好比‘加1’和‘乘0’。訓練向前發展一步,我們就距打贏更近一步。這是日積月累‘加1’的過程;而我們每放過一個問題,就是為打贏埋下一個隱患。一個隱患可以導致一場戰爭的失敗,這就是‘乘0’的結果”。

他表示:建設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非常關鍵的一條是體系鏈條上不能有“裂紋”。靠什麼解決“裂紋”問題,就靠在平時的訓練和管理中不放過這些“小問題”。其實,解決好今天的問題,就是打敗明天的敵人。

“政事兒News”(微信ID:zsenews)撰稿/新京報記者王姝 校對: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